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梅
我園形成以幼兒園為主導,家庭為輔助、社區實踐基地為依托的安全自救教育立體網絡。在已有教學成果的基礎上,探索采用“場景化”教學模式開展“安全自救課程”,在不同場景中可以容納更寬泛的學習價值,更好調動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表達能力等。
一、安全自救主題的選取
1.安全自救主題選取的原則
安全自救主題的選取以幼兒的興趣為依托。安全自救主題內容的選取是從幼兒感興趣的、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如選取“乘電梯”安全自救主題,在場景化的安全教育中,讓幼兒學會電梯的安全使用知識以及遇到電梯故障時怎樣求救和自救。
安全自救主題的選取滿足幼兒的切身需要。我們從眾多的安全事故中吸取經驗,找出幼兒安全知識的盲點和安全自救技能的薄弱環節,以豐富幼兒的安全知識和提高幼兒的自救技能為主線,選取了“燙傷了怎么辦”、“迷路了怎么辦”、雷雨天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演練、地震演練、防拐騙演練、心理健康安全等21個場景,這些場景囊括了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和安全自救技能,能滿足幼兒生活中所需的安全技能。
安全自救主題的選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各個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選取的主題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場景的多方位設置
“場景化”模式下幼兒安全自救課程場景設置遵循幼兒園場景、家庭場景、社區場景三管齊下的原則,以幼兒園場景為主,家庭場景、社區場景為輔,充分挖掘和利用每個場景的資源,讓安全自救教育活動的開展更加生動與合理。
二、“場景化”模式下幼兒安全自救課程的實施
1.幼兒園場景的開發與利用
幼兒園場景是生活化的場景,注重貼近幼兒的生活,讓每一個安全自救的場景富有生活化。如在開展“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安全自救教育活動的時候,利用幼兒園角色游戲室中的超市來進行教育活動,通過超市購物活動,引發幼兒思考——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怎么看,過了保質期的食品還能不能再吃,怎樣確保自己買到的是有質量保障的食品等問題。在這樣生活化的場景中習得豐富的安全知識。
幼兒園的場景是立體式的場景,場景中的人、物、景都是幫助幼兒學習安全自救知識和安全自救技能的。如開展“消防安全”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幼兒園的人、物、景。通過尋找幼兒園的消防安全標識、安全出口,幼兒能初步了解消防安全標識及安全出口的作用。通過演練觀看同伴怎樣自救逃生。在這樣立體式的場景中,幼兒能夠進行“浸入”式學習。
幼兒園的場景以幼兒的經驗為依托。如在利用“閱讀區”這個場景的時候,我們選取了一些和安全主題相關的繪本;如在開展“臺風”這個安全主題活動時,我們利用建構區搭建房子,讓幼兒感受臺風的摧毀力,再如我們開展“泥石流”的安全主題時,幼兒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逃生自救的方法。
2.家庭場景的開發與利用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空間,是安全自救教育課程開展的重要場所。主要從幾個方面出發:其一是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餐后散步聊一聊到“臺風來了怎么辦”,幼兒和家長在交流的過程中,能獲得很多相關的信息,從而豐富自己的安全知識庫。其二是進行親子安全演練,一方面能夠將幼兒在幼兒園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再一次鞏固,另一方面家長能夠幫助幼兒了解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找出自己的知識或技能盲點。其三是進行親子安全調研,幼兒通過親子調研收集更多信息,如我們進行“泥石流”的調研活動時,幼兒和家長能夠通過網絡、書籍、雜志、新聞等多種渠道來獲取關于泥石流的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了解泥石流的產生以及危害。
3.社區場景的開發與利用
社區作為家庭的延伸,在安全自救教育課程的開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園充分利用東薈城社區的宣傳欄這一場景,開展安全自救教育活動。東薈城社區有較多的宣傳欄,宣傳欄基本都是圖文并茂的形式對外宣傳,通俗易懂,這些宣傳欄會定期更換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都和安全相關,如有高空拋物方面的宣傳知識、消防安全知識、防盜安全知識等,幼兒園開展安全自救教育活動時,可以帶幼兒來社區參觀這些宣傳欄,讓幼兒自行討論宣傳欄里的內容。
三、“場景化”模式下幼兒安全自救課程的成效
1.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和感知
在“場景化”的模式下,幼兒是體驗式的學習,這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參與,幼兒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與場景、材料、教師、同伴、家長甚至社區的各類工作人員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汲取知識,在互動中獲得安全自救的技能,如此,教育的效果顯著提高了。如在開展“防踩踏”的安全自救教育活動時,我們模擬真實的場景,讓幼兒直接參與到演練中去,幼兒在親身體驗與親自感知中更深刻地了解怎樣有效預防踩踏,當踩踏事故發生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2.強化了幼兒的安全行為
“場景化”的模式進行安全自救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安全教育活動,“場景化”模式下的幼兒安全自救課程時幼兒學會面對自然災害、意外傷害等突發事故時不慌亂,具有一定的危險情境意識與評估能力,并用力所能及的方法采取防御與自救,提高安全自救能力的課程。傳統的安全課程大多停留在表面,注重幼兒安全知識的輸入,而忽視幼兒安全技能的輸出。知識要為我們的生活所用,實踐才是檢驗真知的唯一標準,“場景化”模式下的幼兒安全自救課程正是從這點出發,注重幼兒在與場景、與人的互動中檢驗自己的安全技能。
3.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
“場景化”模式下幼兒安全自救課程的主體是3-6歲的幼兒,學齡前幼兒的思維特征是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逐步發展。有趣的課程更能吸引幼兒的眼球,若是單純地講解安全知識和講解安全技能,幼兒很快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場景化”模式下的幼兒安全自救課程,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利用幼兒園的場景、家庭的場景、社區的場景增加教育教學的趣味性。幼兒學習的場地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幼兒能夠走出幼兒園,親近大自然,親近社區,親近消防隊,這些帶給幼兒的收獲是單純說教遠遠沒法比擬的。
幼兒通過在“場景化”模式下進行安全自救課程的學習,自主探索習得的自救知識,較快地內化成自身的行為能力,提高了面臨突發狀況時各種能力的儲備。這些安全自救能力將會伴隨幼兒的一生,讓他們終身受益。
【本文系廣州市黃埔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專項課題“‘場景化模式下幼兒安全自救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探索”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