摘要:電視訪談類節目以獨特的視角和表現形式來對生活、人物進行記錄,展現出當今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為觀眾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以及生活樂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的媒體環境整體來看就是一個創新與改革的環境,任何節目想要在這個環境中始終保持充足的發展活力、完備的發展姿態,就必須以時代發展、人民需求為出發點,以節目質量的提高為落腳點,不斷推進節目內容、形式等方面的創新。在融媒體語境下,電視訪談類節目要想繼續保持自身足夠的競爭力,并成為行業“領頭羊”,對各種節目的價值觀念、創作理念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必須進行全方位、全面化的改革創新。文章通過大量的相關文獻對融媒體環境和電視訪談類節目兩者的相關內容以及內在聯系進行深入分析,并以此探討融媒體語境下電視訪談類節目受到的影響,進而在此基礎上對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創新意義進行探究,發現創新能使電視訪談節目適應當前的融媒體語境、提高節目質量并且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最終得出電視訪談節目必須堅持專業化與生活化統一、流行化與規則化相統一、創新與守正相統一的創新思路,并提出培養高素質訪談人才、創新節目內容與播出形式、完善節目營銷與宣傳策略的創新策略,旨在為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融媒體語境;電視訪談節目;創新;觀眾;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2-0134-03
融媒體的迅速發展為電視節目的制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利用新興的融媒體技術推動電視節目的改革創新,帶給觀眾一定的文化熏陶與精神享受,是電視節目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作為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訪談節目在融媒體語境下的創新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增強節目的影響力與傳播力
優秀的電視訪談類節目往往能夠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觀看體驗以及無形的文化熏陶,是觀眾舒緩心情、放松身心、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電視訪談節目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持續煥發生機與活力,始終受到觀眾的歡迎與支持。融媒體技術為電視訪談類節目提供了更多傳播渠道并使其受眾范圍得到一定的擴大,人們不用每天蹲守在電視機旁等待節目開始,而是利用網絡平臺選擇性地進行觀看,這使得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傳播打破了時空的壁壘,更具靈活性以及便捷性,其影響力也隨之不斷增強[1]。
(二)營造激烈的節目競爭環境
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為電視節目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這使得各種類型、獨具特色的節目層出不窮,節目的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融媒體的影響下,電視訪談節目所處的環境競爭日趨激烈,各種節目為了增強節目效果以及滿足觀眾的觀看需要,都在不斷創新與發展,給電視訪談節目的生存帶來了不小挑戰[2]。
(三)帶來豐富的節目創新機遇
雖然各種節目的競爭更加激烈,對電視訪談節目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電視訪談節目的改革創新。在融媒體語境下,資源整合力度加強,各種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以及各種媒介形式如網絡、報紙、電視、廣播等逐漸實現高度融合,為電視訪談類節目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渠道與合作對象,有利于彌補電視訪談節目的不足之處,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既能保證節目創作的質量與效率,又能夠減少節目從創作到推廣的一系列成本[3]。
(一)適應當前融媒體語境
電視訪談類節目本身具有較為深厚的發展基礎,這對于其地位保持具有積極作用,但若始終依賴傳統的節目形式,妄圖通過“吃老本”來維持節目生存,那么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進步,終將被淘汰[4]。因此,積極的改革創新才是電視訪談節目的生存發展之道,電視訪談節目只有樹立積極的節目運營新理念、融入節目改進新技術、探索節目推廣新方法、挖掘節目創作新人才,才能適應當前融媒體的發展現狀,繼續保持優質的、雅俗共賞的、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形象,并為其他節目的發展樹立優秀的行業標桿,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5]。
(二)提高節目的總體質量
電視訪談類節目的質量是決定其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高質量的節目內容能夠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觀看體驗,讓觀眾在訪談中感悟人生哲理,從而讓觀眾對社會生活的本質有更為明確的認知,使得節目的教育功能得以實現[6]。同時,在生活壓力巨大、社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訪談類節目可以幫助觀眾緩解壓力、調整心態,讓觀眾的精神生活得到豐富與發展,以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參與到社會建設中去,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生活,使得節目的娛樂功能得以實現[7]。通過對融媒體的發展前景以及現實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行針對性創新,有利于提高電視訪談節目的總體質量,推動其教育功能以及娛樂功能的協調統一,以高質量、高品質的節目創作來引領整個電視節目行業生態的創新性發展。
(三)承擔節目的社會責任
節目是社會文化的凝聚,是當今社會發展情況的映射,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對觀眾產生一定的影響。優秀的節目能夠引領社會風潮,并使其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增加觀眾對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建設的認同感與自信心。這意味著訪談類節目具有相當的社會責任,只有擔當起應有的責任,節目的內涵與意義才能得到進一步的豐富與升華[8]。電視訪談類節目與觀眾的生活緊密相關,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引領觀眾樹立正確的社會發展觀念的作用,而通過積極的改革創新,能夠使這種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使得電視訪談類節目在為觀眾帶來視聽盛宴的同時,以優秀社會主義文化對其進行熏陶與感化,進而促進對觀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一)實現專業化與生活化相統一
電視訪談節目具有較高的專業性,主要表現在節目主持、節目流程兩個方面。從節目主持來看,主持人是整個訪談節目的核心,掌控著整個節目的推進節奏以及訪談內容,節目的質量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持人綜合素質的高低[9]。優質的電視訪談節目往往有一個或者多個高素質的主持人,這些主持人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和優秀的人際交流能力,而且要擁有強大的控場能力,這些能力都顯示出主持人這一職位的專業性[10]。從節目流程看,電視訪談節目通常會有具體、固定的流程,科學的流程能夠充分調動起觀眾的觀看興趣,使得節目的受歡迎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這是節目專業性的另一體現。當前,電視訪談節目的專業程度已經到達一定的高度,但生活化還有所欠缺,這會使訪談類節目逐漸偏離發展的正軌,與觀眾的生活脫節,容易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11]。因此,電視訪談節目在創新過程中應注意將專業化與生活化相結合,打造既具備專業性質又通俗易懂的以人民為中心的訪談節目。
(二)實現流行化與規則化相統一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電視訪談節目要想長效發展的前提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受這一因素的影響,許多電視訪談節目內容朝著流行化的方向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迎合了觀眾的喜好,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在電視訪談類節目流行化的過程中,有些節目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出現了采用虛假宣傳或者在訪談中發表不當言論的現象,使得原本的電視訪談類節目變了質,逐漸被落后文化及其思想腐蝕,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播,這對于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發展乃至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電視訪談類節目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堅守規則與底線,以法律、道德作為雙重約束,并在此基礎上與社會流行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流行化與規則化的協同發展,由此塑造價值觀念正確、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節目形象。
(三)實現創新與守正相統一
在過去,傳統電視訪談類節目在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大量的節目創作經驗得到積累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節目體制,這些都是當前創新可利用的因素[12]。因此,要充分肯定傳統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價值,不能因為環境變化對其進行全盤否定。在當前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創新過程中,應積極探索電視訪談類節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顯著成果,并把此作為參考與借鑒,并根據融媒體的發展特點以及具體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既要保持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本質,又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創新使其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由此實現創新與守正的高度統一。
(一)培養高素質訪談節目人才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要高質量人才的支持才能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及充足的發展活力,電視訪談類節目也同樣如此。要推動電視訪談類節目在融媒體語境下的改革創新,首要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訪談節目人才。
首先,要對訪談節目主持人進行綜合性培養。一方面,節目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對主持人進行專業能力培訓,邀請相關行業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優秀訪談技能的從業人員擔任培訓負責人,通過專業人員的教導與經驗傳授來促使主持人專業能力的提高[13]。另一方面,主持人應具備自我完善、自我學習的意識,積極參加訪談類講座以掌握新的訪談技能,踴躍參與社會實踐,在加強與人民群眾交流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14],充分反思在節目中主持出現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增強自身的控場能力。另外,還可以觀看優秀訪談節目如《魯豫有約》《楊瀾訪談錄》以及《非常靜距離》等并以優秀主持人為榜樣進行學習,進而樹立嚴格的發展要求以及明確的發展目標。
其次,要加強高素質訪談節目人才儲備。優質的電視訪談類節目除了需要高素質的主持人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輔助工作人員,如節目籌劃人員、剪輯人員、宣傳推廣人員等,只有這些人員的能力足夠,才能使得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創新工作順利開展。因此,電視訪談類節目行業應與相關高校展開深度合作并進行實習對接,使優秀大學生成為行業人才的重要來源。
(二)創新節目內容與播出形式
在節目內容創新方面,其一,可以對節目流程進行更改,設置懸念以增加觀眾的觀看欲望。例如,在訪談之前,將訪談對象所獲得的成就等相關信息進行介紹,由此調動觀眾的好奇心,這樣就能在嘉賓出場時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看體驗,不僅有利于訪談話題的展開,而且能使整個節目的連貫度與層次感都得到有效提升。其二,可以根據觀眾的需要變更節目內容。在節目籌劃之前,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以“你希望誰來接受訪談”為話題向廣大觀眾征求意見,并在確定訪談對象后,通過新媒體平臺征集觀眾想問的問題,把其中具有代表性、正向意義的問題篩選出來,并以此作為訪談的主要內容。
在播出形式創新方面,電視訪談類節目應該積極利用融媒體技術,與當前較為流行的網絡直播、網絡平臺等深度融合,把節目錄制與現場直播相結合,并提供節目回放等服務,以節目播出新形式來激發新的發展活力[15]。
(三)完善節目營銷與宣傳策略
電視訪談類節目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營銷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與推廣,其優質的內容才能被觀眾發現并認同,因此,完善節目營銷與宣傳策略是電視訪談類節目創新的關鍵所在。電視訪談類節目應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開通專屬官方賬號,在每次節目正式播出之前發布相關短視頻或者文章進行預熱,把節目中的精彩片段展示出來以引起觀眾的觀看興趣,由此達到宣傳效果。除此之外,要找準節目的清晰定位,如訪談可以分為情感類訪談、經濟類訪談以及生活類訪談等,要集中于某一類型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與發展,由此形成獨具特色的節目品牌,并通過品牌效應來促進節目的營銷與宣傳[16]。
融媒體時代,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創新具有相當的必然性與重要意義,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在明確創新思路的引領下采取針對性的創新策略,才能使得電視訪談類節目適應并融入當前的融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將更豐富的訪談內容、更多樣的節目形式呈現給觀眾。
參考文獻:
[1] 陳亮.關于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訪談類節目創新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8,2(31):44,46.
[2] 段旭茹.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訪談節目的轉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3] 許洋洋.融媒體時代文化類電視節目創新策略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9.
[4] 梁少玲.新媒體環境下電視人物訪談節目的危機與新發展[J].傳播與版權,2016(7):73-75.
[5] 魏劉佳.電視訪談節目與網絡自制訪談節目的比較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22.
[6] 陳瑩紅.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訪談類節目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8,2(15):50.
[7] 柳聰. 融媒體環境下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的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8] 程雪娟.電視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的會話分析[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8.
[9] 郭成.融媒體時代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的時代性傳達[D].烏魯木齊:新疆藝術學院,2020.
[10] 張琳瑩.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互動能力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9.
[11] 張婷婷.新時期電視訪談類節目策劃的創新動力[J].傳媒論壇,2018,1(16):23,25.
[12] 孫曉丹.融媒體環境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創新改革[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23):68-70.
[13] 王星.融媒體時代主持人的人格化表達[D].鄭州:河南大學,2022.
[14] 徐文龍.融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形象建構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21.
[15] 侯美卉.淺析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節目特色及創新思考[J].理論界,2008(11):154-155.
[16] 李斌.融媒體時代電視訪談節目創新之道[J].新聞傳播,2018(21):57-58.
作者簡介 李經韜,研究方向:戲劇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