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坤
換屆以來,濱州市濱城區人大常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為民辦實事、助力提升群眾滿意度的履職擔當。
濱城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建、管、用并舉,積極完善制度體系,不斷強化“季度雙聯”、代表“家、站、點”活動,線上常溝通,線下常交流,擴大了人大聲音的傳播半徑,縮短了與群眾聯系的溝通路徑。常委會針對問題涉及的領域和區域,重新布局完善“家、站、點”97個,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帶著重點問題、帶著初步方案、帶著工作人員進“家、站、點”,與群眾一塊兒出現場、查實情、下手干,及時解決了調水澆地、秸稈還田、糧棉儲存銷售、村級道路整修等長期困擾群眾的實際問題。
濱城區人大常委會聚合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成立賦能智庫,推進建設“心服”新高地、“心防”示范城、“心治”共同體。群眾吹哨,智庫報到,對矛盾糾紛做精心調解,對民生改善建言獻策。針對農村養老服務問題,組織10 名有農業農村工作經驗的專家和10 名相關人大代表,對部分村居孤寡老人進行入戶調查,詳細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和心理狀況。同時,協調督促相關部門成立愛心服務隊,為全區3067 名經濟困難,失能、半失能和分散供養特困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2120 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
濱城區人大常委會創辦《建言》和《代表之聲》刊物,全力打造信息平臺矩陣,為代表、群眾提供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建議跟蹤等服務,讓群眾聲音更響亮、代表履職熱情更高漲。人大代表圍繞市委、區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其中關于規范共享單車的建議、關于提升四環五海生態濱州城市品質的建議、關于開發高鐵片區的建議等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目前,共享單車運營已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四環五海提升工程已經基本形成了“打造向北向海向未來的未來之城”的戰略框架,高鐵片區規劃也正在進一步征集群眾建議。
濱城區人大常委會以法定監督方式為依托,把民聲、民意、民心融匯到經濟建設、法治建設、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去年以來,先后組織代表、群眾調研全區能源結構調整、醫保經辦服務標準化建設、“美麗庭院”建設工作情況,視察全區“雙招雙引”工作情況,聽取審議城鄉供水工程建設、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情況的報告,專題詢問2022 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對6 名區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6名員額法官、3名員額檢察官進行評議。
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根據代表、群眾建議,調整了工作思路,創新了工作方式,確保了區委關心、人民關注的問題全部解決到位。特別是在全市率先推行了24 小時云藥柜購藥服務,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80余種常用藥品,并能同步報銷;投資130萬元,鋪設供水主管網5.25 公里,完成了小街村集中供水工程;投資2600 余萬元,安裝了高壓充電樁、智慧停車系統、智能消防系統、大數據分析、智能監控系統等,有效保障了群眾健康安全、飲水安全、出行安全。全區民生福祉得到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全市為民辦實事群眾滿意度測評”中,濱城區上升到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