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渝 廖志偉 肖小星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為早產兒常見并發癥之一,是指早產兒出生后氧依賴超過28 d,可表現為持續性呼吸窘迫,若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可引起神經損傷,引發不同程度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對于BPD 多以限制體液、氧療、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為主,但整體效果有限,難以縮短患兒通氣時間,不利于肺通氣功能盡快恢復。隨著臨床對BPD 研究的深入,認為炎癥在BPD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影響患兒肺功能發育,導致患兒過度依賴氧療[3-4]。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抗炎、抗過敏作用,能夠多途徑抑制炎癥反應,促進炎癥消退,減輕炎癥對肺功能的影響[5-6]。但該類藥物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定毒副作用,過早應用會影響中樞系統發育,故多傾向于晚期應用,但晚期應用的具有效果還需進一步明確。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糖皮質激素在早產兒BPD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新余市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收治的72 例BPD患兒。納入標準:胎齡小于32 周,日齡大于28 d;氧依賴超過28 d;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缺陷;出生后28 d 仍需有創通氣;出生后28 d 內接受過糖皮質激素治療;伴有顱內出血。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6 例。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予以限制液體量、氧療及營養支持等,期間若出現呼吸困難加重、持續低氧血癥,則需迅速予以機械通氣,若存在感染還需開展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加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予以10 d 遞減使用地塞米松(生產廠家:多多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3020280,規格:1 mL∶2 mg)治療,初始劑量0.15 mg/(kg·d),持續用藥3 d 后,減量至0.10 mg/(kg·d),持續3 d后再減量至0.05 mg/(kg·d),持續2 d,減量至0.02 mg/(kg·d),持續2 d,共使用10 d。兩組治療期間均予以重癥監護、心電監護、指脈氧監護、監測血氣、血糖、血壓、體重等,一旦出現異常則需立即對癥處理。
(1)BPD 嚴重程度:比較兩組治療10 d 后BPD嚴重程度分布情況,其中輕度:未用氧;中度:使用吸氧裝置,吸入氧濃度分數(FiO2)<30%;重度:FiO2≥30%或需機械通氣。(2)臨床指標:比較兩組輔助通氣時間、需氧時間及住院時間差異。(3)血氣指標:治療前及治療10 d 后,比較兩組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變化。(4)炎癥因子:治療前及治療10 d 后,兩組均采集3 mL 靜脈血,離心處理后,以酶聯免疫法測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5)并發癥:包括腦室內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消化道出血。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男22 例,女14 例;胎齡22~31 周,平均(28.14±1.13)周;出生體重1.1~1.7 kg,平均(1.42±0.14)kg;日齡30~42 d,平均(35.41±2.04)d;1 min Apgar 評 分5~7 分,平 均(6.18±0.45)分;肺表面活性物質(PS)替代治療:30 例有,6 例無。觀察組男20 例,女16 例;胎齡22~31 周,平均(28.16±1.15)周;出生體重1.1~1.7 kg,平均(1.45±0.16)kg;日齡30~44 d,平均(35.43±2.08)d;1 min Apgar 評分5~7 分,平均(6.15±0.43)分;PS替代治療:31 例有,5 例無。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治療后BPD 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978,P=0.003),見表1。
觀察組輔助通氣時間、需氧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d,(±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d,(±s)]
組別 輔助通氣時間 需氧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36)23.58±3.15 38.79±4.12 43.85±4.52對照組(n=36)28.98±3.46 44.82±4.49 50.78±5.63 t 值 6.924 5.937 5.759 P 值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血氣指標及治療后PaC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a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氣指標對比[mmHg,(±s)]

表3 兩組血氣指標對比[mmHg,(±s)]
組別 PaO2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6)42.85±4.16 58.63±5.49 44.41±4.62 43.75±4.49對照組(n=36)42.94±4.22 52.74±5.35 44.48±4.73 43.82±4.55 t 值 0.091 4.610 0.064 0.066 P 值 0.928 0.000 0.950 0.948
兩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pg/mL,(±s)]

表4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pg/mL,(±s)]
組別 IL-6 IL-8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6)124.85±10.63 65.28±5.43 75.63±6.23 32.32±4.23 165.38±15.46 85.63±6.25對照組(n=36)125.29±10.72 70.63±5.79 75.72±6.32 40.52±4.58 166.42±15.59 90.45±6.82 t 值 0.175 4.044 0.061 7.892 0.284 3.126 P 值 0.862 0.000 0.952 0.000 0.777 0.003
對照組出現腦室內出血4 例,腦室周圍白質軟化2 例,消化道出血2 例,發生率為22.22%(8/36);觀察組出現腦室內出血2 例,腦室周圍白質軟化1 例,消化道出血2 例,發生率為13.89%(5/3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45,P=0.358)。
早產兒一直以來是醫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在國家多胎政策放開后,高危妊娠發生率明顯升高,早產率也隨之增高。早產兒機體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出生后易合并多種疾病,增加死亡風險。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則為早產兒常見并發癥,在長期機械通氣過程中,會反復過度地擴張肺泡、肺泡導管,且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氣及氣管插管也會損傷肺組織,最終導致患兒難以脫離呼吸機[7-8]。而持續通氣治療又可加重患兒肺部損傷及對呼吸機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加患兒死亡風險[9-10]。
目前,臨床治療BPD 尚無特效手段,多以綜合性治療為主,如限制體液量、營養支持、低濃度氧療等,雖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肺損傷,但患兒脫氧仍較為困難,還需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以幫助患兒逐漸脫離對輔助通氣的依賴,增強肺功能。IL-6、IL-8、TNF-α 是常見炎癥因子,其中IL-6、IL-8 為促炎因子,具有趨化多種細胞功能作用,能夠加快炎癥物質釋放,加重肺部損傷[11-13];TNF-α 由單核巨噬細胞生成,可誘導炎癥細胞聚集,使得炎癥級聯反應擴大,引起肺部炎癥浸潤[14-15]。在BPD 發展過程中,炎癥反應則起到推動作用,可促使上述炎癥因子釋放,使BPD 病情逐漸嚴重,故抗炎治療在改善BPD 病情中具有重要作用[16-1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BPD 嚴重程度低于對照組,輔助通氣時間、需氧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aO2高于對照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當,提示糖皮質激素在早產兒BPD 治療中效果顯著,可緩解BPD 病情,減輕炎癥損傷,改善血氣指標,安全可靠。分析原因為,地塞米松為常用糖皮質激素,將其應用于BPD 治療中,能夠通過介導膜聯蛋白-1的合成抑制磷酸酯酶A2 表達,從而阻止類花生酸、白細胞等聚集黏附于炎癥部位,降低肺內毛細血管滲透性,進而減輕肺部水腫,促進肺成熟[19-20]。同時,地塞米松具有一定類似非甾體抗炎藥抑制環氧化酶的作用,可進一步阻斷炎癥物質釋放,增強抗炎效果,從而保護肺組織,使得肺通氣功能逐漸趨于正常,以幫助患兒恢復自主呼吸能力,逐漸脫離輔助通氣。此外,考慮地塞米松的安全性,本研究使用10 d 遞減法給藥,逐步減小給藥劑量,能夠在保證抗炎效果的同時減輕藥物毒副反應,保證患兒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可降低早產兒BPD 嚴重程度,加快肺部炎癥消退,糾正血氣分析異常,縮短輔助通氣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