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揚
設立股權池和股權池專用賬戶,股權池中的股權由擔任總經理的自然人股東代持,自然人股東退出、進行股份轉讓時自愿讓渡5%收益至股權池專用賬戶,如此可以保證通過股權池進行股份緩沖,確保股份在退出和新進持股員工之間有序流轉
一個長期困擾國有混改企業的員工持股退出難題,隨著“國有股與自然人股同比例減資+員工持股內部調整+股權池調節+股隨崗變”的創新解決思路的順利落地,得以有效解決。在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背景下,這一實踐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退出難題
某國企是1994年第一批外貿行業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2003年進行第二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國有股東持股49%,74個自然人股東持股51%;擔任企業董事長的自然人股東,將所持5%股權的投票權,不可撤銷地委托給國有股東行使,從而確保國有股東對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還進行了全員身份置換,業務部改制為子公司,業務骨干持股在1%以上,一批年輕業務骨干走上管理崗位,企業留住了主要業務骨干,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美中不足的是,2003年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由于經營困難、擔心職工不愿入股等原因,股權設置考慮不夠完善,并未安排退股機制。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該企業退休、離職人員達到45人,合計持股35%,占自然人所持股份的68%。這樣一來,造成持股的退休、離職人員不能及時退出,其所持股份在退休或離職后無法正常流轉,企業對后來成長起來的業務骨干也難以實施股權激勵,形成了在職員工為退休或離職員工“打工”的不合理現象,違背了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激勵的初衷。
持股員工如何合法退出?這個難題已困擾企業多年。盡管前期該企業已多番咨詢律所等專業機構,但一直未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2016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中國證監會聯合下發《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133號文”)。133號文對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提出具體要求,其中關于企業持股員工退出的相關規定如下:持股員工因辭職、調離、退休、死亡或被解雇等原因離開本公司的,應在12個月內將所持股份進行內部轉讓;轉讓給持股平臺、符合條件的員工或非公有資本股東的,轉讓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轉讓給國有股東的,轉讓價格不得高于上一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該企業屬于133號文印發前,按照有關規定實施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那么,該企業制定持股員工退出方案時,是否需要遵守133號文的相關規定?2019年11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其網站上回復關于133號文的有關問題時明確:在133號文印發前已經實施員工持股的國有企業,凡符合《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08】139號)等員工持股政策規定、履行過相關審批程序的,可以繼續規范實施,不要求必須按照133號文重新調整;企業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借鑒133號文有關規定,對員工持股工作進行完善。2022年6月,該企業前來尋求法律支持,筆者認為根據上述規定,結合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原則,該企業的員工持股退出方案不要求必須按照133號文重新調整。
創新思路
如何制定切合企業實際的員工持股重組方案?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并進行多次溝通、協商、測算后,“國有股與自然人股同比例減資+員工持股內部調整+股權池調節+股隨崗變”的創新解決思路,終于浮出水面。
該企業員工持股重組方案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合法合規。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資監管的相關規定,不影響國有股東權益,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符合企業發展戰略。以企業發展戰略為核心,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經營;
·提升人才競爭力。更好地激勵和保留企業優秀管理團隊與核心骨干員工,提升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以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和團隊素質的提高;·提升管理能力。員工持股重組方案的實施,將促進企業崗位體系、激勵體系等方面的整合運用和相應管理能力的提升;
·保持國有股東對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不變。繼續將董事長持有的5%股權的投票權,不可撤銷地委托給國有股東持有;
·公司注冊資本規模適當。公司減資后,既能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又考慮到新持股員工的購買能力,對企業的持續經營和財務狀況無重大影響;
·股份有序流轉。制定員工持股管理辦法,設立股權池和股權池專用賬戶,便于預留股權和員工持股流轉。
該企業員工持股重組方案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
·由企業以現金回購的方式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回購價格按照企業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值確定,同比例減少國有股東和自然人股東分別持有的公司49%和51%股權;
·制定企業員工持股管理辦法,確定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部門經理等中層管理人員,以及各級骨干、子公司管理人員各自的持股比例;
·設立股權池和股權池專用賬戶,股權池中的股權由擔任總經理的自然人股東代持,自然人股東退出、進行股份轉讓時自愿讓渡5%收益至股權池專用賬戶,保證通過股權池進行股份緩沖,確保股份在退出和新進持股員工之間有序流轉;
·根據員工持股管理辦法中按崗位設定的股份比例,通過股權池對現有持股員工的持股比例進行調整,同時對符合持股條件的未持股核心骨干員工實施股權激勵。
企業煥新
在企業總經理辦公會審議、黨總支會議前置研究討論、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國有股東履行相關決策程序后,上述員工持股重組方案于2023年4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獲得了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74名自然人股東包括40余名已經退休或離職的自然人股東均投了贊成票。該企業于2023年6月完成了減資公告的相關手續,并于6月29日取得變更登記后的營業執照。
上述“‘國有股與自然人股同比例減資+員工持股內部調整+股權池調節+股隨崗變’的創新解決方案”的順利實施,改變了該企業已退休或離職自然人股東想退股卻沒有合適的退出渠道、繼續持股又會損害在職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現狀,進一步健全了企業長效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了優秀人才。同時,將員工持股與崗位掛鉤,充分調動了企業管理人員和核心骨干人員的積極性,強化了企業與個人共同持續發展的理念和企業文化,有效地將股東利益、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結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關注企業長遠發展。
作者系江蘇泰和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