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榮/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王紅梅/南京市六合區龍池街道辦事處
胡 娟/南京市六合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近年來通過建立試驗示范基地、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強化新品種培育、加大執法監管等措施推廣良種良法,有效推動了全區現代種業的提質增效。
強化試驗示范,促進良種良法應用。一是加強品種安全測試基地建設。結合區內農民用種實際,每年建設糧食作物品種安全測試基地40畝以上,對30個以上近四年通過審定的稻麥新品種開展安全測試,進一步強化品種管理,加大品種篩選,推動全區稻麥品種布局合理化、種植規模化、推廣規范化。二是加強產學研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和引導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合作,常年持續集中示范應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等農業科技成果,通過召開現場會、技術研討會、現場觀摩會、專家教授講課等形式,有效發揮示范推廣作用。全區累計建成水稻、果樹、蔬菜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4個、省級農業“三新”示范基地5個,水稻、蔬菜、葡萄等市級產學研示范基地18個,糧食、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14個。三是加強新品種示范創建。龍池園區實施玫瑰白菜等小白菜新品種試驗示范10畝;竹鎮園區與南農大合作建設青蘿卜示范推廣基地50畝;龍袍園區與市農學會、市蔬菜所開展蔬菜高質高效創建,春夏季示范5大類14個品種20畝,秋冬季示范彩色小白菜20畝;中江種業建設程橋金莊優質稻麥新品種全程機械化繁育基地240畝,示范、繁育稻麥新品種12個,進一步加快了優良品種、關鍵技術、先進模式的推廣應用。同時,在有關街鎮建立優良食味稻米生產基地、優質水稻品種示范片,大力推廣南粳系列、寧香粳9號、豐兩優香1號等優良食味水稻品種。
強化保護利用,推進特色品種培育。一是推進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2021-2023年),廣泛征集地方種質資源線索,調查當前全區糧食、蔬菜、西甜瓜、果樹、花卉、食用菌、牧草、綠肥等栽培作物的地方特色品種資源地理分布、生態環境、瀕危狀況和特征特性等重要信息。目前已收集本區地方農作物品種58個。二是推進新品種培育。區內南京綠宙薄殼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集種質資源庫、品種園、采穗圃、專用苗圃、果園“五位一體”的薄殼山核桃科技研發平臺,經省級審定薄殼山核桃良種3個,認定良種5個;南京揚子茉莉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收集茉莉種質資源達219個,培育景觀苗木品種近40個,“六合野茉莉”及“中華茉莉系列”獲得專利并建立了標準。三是推進特色產業鏈打造。馬鞍園區與揚州大學合作開展水芹產業研究,打造200畝水芹新品種選育和示范基地,同時探索發展“水芹+菱角(芡實)”“水芹+龍蝦”等新模式;龍池和程橋園區以綠色蔬菜為主導產業,打造蔬菜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冶山園區發展南京市民喜愛的“七頭一腦”野菜產品;竹鎮園區圍繞地方品種“露頭靑”蘿卜開展提純復壯,打造靑蘿卜產業基地。
強化執法監督,保障農林用種安全。一是深化農業執法體制改革。整合農業、林業、動物衛生監督、漁政、農機監理等執法力量,成立六合區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構建權責明晰、指揮順暢、運行高效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現有工作人員51人,執法車輛3輛、無人機2臺。二是規范行政許可管理。堅持把《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審核、管理作為管住源頭、規范生產經營的重要環節來抓,認真做好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核發,確保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具備質量管理要求。全區現有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單位3家、林木種生產經營許可單位17家,種子經營門店63家,2021年共完成種子經營門店(企業)經營不分裝種子備案65家,登記備案品種132個。三是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對全區種子生產經營單位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監督抽查,嚴查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生產經營備案、品種審定登記、生產經營檔案、種子質量等,引導種子經營單位強化質量管理意識,嚴把進貨關。每年春秋種子供應旺季,采取拉網式集中檢查開展專項整治。
針對目前種子企業整體實力不強、適生地產優質種源瀕臨消亡風險、優質品種示范推廣力度還不夠、種業產業鏈條偏短、政策支持配套沒有完全到位等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六合現代種業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實施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工程。全面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保護工作,搶救性收集特色地方品種和珍稀、瀕危種質資源,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2023年前完成現有種質資源登記,全面分析掌握全區種植資源分類、分布和生存狀況。依托科研院校對普查收集的種質資源進行整理分類、鑒定、保存。
實施良種品種示范工程。加快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引導種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產供對接,提供優質優價種源。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選用正規渠道的優質良種,制定實施常規稻麥良種補貼政策,尤其是優質食味稻等優勢特色品種的良種推廣補貼,提高農民使用良種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農民種田不留種,切實提高種子種苗商品化率。
實施現代種業企業培育工程。加快引進培育一批育種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經營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的現代種業企業,壯大一批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引導部分中小種業企業圍繞地方特色產業,做精做專種子種苗和推廣配套服務,培育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作物專業種業企業。
實施種業監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品種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犯品種權和銷售假劣種子行為,激勵自主創新,保護創新成果,切實維護品種權益。不斷加強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完善跨領域、跨部門聯動執法、協同監管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