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昱
一、充分信任和使用好教科書
對于教師來說,其實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依據,這些資源能夠幫助我們聚焦在重要的內容上,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特別是,這些資源能切實減輕教師備課的負擔,并不需要挖空心思、毫無頭緒地規劃課程,而且還保證了課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教師充分信任和認可教材,而且務實、扎實地使用教材,會讓學生學有所依,學有所得,學得輕松而幸福。
理想情況下,為教師提供的教材資源應該是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意義的,只要我們用心發掘教科書中的寶藏,用它們好好地支持我們的教與學,我想教師會教得輕松,學生也會學得快樂。
二、讓高科技真正地服務于教學
我們很多時候太依賴于教學軟件,教學過程顯得程式化,全部按照套路進行,學生的思維也沒有得到解放。久而久之,師生都會產生思維惰性,而且教學關系也會感覺很生硬,沒有生命力。因為那些高級的設備和一成不變的演示文稿很容易束縛我們的思維,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所以在我的教學中,我只是把這些技術手段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習慣和我的學生們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課堂上,要做到有效教學并不需要使用太復雜的技術。
三、要在“真實的世界”里多加練習
我認為教師需要一個思維方式的轉換,“在實踐和生活中學習”的教學觀并不是只適合于一些特殊的學科。只要老師們的教學觀念改變了,教學方法和技能就會隨之發生改變。
我們在設計課程的架構時,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有自主探究學習這樣的環節,每節課盡可能讓學生大膽探究、深入實踐、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被稱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般會有三個基本組成部分:首先由教師簡要介紹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然后是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獨立思考并實踐,分組討論,集體展示。最后總結反思學生們如何在某種特定的教學目標中取得探究成果,并對此進行及時的點評和建設性的反饋,并給出正確的結論。
將學習目標融入教學,這是對幸福教育最好的詮釋。因為教學真正的主體是孩子們,而不是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所以,我們要清晰地區分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習過程,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后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明確的表述,具有靈活性。教學目標則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是關于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習結果,具有穩定性,教學活動基本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的。
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模式是實現學習目標的最佳教學模式,因為它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在動手中學,在探究中學,在實踐中學。
四、改革基礎教育學生評價制度
1.讓評價常態化,注重全面性、過程性的評價
首先,在評價指標上進行改革,把關注焦點從單一的知識掌握程度轉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目標上來;其次加大常規性評價的比重,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主觀和客觀相結合,有效促進學生對行為習慣、學習動機、思維方式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最后,各學科教師一起承擔評價任務,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制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標準。
2.形成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的多維度評價體系
雖然教師是實施評價的主體,但是如果把學生自評、同伴互評以及家長評價都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顯然是更加全面和客觀的。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根據教育教學新目標、新方向不斷地提升評價能力,調整評價標準;其次,學生以及同伴的評價需要教師提供評價參考指標及搭建良好的評價平臺,鼓勵學生學會客觀評價,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有效掌握評價方法,提升評價技能;最后,讓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共同探討促進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使家校共育統一步調,更有抓手,也更具實效。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