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秀英 袁光華 郭燕燕
(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 濮陽 457000)
單純性肥胖兒童是指兒童長期攝入能量超過機體代謝的需要,造成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屬于體質量超過一定范圍的營養障礙性疾病。單純性肥胖兒童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一般有暴飲暴食、缺乏運動、體質量基數大和喜好甜食等,其脂肪堆積的位置一般出現在面部、肩部、胸腹等,對兒童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體質量嚴重超標的兒童還會有低氧血癥、心力衰竭等情況發生。臨床上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主要從飲食、運動方面入手,但經常性的饑餓感會促使兒童對單純運動、飲食治療產生抵抗情緒。另外,導致兒童單純性肥胖及產生代謝性疾病的關鍵因素是腸道微生態失調,微生態制劑能黏附于人體胃腸黏膜細胞,可在胃內滯留,對胃酸和膽汁有較好的穩定性,能產生抗微生物物質,具有抗菌活性。腸道微生態制劑可通過阻斷代謝性反應達到減肥的功效,部分患兒會出現腹痛、腹瀉、腹脹等消化道癥狀,隨著服用時間延長,癥狀會自動消失[1~2]。臨床研究表明,肥胖容易缺乏維生素D,因維生素D 會分布到脂肪組織當中,從而降低血液中維生素的含量,若患者長期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故需及時補充維生素D[3~4]。本研究旨在分析單純性肥胖兒童采取維生素D 聯合腸道微生態制劑干預對內脂素、瘦素、糖脂代謝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濮陽市婦幼保健院2021 年4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86 例單純性肥胖兒童開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單一組(43 例)和聯合組(43 例)。單一組年齡8~16 歲,平均(11.12±2.42)歲;男33 例,女10 例;身高115~155 cm,平均(135.23±16.21)cm。聯合組年齡6~17 歲,平均(10.99±2.31)歲;男31 例,女12 例;身高120~160 cm,平均(135.41±15.32)cm。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法定監護人均已知曉本研究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方案已通過濮陽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號:PJ2021012)。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現代肥胖病學》[5]中單純性肥胖診斷標準;體質量超出同齡人群的20%以上;有暴飲暴食、缺乏運動、喜好甜食等習慣;體態勻稱,骨骼、身高均發育正常;口、眼、鼻相對顯小。排除標準:肥胖是由遺傳性、代謝性疾病或者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繼發性肥胖;伴有生理或心理疾病;近期服用過影響腸道菌群的藥物(如抗生素、益生菌、糖皮質激素等);合并腫瘤。
1.3 治療方法 入院后,指導所有患兒進行運動鍛煉,如有氧運動跳繩30 min/d,根據患兒承受能力制定運動速度;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根據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推薦量,合理飲食搭配,進行營養指導、飲食行為矯正,開展健康教育,少吃甜食、甜飲料及油炸食品,睡前4 h 內不進食。單一組采用腸道微生態制劑治療: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51023598),口服,2 粒/次,2 次/d,早晚餐前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國藥準字S19993065),口服,2 粒/次,2 次/d,早晚餐前服。聯合組采用維生素D 聯合腸道微生態制劑:腸道微生態制劑服用劑量、方法、頻次同單一組,加用維生素D 滴劑(國藥準字H20183354)每日早餐后口服治療,1 粒/次,1 次/d。兩組均治療6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25(OH)D3、體質量指數、內脂素、瘦素(LP)。抽取患兒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2 ml,以3 000 r/min 轉速離心10 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25(OH)D3、內脂素、LP 水平;體質量指數=體質量/身高2。(2)比較兩組糖代謝指標:以放射免疫法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空腹血糖(FBG)水平實施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3)比較兩組脂代謝指標: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脂代謝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厭食、腹瀉、嘔吐、嗜睡等。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4.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W 法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25(OH)D3、體質量指數、內脂素、LP 水平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25(OH)D3水平高于單一組,體質量指數、內脂素、LP 水平均低于單一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25(OH)D3、體質量指數、內脂素、LP 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25(OH)D3、體質量指數、內脂素、LP 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LP(μg/L)治療前 治療后單一組聯合組組別 n 25(OH)D3(nmol/L)治療前 治療后體質量指數(kg/m2)治療前 治療后內脂素(ng/ml)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 P 29.12±3.56 29.23±3.41 0.151 0.880 49.23±5.12*72.14±5.36*20.963 0.000 26.21±3.56 26.36±3.12 0.215 0.830 23.14±3.58*21.23±3.82*2.474 0.015 40.23±3.21 40.32±3.63 0.126 0.900 37.23±3.63*32.14±3.21*7.124 0.000 8.81±2.23 8.69±2.36 0.251 0.803 7.98±1.63*7.23±1.12*2.572 0.012
2.2 兩組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患者HDL-C 水平高于單一組,LDL-C、TC、TG 水平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mmol/L,±s)

表2 兩組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TG治療前 治療后單一組聯合組組別 n HDL-C治療前 治療后LDL-C治療前 治療后TC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 P 1.03±0.31 1.10±0.32 1.066 0.290 1.63±0.43*1.91±0.21*3.968 0.000 2.98±0.41 2.96±0.54 0.200 0.842 2.53±0.51*2.01±0.61*4.436 0.000 5.94±0.68 5.96±0.46 0.165 0.869 5.62±0.56*5.41±0.23*2.353 0.021 2.31±0.32 2.34±0.36 0.422 0.674 2.01±0.33*1.62±0.30*5.931 0.000
2.3 兩組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 FINS、FBG 水平均低于單一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糖代謝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FB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單一組聯合組組別 n FINS(mIU/L)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t P 17.21±3.23 17.63±3.45 0.603 0.548 9.36±3.21*7.10±2.10*3.996 0.000 6.32±1.25 6.45±1.65 0.426 0.671 5.21±1.02*4.11±1.03*5.147 0.000
2.4 兩組安全性比較 聯合組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單一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安全性比較[例(%)]
能量攝入過多是導致小兒單純性肥胖癥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患兒經常食用高油高糖高蛋白的食物,便會導致營養超標,能量攝入與消耗失衡,脂肪堆積,從而導致肥胖癥。此外,暴飲暴食、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是誘發肥胖癥的因素之一。研究數據顯示,肥胖人群會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概率增加,使疾病發生風險升高,家長應及時調整患兒飲食結構,合理飲食,少食高熱量快餐,以免加重肥胖[6~7]。腸道微生態制劑是根據微生態原理制備的制劑,其目的是對人體胃腸道內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群達到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體消化道內環境,調節微生態平衡,有效促進有益菌在消化道內的優勢菌地位,產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質,調節腸道pH 值、滅殺致病菌,改善腸道的吸收、分泌及運動功能,達到減肥作用[8~9]。
內脂素是表達于內臟脂肪組織的一種分泌性蛋白,其能夠通過誘導脂代謝基因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脂肪酸合成酶表達的增強,促進并增強脂肪細胞的成脂作用,并能結合胰島素受體,調節胰島素的敏感性[10~11]。胰島素可促進LP 的分泌,且LP 對胰島素的合成、分泌可發揮負反饋調節;LP 還可作用于中樞,增加交感神經活性,使大量貯存的能量轉變成熱能釋放,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進其分解,LP 水平上升會造成LP 抵抗,產生負性心肌肌力作用,體內LP 水平通常與體質量,尤其是身體內脂肪組織的變化呈正相關。研究顯示在控制卡路里減肥時,增加維生素D 的吸收量有助于減肥,且維生素D 可與25(OH)D3受體結合,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達到降糖作用[12~13]。維生素D 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參與許多生物過程的必需營養素,最顯著的是幫助機體吸收鈣和鎂等礦物質。當大多數被封鎖在脂肪中,循環中的維生素D 就會減少,通常維生素D 是通過陽光照射在體內轉化而成,但維生素D 可通過補充劑來外源性補給,通過維生素D 受體抑制脂肪形成過程中的分子,以增強結合蛋白調節脂肪的消耗。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25(OH)D3水平高于單一組,體質量指數、內脂素、LP、FINS、FBG 水平均低于單一組。表明單純性肥胖兒童采取維生素D 聯合腸道微生態制劑干預可降低患兒體質量指數、LP 水平,改善內脂素分泌,還可有效達到降糖作用。
兒童單純性肥胖容易出現脂代謝異常,是因單純性肥胖患兒飲食結構不合理,致使機體脂代謝異常,且隨著體內脂肪水平的升高,會引起單純性肥胖患兒的胰島素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14]。兒童單純性肥胖導致胰島素抵抗易誘發胃腸道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腸蠕動功能減慢,會引發一系列胃腸道反應。維生素D 攝入減少,戶外活動不足,會導致患兒腸道吸收不足,維生素D 具有顯著的疏水、脂溶特性,可以參與調節脂肪細胞的合成與分解,改善肥胖患兒的體質量和脂肪分布。維生素D 缺乏還可引起兒童佝僂病,維生素D 可促進食物中鈣的吸收,提高血液中鈣的濃度,促進血液中的鈣、磷沉積到骨骼中,還可減少鈣從尿中排出,從而有利于骨的形成,避免引發佝僂病[15~16]。本研究數據顯示,治療后聯合組HDL-C 水平高于單一組,LDL-C、TC、TG 水平均低于單一組;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單一組。表明維生素D 聯合腸道微生態制劑干預可調節單純性肥胖患兒脂代謝指標,且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單純性肥胖兒童采取維生素D 聯合腸道微生態制劑干預可降低患兒體質量指數、LP 水平,改善內脂素分泌,可有效達到降糖作用,調節患兒脂代謝過程,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