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英.我國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研究現狀與展望[J].南方農業,2023,17(11):187-191.
摘 要 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我國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研究現狀:在溯源系統中,通過篩選關鍵指標可以有效反映蔬菜生產和流通情況,確保數據處理的有效性;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在研發應用的系統和平臺中,利用云計算技術,采用阿里云提供的ECS云服務器環境進行部署,提供了手持終端、PC管理后臺、PC網站、智能手機等多渠道的錄入和查詢通道,便于中小企業獨立建設追溯系統;利用信息化體系貫穿蔬菜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結合生產管理系統、新農場系統、ERP系統、物流保鮮管理系統和質量追溯系統,實現產地、生產檔案、投入品使用、加工過程和客戶信息等全過程的可追溯,以確保蔬菜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終端的質量全程控制。最后,提出了展望和建議。
關鍵詞 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安全控制;追溯管理
中圖分類號:F762;S1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47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和消費國之一,但近年來蔬菜質量安全問題頻發,引起了廣泛關注。一方面,種植環境受到污染和化學農藥殘留的嚴重影響,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風險;另一方面,農產品流通環節中信息不對稱、追溯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導致了蔬菜質量安全問題的頻發。在部分地區,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追求高利潤,采用低質量原材料或使用非法化學藥劑來生產和流通蔬菜。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嚴重阻礙了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當加強蔬菜產品的安全管理,有必要從生產環節(包括種子、肥料、農藥)和后期加工等多個環節,建立完善的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有兩種途徑可以實現:
1)按食品鏈從前往后進行追蹤(Tracking)。這種方法從農場/生產基地、批發商、運輸商(加工商)到銷售商,通過追溯每個環節,查找質量安全問題的原因和出現環節。2)按食品鏈從后往前進行追溯(Tracing)。當消費者在銷售點購買的農產品發現了質量安全問題時,可以向前層層進行追溯,最終確定問題所在。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問題農產品的召回和責任的追溯[1]。
目前,國內關于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研究報道不多,尤其是生產上實際應用更少。本文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幾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該方面的后續研發提供參考。
1? 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相關技術
我國于2004年開始進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的建設,并于2008年正式建立了中國食品(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http://www.chinatrace.org)。在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技術方面,農業部推薦采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使用規范的動物識別號碼(AINS)[2]。一般情況下,通過商品條碼追溯可以獲取以下信息:1)產品信息。包括名稱、商標名稱、產品規格及與產品相關的誠信記錄、預警信息和召回信息,還有相關的產品圖片、證書。2)企業信息。包括企業名稱、地址和產品狀態。3)生產數據。包括追溯要素、數據名稱、數據值、數據單位。4)檢驗數據。包括檢驗項、檢驗值、檢驗結果。
趙巖等在對EAN·UCC全球統一標識體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農產品供應鏈的實際情況及國家有關標準,對蔬菜產地、產品、采收、加工、追溯等5個主要環節進行了編碼研究。認為蔬菜追溯編碼應具有唯一性、穩定性、規范性、通用性、可擴充性、合理性、簡明性。該編碼體系較為繁瑣,但十分詳細具體。蔬菜產地編碼由5層21位數字表示,農田順序碼、蔬菜分類代碼、村代碼、街道(地區)辦事處、鎮鄉代碼、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代碼;蔬菜產品編碼采用6層8位全數字型層次編碼,其中,代碼第1~5層各用1位數字表示,按照GB/T 7635.1—2002執行,第6層用3位數字表示,以精確到具體的蔬菜種類;蔬菜采收編碼采用6位,年、月、日各2位;蔬菜追溯碼數據載體選用UCC/EAN-128條碼,包含批號、蔬菜產品分類代碼、校驗碼、廠商識別代碼、定變量貿易項目指示符、應用標識符貿易項目代碼[3]。
2? 蔬菜質量安全控制管理分析
指標化蔬菜追溯安全質量的量化和記錄在實踐中具有挑戰性。為此,可以利用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原則來確定蔬菜質量安全的關鍵要素和主要指標。HACCP被廣泛接受的定義是通過辨識關鍵危害點,并采取預防性控制措施,將危害預防、消除或降至可接受水平,確保食品安全體系。簡單來說,HACCP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用于識別、評估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根據HACCP原則,確定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關鍵指標可分為四個步驟:1)對蔬菜生產流程進行深入分析;2)分析蔬菜生產流程各環節對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3)使用HACCP原則確定蔬菜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CCPs);4)根據國家和行業標準確定關鍵控制點的關鍵指標。
在蔬菜供應鏈的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等多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細節受到污染都可能帶來安全風險。因此,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需將這些環節連接起來,例如在追溯過程中,可以通過空氣、土壤和水的質量體現蔬菜基地的安全情況;農藥殘留情況可以通過有機磷農藥、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和菊酯類農藥等要素來評估;微生物污染可以通過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要素來檢測。然而,在追溯過程中,量化和記錄多個蔬菜質量安全影響因素顯然較為困難。因此,篩選關鍵指標來反映蔬菜生產和流通情況,并確保追溯系統中的數據處理有效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3? 蔬菜種植戶參與追溯管理的積極性
蔬菜種植戶是蔬菜追溯管理的源頭環節。根據2007年對浙江省的調查結果顯示,總體而言,蔬菜種植戶參與追溯制度的意愿不夠強烈。在政府主導型農產品追溯制度的建立下,參與追溯制度的農戶比例并不高。不完善的可追溯制度法規、政策宣傳不到位及政府監督力量薄弱等因素,是導致農戶參與農產品生產追溯制度建立積極性和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4]。根據2016年對江西省的調查結果顯示,影響農戶是否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主要因素包括農戶自身意識、收入預期、生產經濟條件、周邊合作組織、政府政策、技術培訓和宣傳推廣等7個因素[5]。針對以上情況,建議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健全立法規范和統一制度標準;擴大政策宣傳,加強技術培訓;完善蔬菜田間生產記錄制度,推動蔬菜合作組織的建設,完善農產品市場機制建設等方面。
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是從生產源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控制點。陳麗華等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基于重慶市13個蔬菜重點生產區縣214個蔬菜種植農戶的調查數據,利用Probit模型分析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戶家庭種植年收入、市場價格預期、相關支持政策的認知度和技術培訓對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有強烈的正向影響;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組織動員力度、實際參與動力均不足。建議:1)增加農戶生產性收入;2)利用市場調節機制,通過價格杠桿的激勵效應引導農戶積極主動參與;3)鼓勵適度規模種植,充分發揮經營組織的技術傳播和帶頭示范作用;4)正確引導和調節農戶的心理認知[6]。
2020年對江西省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戶的家庭稟賦、社會資源稟賦是影響其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意愿的最主要因素;農戶的自身稟賦、經濟資源稟賦是影響其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意愿的次要因素;區位稟賦對農戶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意愿影響并不顯著[7]。
沈陽市對合作社的調查結果表明,社員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合作社規模,社員加入合作社后的年平均收益、是否關心合作社所經營的蔬菜質量安全、是否有助于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政府支持力度、獲得的信息與生產技術服務水平、同類合作社其他社員的影響,這些因素是社員參與蔬菜質量可追溯的主要影響因素[8]。
4? 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參與追溯管理的積極性
一項對山東省的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供給水平的調查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與行為態度和主觀規范相關的因素均對供給水平產生顯著正向影響;與知覺行為控制相關的各客觀因素中文化程度、經營規模、收入比例和培訓情況也對供給水平產生了顯著正向影響,而年齡的影響是負向的;影響強度上,與行為態度相關的主觀因素最高,與知覺行為控制相關的客觀因素最低[9]。
5? 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平臺搭建與應用
2007年,深圳市在蔬菜種植業中應用EAN·UCC條碼技術構建了一個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該系統針對產供銷一體化的蔬菜經營企業,包括中心管理系統、生產基地管理子系統、配送中心管理子系統和公眾查詢子系統[10]。
楊信廷等以蔬菜初級產品為研究對象,借助信息技術構建了一個以實現質量追溯為目標的蔬菜安全生產管理及質量追溯系統。通過記錄農戶信息、地塊信息、生產過程信息和包裝信息等,形成產品檔案保存在企業數據庫中,然后上傳至追溯中心數據庫。產品包裝時生成帶有產品檔案信息的條碼,消費者通過條碼輸入追溯碼來實現產品追溯[11]。
付驍等設計了一個基于Web的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包括生產計劃管理、蔬菜種植管理、檢測管理、蔬菜包裝管理、蔬菜信息查詢和用戶管理等6個模塊[12]。
李笑等利用條碼技術和計算機組件技術,實現了有機蔬菜產品的安全生產控制。系統采用符合EAN·UCC標準的條碼,結合產品編碼和流程編碼生成帶有產品信息的追溯碼。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站、手機短信和超市掃描機等方式輸入追溯碼來查詢產品信息[13]。
劉小蘭等認為批發商主導型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應該由市場內部建設主體或政府牽頭,在追溯系統建設進程中逐步完善信息發布管理子系統和安全生產管理子系統。同時,要發揮市場機制激勵作用,由市場拉動為主,政府推動為輔,共同努力[14]。
南京建立的蔬菜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系統以種植電子檔案為生產管理手段,通過記錄一系列信息實現全過程追蹤,包括投入品采購、種植栽培過程、施用農藥和肥料記錄、農藥殘留檢測情況、產品收獲、加工、包裝和物流等。最終通過打印貼在蔬菜產品包裝上的條碼實現產品追溯[15]。
韓志慧等所應用的追溯編碼采用24位數字碼,包括6位郵政編碼、4位企業編碼、6位產品編碼、6位生產日期編碼、1位認證類型編碼和1位校驗碼。標簽的大小為4 cm×6 cm,材質采用不干膠紙張,便于企業貼制。二維防偽條形碼采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其中存儲了企業名稱、企業負責人、產品名稱、生產日期、認證類型、主要農事信息等。標簽上既包括明文信息,如無公害認證標志、查詢方式、產品名稱、包裝日期、認證類型等,也包括加密并隱藏的漢信碼[16]。
吉林省棚膜蔬菜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研究中,焦寧設計了內部追溯碼和外部追溯碼結合的方式,以保證追溯碼的安全性。內部追溯碼供系統內部使用,外部追溯碼則是消費者查詢使用的編碼,并且采用加密方法生成,避免被盜用[17]。
邢斌等在廣州市蔬菜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平臺的設計中,通過記錄農事操作、肥藥用量和產品產量等信息,采用圖表的形式進行統計。同時,還設計了便攜式農事信息采集系統,可以現場采集蔬菜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施肥、施藥和采收等信息。用戶能夠選擇或輸入地塊名稱、產品名稱、肥料名稱、藥物名稱及相關數量、方式、日期等信息,并通過手機攝像頭采集產品的生長過程圖像信息。這些數據通過Web Service技術實時上傳至中心數據服務器[18]。
王雪在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中首次引入了前后端分離架構,提高了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并降低了開發成本。將隨機森林算法應用于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中,增加了地塊分類功能,幫助用戶分析產地質量評級,并重點關注問題地塊,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通過產地評級數據為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19]。
袁藝等針對現有追溯系統存在的實時采集與上傳追溯信息、信息可信度低、系統易用性差及建設運維成本高等問題,采用了基于云計算服務器的多層分布式體系架構和模塊化設計。整合應用云計算技術,在追溯編碼、數據庫管理、移動數據采集、遠程視頻監控和追溯信息查詢等方面,開發了一套基于云計算技術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該系統提供多渠道的錄入和查詢通道,方便快捷,為中小企業獨立建設應用追溯系統提供了便利[20]。
在批發市場方面,馬小飛等提出了對“小、散、雜”的農戶應嚴格控制措施。在進場之前,要求提供蔬菜的產地證明和檢驗證明,并登記蔬菜的品名、產地和檢測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上傳至批發市場的數據庫。在交易過程中,使用溯源電子秤進行結算,實現交易信息的自動上傳,并打印交易憑證,憑證上會顯示追溯碼,一直到蔬菜最終被消費者購買[21]。
徐珍玉等在貫穿蔬菜全產業鏈的信息化體系中,運用生產管理系統、新農場系統、ERP系統、物流保鮮管理系統和質量追溯系統,實現了各個環節的可追溯性。包括產地、生產檔案、投入品使用、加工過程和客戶信息等全過程都可以追溯,以確保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22]。
6? 展望與建議
6.1? 發展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強調蔬菜質量安全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增強公眾意識和關注度;通過科普宣傳、教育培訓等手段,加強市民對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認知。
6.2? 加大政府政策執行和監管力度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明確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責任主體和具體要求。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從源頭上減少不合格蔬菜流入市場。
6.3? 深化學術研究,提高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科技含量
加強基礎研究,探索更有效的追溯技術和方法,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能力。
探索引入區塊鏈加密技術,逐步達到追溯數據的去中心化,提高蔬菜產品生產者、供給者的信用度、誠信度,削弱消費者的信任疑慮,促進供需雙方關系的和諧。
研究聚集社會和多區域力量,解決信息采集問題。1)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水平,由“產品控制”逐步過渡到“過程控制”。2)加大對批發市場的財政補貼,由“統一結算”逐步過渡到“電子結算”。
3)調動超市積極性,“政府設計”與“企業改造”相結合[23]。
6.4? 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加大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推廣應用
鼓勵企業建立健全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支持企業增加投入,培養專業人才,提升蔬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明,劉秀萍.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蔬菜,2007(7):1-3.
[2]? 熊本海,楊亮,鄭姍姍.我國畜牧業信息化與智能裝備技術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信息,2018,30(1):17-34.
[3]? 趙巖,王強,吳莉宇,等.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編碼的研究[J].食品科學,2010(17):51-54.
[4]? 周潔紅,姜勵卿.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中的農戶行為分析——以蔬菜種植戶為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7(2):118-127.
[5]? 洪學志.江西省農戶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6.
[6]? 陳麗華,張衛國,田逸飄.農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的行為決策研究——基于重慶市214個蔬菜種植農戶的調查數據[J].農村經濟,2016(10):106-113.
[7]? 李連英,聶樂玲,吳欣霞,等.不同資源稟賦下農戶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意愿與差異性[J].北方園藝,2020(4):159-164.
[8]? 穆子情.沈陽市社員參與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20.
[9]? 葉俊燾,胡亦俊.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商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供給行為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8):19-27.
[10]? 張兵,黃昭瑜,葉春玲,等.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食品科學,2007(8):573-577.
[11]? 楊信廷,錢建平,孫傳恒,等.蔬菜安全生產管理及質量追溯系統設計與實現[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3):162-166.
[12]? 付驍,傅澤田,張領先.基于Web的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1):85-87.
[13]? 李笑,徐志福.有機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浙江農業科學,2009(3):616-618.
[14]? 劉小蘭,張悟移.批發商主導型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4):
1748-1751,1757.
[15]? 馮恩東,錢衛紅,張紅生.南京蔬菜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系統設計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5):283-285.
[16]? 韓志慧,李海燕,辛永波.天津市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3(9):115-117.
[17]? 焦寧.吉林省棚膜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18]? 邢斌,連槿,謝海波,等.廣州市蔬菜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平臺構建[J].廣東農業科學,2015(15):142-147.
[19]? 王雪.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0]? 袁藝,李石開,汪騫,等.基于云計算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J].中國蔬菜,2019(2):11-16.
[21]? 馬小飛,周莉莉.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研究[J].物流科技,2020(2):49-51.
[22]? 徐珍玉,梁德明,張保志.基于云計算的蔬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3(1):17-19.
[23]? 李圣軍,孔祥智.蔬菜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2):14-19.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