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土城
通過查閱文獻及實際的調研,發現目前的智慧課堂仍存在一些不足,學校借助樂課智慧平臺,進行了“智慧課堂”與“深度教學”融合的項目研究。下面,我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樂課平臺為例,探討基于智慧平臺開展深度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技術轉化智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課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備課,課上通過靈活多樣的信息化手段激活課堂,課后利用智慧平臺及時對教學進行反饋,并采用多元方式激勵學生學習。此外,需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評價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積極的教學策略,從學生角度出發,多設計趣味性的、真實性的情境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多維智慧互動,強化交互效果
(一)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效。樂課平臺的優勢體現在“靈活的課前課后自習”“全景的數據驅動”“快捷的課上反饋”“創新的師生互動”“多元的評價方式”等方面。在此平臺,授課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插入課件、練習、作業、試卷、微課等資料。根據學情需要或評價需要,教師還可布置用于預習的學習資源,及課中課后的鞏固練習、作業。
(二)生生互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如數學教師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再通過樂課智慧平臺中的“生生互動”功能將學生合理分組,根據教學需要在平臺中設置不同的任務單,如“展示活動”“實踐活動”等。
三、智慧整合資源,賦能精準教學
(一)聚焦重點,加強分層指導。教師可以利用樂課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根據學情分析,通過平臺給每層次的學生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應聚焦重點,加強分層指導,體現針對性。對于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難度稍大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作業;對于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布置一些基礎性的、填空選擇居多的作業。
(二)關注差異,創新作業設計。樂課平臺具有個性化推薦和學習資源推送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學習輔導。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性格、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對作業內容、形式和難度等進行合理設計。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應避免機械重復和盲目的題海戰術,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課堂掌握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在樂課平臺中還可設置彈性的選做題目,在這一環節,教師應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主動選擇、主動提升。
四、巧用教育技術,實現智慧導學
教師可利用平臺提供的優質資源、配套的軟件進行導學,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方法。課中、課后,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借助平臺中的教學工具和交互功能,進行自主學習知識、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經驗。例如,在初中幾何動點、動線、動角等難點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幾何畫板、GeoGebra等軟件,制作動態演示的課件或微視頻,導入平臺。學生可不受時間限制,在課前、課中、課后,在平臺進行反復學習,體悟幾何直觀和動態變化,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五、創建問題情境,構建多元評價
(一)設計系列問題,引發深度思考。如數學老師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教師先拋出相關問題,再利用樂課平臺中幾何畫板的模塊,創設一個“拼一拼”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利用樂課平臺中教師事先設置的“想一想”模塊,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案。
(二)展示學習成果,激發深度參與。在樂課平臺上,教師可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以表格形式展現出來,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通過交流活動,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情況,還能從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中獲得新的知識信息。
(三)注重行為分析,形成綜合評價。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如完成預習任務單、課后復習課件等自主學習行為。結合錯題重做、作業、小測的完成質量,從認知、態度和各種學習結果等方面,分別在個人、小組維度,對學生予以發展性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樂課平臺創建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選擇學生的正誤數據、學習成績、課堂行為等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并將分析結果推送給學生及家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綜合評價。
【本文系廣州市教學成果培育項目“成長面鏡:基于教學現場的教師專業勝任力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123062)、海珠區2022年度教育科研協作基地項目“基于智慧平臺的深度教學實踐研究” (項目編號:2022XZJD01)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