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陳香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以手工翻閱賬本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傳統審計模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企業管理層及審計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創新審計模式、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重要性,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強化企業審計工作,確保審計監督作用的發揮。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傳統企業審計內容、模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果仍沿用傳統審計理念開展工作,將使審計結果出現偏差,無法發揮監管作用。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理念面臨如下挑戰:一是企業審計人員沒有對大數據技術形成正確的認知,沒有通過大數據技術為審計證據的收集、分析等工作提供便利條件。二是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模式使傳統審計從人力型的審計轉變為智能型的審計,需要業務部門工作人員真正參與到審計創新、大數據應用工作當中,為審計人員開展信息化審計提供業務數據,確保審計工作開展。而目前,一些企業業務部門工作人員尚沒有對大數據應用及審計工作給予必要的重視,阻礙了審計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的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審計證據獲取十分困難,傳統手工方式下收集證據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數據準確性、代表性都不高,這也為個別業務部門領導、工作人員鉆空子、提供虛假證據提供了便利。二是傳統審計將財務核算作為主要審計對象,審計模式多以賬本翻閱、原始憑證審核為主,而在大數據背景下,內審工作將轉換為通過電腦審計軟件在眾多會計核算業務中尋找審計風險點、內部控制漏洞,再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龐雜的數據進行分析、甄別,以向審計人員揭示會計差錯與風險控制點。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技術的影響與挑戰最為明顯,審計技術能否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則是關系審計質量與效率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技術面臨著如下挑戰:一是業務部門使用的業務管理軟件與財務核算軟件之間在端口對接、數據轉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的工作量及證據收集的難度將不斷加大。二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需要企業為審計工作建立起數據庫,要求信息化人員對審計證據、業務數據進行不斷的更新,特別是對原有審計軟件、財務軟件、業務管理系統進行完善與更新,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需要企業創新審計技術,針對不同審計內容、業務流程建立起具有針對性的審計模型與軟件模塊,使審計技術得到提升與創新。
在傳統審計模式下的審計報告,一般只由審計部門出具與使用,加之,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漠視,審計報告的結果沒有差異性,也沒有獲得一定的應用。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報告面臨著如下挑戰:一是傳統審計報告多以紙制方式加以保存,審計報告在傳閱性上不具有優勢,也沒有得到各業務部門、管理層的應用。而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報告,能夠以PDF形式通過網絡進行傳閱,增加了審計報告的使用價值。二是財務人員、內外部審計人員在查詢資料時,傳統審計報告不易查找,且容易丟失,而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報告,更加便于查詢、保管。因此,企業應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審計報告的使用價值。
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在數量、種類方面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樣將使原有審計的范圍不斷擴大,也增加了審計取證的難度。因此,企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審計取證面臨的主要挑戰為:企業審計人員應在數以千計、萬計的海量業務數據、財務數據中尋找對審計相關的證據,不但需要審計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數據的收集,還需要審計人員具備相應的甄別、判斷能力。
而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人員通過大數據等信息化,實現了審計軟件與財務軟件的對接,云計算等技術還使審計人員可以在互聯網上收集與企業外部經營相關的數據,既提高了審計證據收集的效率,也提高了審計證據辨別的能力。
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將會得到提升,但這需要建立在企業具備相應審計技能的審計人員基礎之上。而目前,多數企業審計人員只對傳統審計方法有所掌握,沒有主動去學習大數據應用技術,尚不掌握通過大數據對數據、審計證據進行分析、甄別的能力。同時,審計模式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審計工作人員只掌握傳統審計模式,無法在短時間內使用新的審計模式進行數據收集與處理。并且企業審計工作人員不僅沒有較高的專業能力,也嚴重缺少綜合審計能力,所以導致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難度越來越大。
審計理念的創新絕對是確保企業審計工作適應時代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應樹立起正確的審計理念,擺脫傳統審計理念的束縛,在以下幾方面創新審計理念:一是企業審計人員應重視對大數據概念進行了解,充分認識到大數據對于提升審計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二是將審計證據收集方式與大數據技術結合,樹立起多渠道審計證據收集的理念;三是審計人員除了應樹立正確的大數據理念外,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大數據背景下,給審計報告、審計證據、會計數據帶來的網絡安全隱患、數據丟失風險,需要企業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強化網絡安全防范與數據備份。
在大數據背景下,審計效率的提升需要企業在審計模式方面進行有效的創新,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要求:一是審計機構應對審計人員進行重新梳理、崗位分工,避免在以往傳統審計模式下存在審計工作重復、崗位重疊,并指派一名審計人員專門負責利用大數據收集審計證據、分析數據,為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提供保障。二是根據審計人員業務特長、審計重點、大數據技術,對審計人員崗位進行明確,一來保證審計效率的提升及按時完成審計目標,二來降低審計成本,使審計人員可以從傳統手工審計中解脫出來,更多地參與到審計整改、審計建議等管理工作當中。三是提高對審計證據收集的重視程度,以此來確保業務數據審計的精準程度,這需要審計部門加強與企業內其他部門的溝通,來直接獲取準確的業務數據。其四,審計部門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為數據的安全提供保障,同時也能夠提高審計風險監管及控制效果。
目前,企業在審計過程中主要采取現場與非現場審計方式,其中,現場審計是指審計人員通過會計電算化系統分析、判斷審計風險點,并根據審計重點深入業務部門展開具體的審計。而非現場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互聯網收集與企業經營業務相關的證據,并通過分析、甄別后,揭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風險點與管理漏洞。非現場審計的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傳統審計在空間、地域、時間上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開展審計。但非現場審計結果的正確性主要依賴于對審計證據收集與分析的正確性,為了解決審計證據信息量對審計結果的影響,企業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拓寬審計證據收集的渠道。例如,企業可利用信息軟件公司等第三方,為企業審計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在提高審計效率的同時,使審計證據更具有說服力。此外,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專職審計部門和團隊的方式,根據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聘請高素質審計人員,選擇最合理的方法開展企業審計工作,才能在保證企業數據源有效擴展的前提下,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雖然為審計人員提供了海量的審計證據,但這些證據如果不加以甄別、分析,則將對審計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企業審計人員在利用審計軟件對審計證據進行篩選時,應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審計與數字模型。正是由于傳統審計模型中有過多的審計證據需要審計人員主觀進行判斷,使傳統審計模型在使用價值方面大打折扣。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審計人員應該借助大數據技術優化和完善企業審計工作模式,利用大數據軟件深度挖掘數據信息的潛力,提高數據信息的使用價值,找出符合企業未來發展需求的審計工作方法,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信息在存儲過程中,面臨著被惡意篡改、丟失的風險,這就為審計人員的取證工作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例如,審計人員在收集審計證據時,往往會忽略數據的來源是否真實、可靠,這就給個別業務部門工作人員造假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為了解決審計證據來源分散、位置不確定的問題,審計人員應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明確不同業務數據的來源、建立時間,并通過統一的轉換標準與數據模型,確保審計收集的證據準確無誤,最終確保審計結論具有較高的參考性。此外,企業審計人員在收集審計證據的過程中,應運用審計軟件及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將審計工作重點作為搜索關鍵字,逐條地記錄審計工作的過程,使審計證據更加科學、可靠。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人員在日常審計工作中應將信息化技術與審計相結合,還要保證業務數據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避免業務數據被人為惡意地篡改。因此,企業應從以下方面來提升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安全性,確保審計結論的科學性。首先,企業審計人員在運用云計算對業務數據、財務數據進行處理過程中,應堅持全局性的眼光,對企業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的層面進行數據甄別與分析,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企業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應根據自身信息化建設需求、審計需求,結合企業自身戰略發展目標,設計、建立起科學、高效的數據安全防范體系,并通過建立風險評估指標,使企業可以及時發現財務數據面臨的各種風險,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來避免企業財務數據被泄露、篡改,避免企業承受經濟損失。再次,企業還應該注意來自網絡方面的安全隱患,特別是網絡黑客、木馬病毒等方面的侵襲,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網絡安全事故發生導致企業遭受損失。最后,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深入分析消費者心理需求,精準把握市場發展的規律,才能在提高企業數據安全性的基礎上,借助大數據技術促進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審計人員是運用審計技術、大數據技術對企業開展內部審計的具體實施者,審計人員具體應完成對審計證據的收集、分析、甄別、判斷,形成對企業審計有益的審計線索、審計證據,支撐審計結論的得出。因此,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則是關系到企業審計結果與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企業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模式對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不斷提高,企業應為新時代下的審計工作開展培養一批合格的審計人才。首先,企業應強調審計人員專業理論知識、信息化操作技術方面的培養,并促使審計人員形成對審計證據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并樹立起正確的大數據與創新審計理念,使審計人員可以在眾多業務數據、財務數據中尋找出對審計有用的線索,使審計結果能夠符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并為管理層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其次,企業應督促審計人員不光要學習審計理論知識,還要對財經知識、預算管理等管理會計知識、大數據信息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保證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可以準確發現審計線索與問題,提高審計報告的效用。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企業傳統審計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大數據在效率與質量方面使審計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企業審計人員還要關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審計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應該積極應對大數據時代下的各種挑戰,加快審計工作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的速度,根據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制定完善的審計工作制度,拓展企業審計數據來源,組建大數據審計專業人才隊伍,為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