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鄭云鵬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導致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糖尿病導致的并發癥最為常見的一類微血管相關并發癥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是以持續性的蛋白尿、腎功能出現進行性的下降為主要特征,屬于糖尿病患者終末期腎病的最大原因[1-2]。其病因較為復雜,主要與糖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氧化應激、內皮功能損傷等相關。該病起病較為隱匿,早期無明顯特征,當出現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3]。目前,臨床上常采取西藥治療為主,除常規降糖治療外,還需要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干預。鹽酸貝那普利片屬于常見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能有效改善蛋白尿的情況,并改善腎功能。而隨著中醫治療的發展,臨床采取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已獲得較好的效果[4-5]。基于此,為探究治療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有效方式,本文選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乳山市中醫院收治的114 例患者,分組進行研究,將西藥治療和聯合中藥治療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抽調本院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114 例患有糖尿病腎病的老年患者為調研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2)出現持續性的微量蛋白尿,腎功能損傷,舌淡,苔薄白,脈沉無力;(3)年齡60 周歲及以上;(4)意識清晰,依從性良好,能自主配合治療;(5)近3 周未服用過相關中藥。排除標準:(1)合并其余腎臟疾病;(2)合并心腦血管或其余臟器器質性病變;(3)合并其他糖尿病并發癥;(4)嚴重惡性腫瘤、精神障礙。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57 例。該研究已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了解該研究,已簽署書面文件。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進行低糖、低鹽、低脂飲食,并進行常規降糖治療。
對照組采取西藥治療,患者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生產廠家:上海新亞藥業閔行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4840,規格:10 mg),1 次10 mg,每天1 次。以1 周為1 個療程,連續服用3 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五苓散加減進行治療,具體方藥如下:豬苓15 g、桂枝15 g,澤瀉30 g,茯苓20 g,白術12 g,黃芪30 g,生牡蠣30 g,天花粉30 g。根據患者情況隨癥進行加減,若患者伴有濕熱,加黃柏、黃芩;伴有血瘀加當歸、丹參;伴氣血不足加紅參、熟地黃。水煎服,1 劑/d,2 次/d,分早晚溫服。以1 周為1 個療程,連續服用3 個療程。
(1)治療3 個療程后的臨床效果對比。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24 h 尿蛋白定量降低50%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緩解,24 h 尿蛋白定量降低30%~5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24 h 尿蛋白定量下降低不足30%。治療總有效=顯效+有效。(2)血糖指標對比。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均采用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3)血脂水平對比。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均采用酶法檢測。(4)腎功能指標對比。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 尿蛋白定量及胱抑素C(Cys C),均采用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以上指標(除臨床效果)兩組均在治療前和治療3 個療程后測定。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男33 例,女24 例;年齡60~79 歲,平均(66.85±5.43)歲;糖尿病病程5~15 年,平均(10.57±3.61)年;糖尿病腎病病程1~5 年,平均(3.45±1.47)年。觀察組男32 例,女25 例;年齡62~78 歲,平均(68.41±5.33)歲;糖尿病病程6~14 年,平均(11.15±3.67)年;糖尿病腎病病程1~5 年,平均(3.58±1.1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49%,高于對照組的85.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46 2,P=0.047 0),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s)
組別 FBG(mmol/L)HbA1c(%)2 h PB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7)13.75±2.18 8.15±0.54 9.36±2.11 8.31±1.12 16.40±3.76 12.13±0.88觀察組(n=57)13.78±2.16 6.34±0.38 9.38±2.13 6.19±1.05 16.37±3.73 7.58±0.79 t 值 0.073 8 20.695 3 0.050 4 10.425 6 0.042 8 29.048 1 P 值 0.941 3 0.000 0 0.959 9 0.000 0 0.966 0 0.000 0
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組別 TC TG LDL-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7)6.76±1.19 5.14±1.15 1.93±0.34 1.32±0.23 3.37±0.87 3.13±0.41 1.11±0.23 1.14±0.11觀察組(n=57)6.68±1.24 4.50±1.12 1.88±0.30 1.03±0.14 3.31±0.82 2.01±0.22 1.12±0.21 1.29±0.12 t 值 0.351 4 3.010 0 0.832 5 8.131 4 0.378 9 18.173 0 0.242 4 6.956 7 P 值 0.725 9 0.003 2 0.406 9 0.000 0 0.705 5 0.000 0 0.808 9 0.000 0
治療前,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腎功能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BUN(mmol/L)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7)8.78±2.12 6.56±1.44 167.38±20.13 144.18±17.16觀察組(n=57)8.88±2.31 5.42±1.11 166.88±21.11 135.41±14.13 t 值 0.240 8 4.733 8 0.129 4 2.978 7 P 值 0.810 2 0.000 0 0.897 3 0.003 6組別 24 h 尿蛋白定量(mg)Cys C(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7)185.75±11.23 158.72±9.67 1.40±0.31 1.24±0.27觀察組(n=57)184.96±11.21 139.53±7.17 1.39±0.32 0.96±0.29 t 值 0.375 9 12.035 2 0.169 5 5.335 1 P 值 0.707 7 0.000 0 0.865 7 0.000 0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且高發的疾病,當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的狀態,就會致使其他組織、器官出現慢性的損傷,其可累及眼部、心臟、大小血管、腎臟等組織器官,導致并發癥的發生[6-7]。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仍不是十分明確,一般認為與其腎臟微血管病變存在一定關系。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造成微血管病變,導致腎臟血管壓力增加,最終導致腎臟形態和結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引起糖尿病腎病[8]。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延緩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患者常見微血管并發癥之一,以蛋白尿、水腫為臨床主要表現,是導致患者出現腎衰竭的常見原因。糖尿病腎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也是我國成人腎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9-10]。有研究表明,15%~25%的1 型糖尿病患者及30%~40%的2 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腎功能損傷[11-12]。
目前,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腎病多采取藥物控制為主。主要強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以延緩其病程的發展,進而延長患者的生命[13-14]。除了常規的降糖治療外,還需要采取改善患者腎功能的治療干預措施[15]。鹽酸貝那普利片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并降低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的分泌,有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進而降低患者的血壓[16-17]。除此之外,鹽酸貝那普利片還能起到保護腎臟的作用,降低腎小球內壓,進而糾正腎小球血管動力學紊亂情況,并改善腎小球高過濾狀態,對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產生抑制,減少細胞外的基質積聚,進而降低蛋白尿的生成、排出,有效延緩病情的發展。但是單一西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較差,長期使用會出現不良反應,患者難以接受。
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采取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已逐漸運用到臨床當中。從中醫的角度上看,糖尿病腎病屬于“消渴”“水腫”“消腎”等范疇。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是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情志失調、飲食不潔等導致陰傷氣耗,逐漸致五臟出現損傷,病變晚期還會出現腎陽衰敗、氣血虧損。治療時應當注重溫陽化氣、利水滲濕。五苓散是《傷寒論》中的祛濕方劑,具有“逐內外水飲之首劑”之稱。采用五苓散加減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效果顯著,方中重用澤瀉,其為君藥,可直達腎和膀胱,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的功效;豬苓、茯苓為臣藥,利水滲濕助君藥利水[18-19]。白術可健脾燥濕、補氣,桂枝能辛溫解表、溫陽化氣,既能外解太陽之邪也能助膀胱氣化,共為佐藥。黃芪補氣固表、利尿,生牡蠣咸寒益陰,兼有收澀之功,天花粉主治消渴、身熱,可生津止渴。諸藥合用,可達到溫陽化氣、利水滲濕、生津止渴之功效。而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看,方中澤瀉具有降低血壓、血糖、血脂的功效,還能抗氧化損傷,保護血管的內皮功能,同時其屬于治療腎臟疾病的常用藥物,能利尿、抗腎炎等。豬苓中的豬苓多糖能降低血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對脂肪肝細胞的變性進行有效改善,也能保護腎臟,亦具有利尿的作用。茯苓能夠利尿、抗氧化、抗病毒,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其提取物還能調節血糖、血脂,并改善腎小球基底膜的增生,抑制腎臟的肥大[19]。白術能改善腎臟功能指標,減少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代謝紊亂會導致胰島素的抵抗作用,并加速疾病的發展[20]。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延緩疾病的發展。當機體處于高血糖的狀態,活性氧就會過量產生誘導腎臟的氧化應激,然后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和生長因子,致使細胞外的基質沉積,進而導致腎小球出現硬化,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病發。糖尿病腎病患者受到血管活性物質代謝異常、血流動力學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臨床主張利用尿常規檢驗方式,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尿微量白蛋白指標異常,以此觀察其嚴重程度。臨床上常用于檢測腎功能的指標包括BUN、Scr、Cys C 等,其中Cys C 能夠有效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功能。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水平和腎功能均優于對照組,說明采取五苓散加減與西藥聯合治療能有效促進脂代謝和腎功能的改善。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予以五苓散加減與西藥聯合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一系列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