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不久前,上海市社聯、奉賢區委宣傳部和上海市農村經濟學會在奉賢區吳房村舉辦了上海江南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會上,主辦方向獲得“最江南”長三角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典型村落稱號的上海吳房、黃橋、仙橋等30個村頒發了標牌。
由長三角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發起并開展的“最江南”長三角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典型村落推薦評選活動,旨在弘揚和促進鄉村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受到了基層干部群眾的認可和好評。中國的鄉村是我國幾千年歷史積淀的客觀存在,歷史形成的鄉村文化是我國農耕文明的集中體現。不同地方的鄉村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相對而言,城市文化大同小異,但鄉村文化卻是千姿百態、百花齊放。正是由于鄉村文化的各不相同,才會讓離開的人記住鄉音鄉俗鄉風,留住鄉愁,讓來旅游休閑的人記住不同的景觀風貌和人文故事,成了去了還想去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村文化建設,明確把鄉村文化振興納入鄉村“五大振興”的目標之中。他說:“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上海鄉村振興工作上新水平,一定要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堅持“五大振興”一起抓,留住鄉村振興的根和魂。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首先要擺上重要位置。要像抓鄉村振興硬件項目那樣抓鄉村文化建設,做到一起規劃、一起策劃、一起實施、一起評估。要認真挖掘和分析本村本地區鄉村文化的不同特質與潛在優勢,善于揚長避短、乘勢而為,要從長計議,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一件去推進。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一定要與本村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鄉村文化活動要融入到生產生活、經濟活動,要結合鄉村文化延伸拓展增值。以吳房村為例,以前單純賣黃桃,現在不僅把黃桃賣出好價錢,而且搞黃桃深加工,延伸出黃桃汽水、黃桃啤酒等多種產品。同時,開發鄉村旅游項目,3月賞桃花、8月采黃桃,桃花園里開民宿、搞團建,形成吳房村桃文化產業鏈。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與豐富村民生活、提升村民素質結合起來。農村本來就是熟人社會、組織鄉風鄉俗活動,要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真正讓村民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主人。要重視鄉村非物質文化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把節慶民俗、傳統工藝、民間藝術等納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項目之中,確保必要的資金投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產品。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要堅持守正創新,培育用好鄉村文化骨干人才。要堅持鄉村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一般鄉村都有勤勞淳樸的村風、向上向善的家風、尊老扶幼的民風,但是,在有些地方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農村中封建迷信、賭博、高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俗,不能聽之任之,農村黨組織要通過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一件一件去加以解決。鄉村文化建設既抽象又具體,發展鄉村文化必須見物又見人,特別是鄉村文化的創新,要依靠各類人才各展所長,要創造條件,有序引導大學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為人才創業干事搭建平臺,促進鄉村文化不斷創新,真正留住鄉村的根、鑄就鄉村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