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鵬
(甘肅省白銀市中心醫院 白銀 730913)
帕金森病是常見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癥狀為肌強直、靜止性震顫、認知障礙以及行動遲緩,且伴有記憶功能減退、睡眠質量下降等癥狀[1]。帕金森病目前主要采用抗氧化應激類藥物治療,以達到控制病情進展。多奈哌齊片可選擇性抑制膽堿酯酶,有助于乙酰膽堿降解,改善腦部神經傳導以及神經系統障礙等癥狀,但長期使用引發較多不良反應,整體應用效果欠佳[2~3]。神經生長因子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通過保護神經元治療帕金森病,利于促進神經元生長,減少神經系統損傷,維護神經系統功能[4]。本研究選取120 例帕金森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神經生長因子聯合多奈哌齊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甘肅省白銀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29 例;年齡61~80 歲,平均(72.63±3.49)歲;病程8 個月至6 年,平均(3.84±1.22)年;受教育程度:未上過學3 例,學前教育或掃盲班12 例,小學及初中32 例,高中及以上13 例;Hoehn-Yahr 分級:1 級16 例,2 級24 例,3 級20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27 例;年齡60~81 歲,平均(72.46±3.52)歲;病程9 個月至6 年,平均(3.63±1.14)年;受教育程度:未上過學4 例,學前教育或掃盲班15 例,小學及初中31 例,高中及以上10 例;Hoehn-Yahr 分級:1 級19 例,2 級23 例,3 級1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審批號:DGU6303F)。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臨床相關診斷標準[5];患者改良Hoehn-Yahr 分級為1~3 級;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腦部惡性腫瘤、精神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既往有帕金森病治療史,繼發性帕金森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近1 個月使用過類似藥物或參與其他同類型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予以抗氧化應激、常規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對照組口服鹽酸多奈哌齊片(國藥準字H20183417)治療,1 片/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國藥準字S20060051)治療,取20 μg 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與0.9%氯化鈉注射液2 ml 充分混合后肌肉注射,1 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臨床效果。采用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PDRS)評分評定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UPDRS 評分下降>50%;有效:治療后患者UPDRS評分下降10%~50%;無效:治療后患者UPDRS 評分下降<10%或升高。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2)UPDRS 評分。第一部分(UPDRSⅠ)包括精神、行為及情緒;第二部分(UPDRSⅡ)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第三部分(UPDRSⅢ)包括運動能力;第四部分(UPDRSⅣ)包括藥物治療并發癥,其中UPDRSⅠ共4 項內容,每項4 分,總分0~16 分;UPDRSⅡ共13 項,每項4 分,總分0~52 分;UPDRS Ⅲ共24 項內容,總分0~108 分;UPDRS Ⅳ共6 項,總分0~24分。評分越高表明病情越重。(3)血清炎癥介質。采集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狀態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獲得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上海撫生實業有限公司,型號:A101010)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4)神經遞質。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患者腦神經遞質含量,采用腦電慢漲落圖儀(北京老同仁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型號:ml-2001,注冊證編號:230610-01289)測定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5 羥色胺(5-HT)含量。(5)不良反應。包括食欲不振、口干、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UPDR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UPD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UPDRS 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UPDR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UPDR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表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神經遞質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神經遞質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E、DA、5-HT 含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神經遞質變化情況比較(μg/L,)

表4 兩組神經遞質變化情況比較(μg/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由于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病變、多巴胺遞質降低、膽堿遞質失衡等原因,導致多巴胺合成不足,從而造成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機體細胞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其中IL-6、CRP、TNF-α 等水平異常升高,進而導致乙酰膽堿亢進,患者出現行動遲緩、表情木訥、靜止性震顫等癥狀[6~8]。隨著病程延長患者可能出現嗅覺失靈、睡眠困難等非運動性障礙,嚴重者可能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9]。因此尋求更加及時、有效的治療藥物對延緩帕金森疾病進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臨床治療帕金森病主要在于抑制乙酰膽堿生長、促進多巴胺分泌以及抗氧化應激,常用藥有鹽酸金剛烷胺片、左旋多巴片、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通過促進多巴胺分泌和釋放,抑制帕金森病進一步發展,緩解臨床癥狀,改善運動功能障礙[10~12]。但長期使用易引發較多的不良反應,如胃腸道不耐受、泌尿系統疾病等,影響治療效果,遠期效果不佳[13]。多奈哌齊是乙酰膽堿抑制類藥物,主要特點為特異性、可逆性,可選擇性降低腦內乙酰膽堿活性,促進神經傳導功能恢復,對提高記憶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質量效果顯著[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UPDRS 各項評分和炎癥介質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神經生長因子與多奈哌齊聯合使用能夠更有效改善帕金森疾病患者臨床癥狀,抑制血清炎癥介質釋放,控制炎癥反應。神經生長因子可起到抑制有毒性氨基酸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其異常興奮,幫助緩解神經系統局部炎癥,為神經細胞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環境,并有效調節膽堿原活性,避免神經元過度損傷,在治療帕金森疾病中發揮穩定作用[15]。鹽酸多奈哌片為氧化應激反應抑制劑,可降低氧自由基活性[16]。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
神經遞質幫助神經元傳遞有效信息,NE 可修復破損記憶、調節精神紊亂,DA 顯示黑質致密部,5-HT 可反映情緒與精神狀態,調節機體愉悅情緒、活力等[1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神經遞質含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神經生長因子聯合多奈哌齊對調節神經遞質效果更為顯著,有助于提高NE、DA、5-HT 等含量,促進神經遞質分泌,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可靠。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促進神經元生長延緩腦內神經元細胞死亡,提高神經遞質含量;多奈哌齊通過提高多巴胺含量與其相互協調作用,共同促進神經遞質分泌,幫助調節患者情緒,改善記憶功能等,促進患者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神經生長因子聯合多奈哌齊在帕金森病患者治療中可獲得理想的效果,能改善臨床癥狀,降低血清IL-6、CRP、TNF-α 水平,提高NE、DA、5-HT 含量,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