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長兵
在省人大常委會及機關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上,我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文章,參加分組集中學習和交流討論,收獲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心得感受。
以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為基礎,著力提升理論素養、提高政治站位。從具體實踐和工作需要出發,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作為省派費縣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我組織臨時黨小組每周開展學習。掛職伊始,集體研讀《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感受總書記在梁家河所經歷的艱苦生活和不平凡的成長歷程;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中,感受到總書記對農村的深刻掛牽,其中關于農村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思想,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方向。
以學黨史、強黨性、促黨建為關鍵,聚力加深黨性修養、加強黨建工作。堅持用黨的光輝歷史滋養黨性修養,從百年黨史中領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參加費縣大青山黨性教育基地“重走突圍路”體驗式教學,聆聽親歷突圍戰的老戰士講述艱苦抗戰經歷,感悟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
我們的臨時黨小組既有30 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有在基層新入黨的年輕同志,通過黨性教育和現場體驗相融合,大家思想得到了升華,黨性也得到了錘煉。此外,在村黨支部每月召開黨員大會前,我會調研黨員群眾關心的各種問題,會上回應黨員關切,把參加黨員大會作為傾聽民聲、宣傳黨的政策重要窗口。堅持“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用黨章規范基層黨組織生活,使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有較大的提升。
以勤調研、重實踐、善作為為抓手,強力紓解民困民憂、化解急難愁盼。調查研究是為了發現和解決問題,要下大功夫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調研中我了解到各村道路狀況比較差,困擾著群眾出行。為改善這種狀況,我利用下撥資金,大力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完成硬化村內路面共11700多平方米,安裝路燈361 盞,建設橋梁3 座,新增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30萬元,為鄉村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把群眾滿不滿意、幸不幸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里麻沃村群眾以果樹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因地勢高、地質條件差、灌溉設施欠缺,果農基本就是“靠天吃飯”。經過實地考察,我利用27 萬余元下撥資金修建提水灌溉工程,鋪設輸水管道2500 多米,將河水輸送到海拔約200 米的蓄水池,為果樹澆上“及時雨”。邀請省農科院專家為群眾傳授科學種植技術,通過“水利設施+科技支撐”,讓果農吃上“定心丸”。
以立新業、啟新程、建新功為目標,全力創新工作方式、創立嶄新業績。在不斷應對挑戰、解決問題中提升工作能力。洼里村修建生產路時,要征用某群眾家的菜地,起初的征用工作很難開展,經過我多次登門才做通其思想工作。道路修通后,解決了該群眾種植的草莓運輸難題,而后他還擴大經營開起草莓采摘園,日子過得更加紅火……我們要善于把大道理和群眾切身利益聯系起來,思想上尊重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才能夠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我將以此次主題教育為契機,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農村工作痛點弱項,加快助推鄉村振興步伐,做好第一書記“后半篇文章”,奮力實現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