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偉 煙臺市芝罘區人民政府世回堯街道辦事處
在現代管理方面,內部控制制度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預防占據著主導地位,旨在通過完善制度和程序的構建,形成對不良現象的有效預防,進而將實際管理效果及效率提升上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內部控制通過會計工作的開展,再加上會計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指導和約束單位的各項活動,為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極大的便捷。在會計管理工作方面,其行政特點顯著,所以必須不斷加強內部控制管理?;诖耍姓聵I單位必須將此項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改革和創新會計內部控制,繼而穩步落實會計內部控制工作。
第一,有利于推動行政事業單位財產安全目標的順利實現。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以財政撥款為主,此類資金與群眾上繳的稅收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單位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與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好群眾的每一分錢。在內控制度建設的支持下,可以有效監督財務工作流程,將財務漏洞挖掘出來,有效預防腐敗現象的趁虛而入,進而切實維護好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產安全。
第二,引導單位將自身職能更好地履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動現象較為凸顯,借助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可以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將財務壓力降至最低,確保資金使用效益的顯著提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水平助力,將自身職能作用充分展現出來。
第三,有利于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支持與保證。通過內控制度的不斷完善,旨在更好地監管單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更好地踐行相關法律法規,使相關管理工作的開展與法律法規要求相符[1],將政府服務水平提升上來,使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并對企業、公民在社會建設活動中的積極參與予以正確的指導。
第一,全面性原則?;趦炔靠刂乒芾磉^程的角度,會計人員應緊密結合其他部門,不斷拉近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等距離,以此來全面化覆蓋內部控制范圍。因為內部控制的系統性特點顯著,應將單位的所有部門、崗位、業務等涵蓋在內,進而使內部控制與全面性要求相符。第二,重要性原則。在構建內部控制制度方面,應準確梳理工作流程和風險點,將重要風險節點高度明確化,為內部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依據,提高對高風險領域的關注程度,進而使財務風險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第三,制衡性原則。在內部控制管理中,基于單位角度,應將各部門、崗位的責任與義務合理設置[2],保證權責關系的準確劃分;同時,應與內部控制的相關要求緊密聯系,使業務流程得到進一步強化,為管理人員對各項工作的監督提供極大的便捷,使內部經營、日常管理得到不斷統籌與規劃。另外,對于相關管理人員來說,應將內部控制管理的要點高度明確化,如預算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等,將內部控制的制衡性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對崗位職責交叉、重疊問題的有效預防,做到相互監督與相互制衡。
在新形勢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較不完善,其中,一些單位領導對于提升業務水平過于重視,存在著認為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本職工作的心理誤區,其他部門的參與熱情較低,尚未正確認識到內部控制的作用及優勢,使得單位各個業務部門難以在內部控制方面形成合力[3],在執行內控制度方面,其主動性也嚴重缺失,執行內控制度方面的難度性較高,進而使財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不利于單位內部凝聚力、執行力等提升。
通過風險識別機制的構建,可以將會計內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F階段,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對風險識別機制建設的重視程度較低,尤其在資金的使用等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處于主導地位,所以“一言堂”問題較為嚴重。同時,部分單位的領導存在著嚴重的主觀意識,在財務決策過程中,沒有與會計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系,進而極容易導致財務決策風險的趁虛而入,甚至導致經濟損失的發生。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識別機制較不完善,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尚未緊密結合,使得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在風險識別力度不足的影響下,難以形成有效的會計內部控制環境。
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額撥款性質顯著,有時也會出現自收自支等經營模式,所以投入、產出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經濟效益觀念也較為薄弱化,這在內部預算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且有些業務部門在預算方面,會存在多列成本支出、少列收入的行為,大幅上漲定額標準,而財務部門各項業務所需的資金的準確性不夠,財務數據不對稱現象比較凸顯,從而為會計信息失真的出現埋下隱患。同時,在實際執行預算方面,占有專項資金等現象經常發生,預算支出的調整比較隨意化。
除此之外,在預算的編制方法中,“增減法”的落后性顯著,很難保證資金良好的利用效率。除內部預算外,有些單位舞弊行為的出現,也會加劇會計層面信息失真問題的發生概率。
基于整體角度,諸多單位均對會計內控制度進行了構建,但是在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缺少較為全面的內控制度,權責的明確性不夠,一定程度上使得重復工作等情況經常發生。而且部分單位的隨意性問題較為嚴重。與此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內控制度比較完善化[4],但是缺少對制度和流程的高度重視,所有決策均集中在領導身上,使得內部控制出現了嚴重的形式化現象,進而不利于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通常來說,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為內部控制監督的重要組成。但是在實際上,一些單位會計內部監督的獨立性嚴重缺失,單位負責人主要負責內部監督,在崗位設置方面,一人多職現象比較明顯,特別對于不相容崗位,所以領導人的主觀因素不容忽視。在外部監督方面,審計部門和普通群眾的監督為重要的組成。針對前者,具有較強的事后監督特點,尚未準確約束和規范內部控制的問題。而對于后者,因為單位工作的透明度不夠,普通群眾難以高度掌握其業務行為,進而不利于約束、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引發了各類管理問題,甚至出現部分違法行為。
意識對于行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此,基于行政單位的角度,應對相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予以正確指導,有效落實和完善會計內控制度,使會計內控制度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基于單位負責人的角度,應正確認識和看待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加強內部控制意識的構建,相應的人員也要進行合理配備[5],將業務流程不斷完善化。同時,應積極落實員工的培訓工作,借助培訓和宣傳活動的開展,引導相關人員對會計內部控制予以清晰認知,從而實現日常工作與內部控制體系的緊密融合,為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極大的便捷。此外,對于相關會計工作人員來說,應將自身的意識不斷深化,提高對培訓或學習活動的參與度,使自身業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給予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正確的指導。
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應加強會計內部控制風險識別體系的構建,將預算控制制度不斷完善化,其中,應將資金使用、財務決策等方面與風險識別體系的構建相結合,加大預算執行力度,將相應的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化,從而使風險盲點得到順利解決與預防;而且也要加強科學決策體系的構建,如果支出和投資項目的資金規模較大[6],應加強科學化論證方式的應用,尤其要與會計部門的意見相結合,準確評估和預測資金支出和項目投資效益。同時,應不斷創新風險識別技術,正確使用科技信息化,使會計電算化系統得到進一步完善,推動會計信息處理能力的顯著提升,從而給予風險有效的防范。除此之外,應加強風險識別、風險預警等,不斷拉近內部與外部控制體系之間的關系,將風險識別的針對性充分釋放出來。
要想顯著增強單位預算編制效果,在預算編制工作開始前,應對相應的準備工作進行落實,保證調查與論證時間的充足性,為預算編制效果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而且基于單位領導的角度[7],應對專門的預算編制小組進行設置,將各部門的實際情況高度明確化。同時,在預算審批通過后,借助職工代表大會應合理公開各部門預算編制的整體情況,進一步強化預算編制執行力度,并與透明化、清晰化要求相符。
除此之外,在資金管理方面,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應與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保持密切的聯系,重點培訓會計人員,為相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其中,應將財務主管、會計人員等工作責任高度明確化,形成對一人多崗情況的有效預防。同時在內部控制管理中,對于會計人員來說,應加強信息系統的合理運用,加大單據審核力度,使各類單據與合規性及完整性要求相符。為了保證預算支出的時效性,應與預算監控和財務監督緊密結合,會計人員應對審批手續予以嚴格履行。
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應全面化管理財務管理部門,注重財務會計管理體系的不斷改進和優化,其中,基于財務管理部門的角度,應從單位的現實情況出發,并使財務制度框架得到迅速更新,進一步強化部門預算的控制力度。而且對于財務管理部門來說,應將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的相應工作不斷完善化,給予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正確的指導[8]。同時,財務管理部門應加強全面化考察,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在資金出入的管理方面,應妥善保管好各項賬款的單據。
除此之外,應不斷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系統化構建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給予各項工作任務目標的完成強有力的制度性扶持。在這一過程中,應加大預防控制力度,與財務會計日常管理工作保持緊密的配合,避免財務會計行為出現違法的跡象。同時在程序約束方面,應對單位各項業務進行有效制約,合理設置程序規程。在崗位分工中,應做到不斷細化會計職能,高度明確工作人員和各部門的責任。
借助監督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推動經濟運行,而且也可以不斷約束和規范工作人員的各類工作行為,從而使經濟活動的開展與合規化、合法化要求相符,給予內部控制工作有力的支持。因此,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應加強監督部門的合理設置,充分展現出部門監督職能,致力于監督工作效率的穩步提升,使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與制度要求相符[9],并采取有效的懲罰措施,以此來正確警示和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同時,在開展會計工作中,單位應保證人員良好的專業性與資質水平,將會計工作的獨立性凸顯出來,避免主觀因素影響到內部會計控制水平的提升,進而充分釋放出監督作用。
除此之外,在外部監督方面,對于各級審計和紀檢部門來說,應重點考察單位重大業務活動,加強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方式的應用,并適度公開抽查結果。同時群眾的監督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單位應注重業務活動透明度的提升,通過公開欄的應用,對重大業務流程進行公開,內部控制相關知識也要不斷予以普及化,借助信訪制度的構建,以此來為群眾的監督行為助力,從而全面化監督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內部控制活動。
綜上所述,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應與自身職能部門特點緊密結合,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與高效性,推動資金使用效率的穩步提升,同時實現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促進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以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有效措施為主導線,開展了簡略的研究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