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華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十八大以來,上海市寶山區鄉村振興法制建設進入新時代。但是,各鎮各村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法制建設有一定差異。因此,著眼于解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制度供給不足、法治意識淡薄、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等問題,寶山區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法制宣傳與教育,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法治基礎。
一是完善鄉村振興規章制度。寶山區羅涇鎮塘灣村在鄉村治理方面采取“規范各項村民民主制度,確保法治有序”措施:做到各類規章制度先行,制定并實施《村民自治章程》,結合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違法建筑管理村規民約》《河道范圍“十不準”行為規范》《規范農村出租房屋的村規民約》《塘灣村村容生態環境保護村規民約》等村規民約,積極引導村民實現自我管理。規范“四議兩公開”制度,健全村兩委班子聯系戶制度,制定并實施村民民主評議制度,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村務電子檔案平臺。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為改善村容村貌、完善鄉村的日常治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優“亮底工作”,各鎮村(居)基本實現線上線下“兩有”公開模式:線下有黨務、村務公開欄,確保村民知村務、明賬目,主動公開村民關心的村級重大事務決策和財務收支等情況,使村的民主議政、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實處;線上通過寶山區“社區通”平臺使黨員帶動村民實名加入平臺,只需手指輕點,黨務、村務皆一目了然。黨支部亮底、村委會亮底變得更加充分、全面,有效提高了村民監督村務工作和參與村民自治事務的積極性。
三是開展法制宣傳與服務。將“寶山區鄉村治理創新榜”活動,作為2020年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重點抓手之一,以貼近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為出發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涌現了一批典范村,如“弘揚民主法治,涵養鄉風文明”的羅涇鎮塘灣村、“加強法治建設,做法律明白人”的楊行鎮東街村、“以法治文化園為載體,提升依法治村水平”的顧村鎮老安村等。通過活動,讓村干部、村民感受了法律力量,認知了法律尊嚴,增強了法律信仰。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建設,鄉鎮政府確保有專業的法律顧問,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有法律服務工作制度。寶山區月浦鎮聚源橋村與月浦人民法庭創新成立法官巡回工作室,指導人民調解、促進糾紛化解、開展法律宣傳、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使法律援助覆蓋人群拓展至全體村民。
四是提升農民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利用“憲法宣傳周”、春耕備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周、放心農資下鄉宣傳、“安全生產月”等重要時節,開展進村入戶宣講,以案釋法、以案說法,廣泛深入宣傳與鄉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2022年,區農業農村委員會與區司法局共同培育了一批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通過對示范戶參與村務管理能力、法治宣傳能力、法律服務引導能力、糾紛調處能力等培訓,有針對性地解決普法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問題,不斷提升農民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增強鄉村依法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