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偉
小學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再加上小學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的特殊性,教學方法的運用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這不僅能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累語文知識。總而言之,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更好地凸顯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一、運用教學情境進行課文教學導入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利用創設情境的教學策略進行導入,可以很快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更好地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旺盛,在教學的時候首先要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進行導入,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來說,首先,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導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思想的云濤,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把握課文教學的深度,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拉近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外,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
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因素
語文學習更重要的一點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所想要傳達的真實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萬萬不能忽略這一部分的教學,而這一部分又需要學生真正理解文章,與作者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深刻意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文章進行具體的分析,合理引導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之美。例如,在學習《春曉》時,教師可以抓住古詩的具體內容,將這首古詩所描繪的景物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再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初次體會詩詞當中的情感和意境。然后讓學生輕閉雙眼,教師以優美的語言描繪這幅春景,讓學生根據描繪在腦海中繪出一幅美景。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感受意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利用教學情境對語文教學進行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并能夠迅速了解文章中的情感變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所創設的情境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感悟,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通過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情感進行理性的評價和分析。在應用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對課文情感做出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新課改和“雙減”背景下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創新。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法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還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