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潤芬
勞動教育是指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素養,提高勞動能力的教育。它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生物校本課程是指以學校本地的生物資源為基礎,以學校本地的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以學校本地的生物資源為教學內容的課程。它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
學校勞動教育以校本課程為載體,基于勞動教育對習慣養成和知識獲取的積極作用,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并結合學科課程,推動勞動校本課程研發,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課程意義
勞動教育和生物校本課程具有互相滲透和交叉的特點。勞動教育以實踐為基礎,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知識,提高勞動能力。生物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本地的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以學校本地的生物資源為教學內容,很多知識來源于生產和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因此,勞動教育與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融合具有相輔相成的現實意義。
1.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勞動教育關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是培養學生身心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學校基礎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過去一段時間,勞動教育普遍存在被弱化的現象。一些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勞動課表面化、形式化,這也體現了部分學校的管理層對勞動教育的關注不足。實際上,勞動教育不僅可以獲取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培養堅韌的性格、吃苦耐勞的品質。勞動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重要途徑,在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能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2.增強勞動體驗
當下,中小學學生普遍缺乏勞動機會,勞動意識淡薄,缺乏對勞動過程的享受、勞動成果的珍視以及勞動價值的體悟。新時代中學生應當五育全面發展,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增強學生勞動體驗,讓勞動教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3.培養勞動技能
掌握一門或多門勞動技能,其主要目的不是考慮他們將來的就業,而是要讓他們了解和掌握對任何一門與生產有關的勞動所進行的全過程,同時也是對他們自身動手能力的一種訓練。高中生物校本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培養勞動技能。
4.滲透學科素養
生物學教學除了課堂授課外,還可以通過生產實踐、校本課程以及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等途徑,將勞動教育滲透到生物學科中,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學科實踐能力,如開展校園生物資源開發、校園廚余垃圾再利用、校園中藥材栽培、校園綠化育苗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勞動中去汲取知識的養分,從實踐中去內化生物學理論,深度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二、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策略
1.開展傳統的勞動實踐課,體驗農耕文化
近年來,勞動教育在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我校開辟了校園種植基地,正好利用這個時機,在校本課堂上,讓學生走出教室,體驗農耕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為學生提供一些接觸農作物及中草藥植物的機會,翻土、播種、澆水、施肥、除草、觀察記錄等,讓學生在勞作過程中淬煉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學習習慣,掌握種植知識,以及認識到課本上的生物學知識與生產實踐是息息相關的。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任務重,體驗農耕實踐的機會很少,利用校本課程讓學生體驗傳統的農耕勞作,既減壓又治愈。
2.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在勞動中收獲成果和提升勞動技能
結合基地種植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組織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在前期的辛勤勞作后,種植基地收獲了一批櫻桃水果蘿卜。利用現有的種植資源,開展了一節制作醬蘿卜的勞動教育主題活動。課前帶領學生到種植基地親自采收蘿卜,體驗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在勞動主題活動中融入了高中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實踐回歸理論,引導學生說出制作醬蘿卜的原理是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并學習制作醬蘿卜的不同方法。在主題活動中,將學生分組,每組5-7人,記錄員1人、操作員3-5人、匯報員1人,按步驟完成勞動任務,制作勞動成果,并記錄每一個勞動步驟,采集圖片和視頻等相關資料。通過相關主題活動的開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科素養,又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積極的勞動態度以及熱愛勞動的情感,激發他們對于勞動的內在熱情。
3.融合勞動和美育,開展豐富多樣的手工藝作品制作,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手工藝作品制作在我國歷史悠久,是中華歷史文化中沉淀下來的瑰寶,也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在植物栽培過程中,學生會觀察到植物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充分利用校園種植基地的植物資源,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收集不同植物的花、果、葉、莖等部位,物盡其用,在校本課堂上學習植物標本壓制的方法,并組織學生進行標本壓制,進一步二次創作加工,待壓制標本成型后,可以制作多種多樣的手工藝品,例如,可以制作壓制標本手工拼畫、手工飾品等,在創作過程中,既能陶冶性情,豐富藝術文化修養和生物素養,又能提高動手能力和激發創造力。
4.開展課程評價
本課程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品質、勞動精神、勞動成果、勞動合作六個維度,將評價要點進行細化,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
三、結語
在高中生物校本開設和實施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勞動技能,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實施科學的教學評價,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發揮實踐基地作用,引領學生踐行勞動精神,以充分發揮學科的育人作用,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勞動教育和生物校本課程的有機融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提高勞動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實施”下的子課題“基于校園種植基地勞動資源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的成果,總課題編號2021ZQJK006】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