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珍,王曉云
1.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山西 030001;2.山西省人民醫院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作為嚴重的世界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對個人身心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沉重負擔[1]。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2021 年全球糖尿病病例數已超5.3 億例,糖尿病造成的死亡累計有670 萬例,醫療衛生支出高達9 660 億美元[2]。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減少并發癥和改善病人長期預后的關鍵性因素[3]。但醫療資源的限制與傳統管理方式對時間、空間的制約,影響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支持和教育的效果。近些年來,隨著信息網絡的進步,移動健康憑借其便捷、高效的優勢,打破以往教育和管理形式的局限,在慢性病管理領域中逐漸發展和推廣。移動健康是指通過使用各種移動設備和無線技術以支持醫療衛生服務,可幫助個人和社會實現健康目標[4]。已有研究證實移動健康技術在促進病人個體健康等方面有顯著的臨床效益[5]。本研究對移動健康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綜述,以期推進移動健康在我國糖尿病領域中的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下,社交媒體已然成為獲取和交流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社交媒體是指可以通過創建和參與線上虛擬社區來實現個體間聯系與互動的網絡服務平臺。國外糖尿病病人多使用FaceBook、Twitter、LINE 等社交平臺,這些平臺為病人互動分享糖尿病的健康信息和尋求社會心理支持提供途徑,并產生有益影響[6]。Leong 等[7]在社交網站為2 型糖尿病病人提供3 個月的視頻教育和護理信息,并通過LINE與病人進行密切的健康互動,干預后病人關于糖尿病的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到顯著提升。在我國,微信平臺是社交媒體的主流之一[8]。陳志龍[9]開發了基于微信的糖尿病服務平臺,為病人提供專業信息和醫護指導等延續性護理服務,促進了病人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傳統的面對面交流相比,社交媒體平臺優勢突出,更易保持實時的交流和反饋,用戶的參與度更高、信息的吸收力更好。
有數據顯示,2019 年糖尿病專用APP 安裝累計達4 630 萬次[10]。專用醫療APP 可對用戶健康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分析、反饋等技術支持,并開展高質量、高效率的健康監管與支持教育[11]。根據用戶的需求,APP 也開發出多樣化的服務,其中包含醫療指導與咨詢、飲食鍛煉等行為監管、追蹤和顯示健康信息等功效。尹衛等[12]使用具有教育、資訊和預約功能的居家糖尿病護理APP 對病人進行指導和管理,并針對其出現的問題精準干預,結果表明,其降低了病人低血糖的發生率,提高了血糖代謝水平。Gong 等[13]使用My Diabetes Coach 對澳大利亞的糖尿病病人進行管理干預,該APP 內置虛擬教練與用戶對話,并提供監控、指導服務,提高了病人在家庭環境中對移動健康的參與程度,并在干預12 個月后,明顯改善了病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智能手機APP 可使糖尿病病人不受時間制約獲得醫療信息與教育知識;且APP 提供的醫患互動與在線指導也利于因地域限制的病人居家進行自我管理。
可穿戴設備是指帶有智能傳感器的電子設備,可植入衣物或附件佩戴在身體上,并能將監測到的各種生命體征或特定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至特定應用中,以支持遠程監測和護理[14]。可穿戴設備在糖尿病領域中應用前景可觀。Li 等[15]通過給2 型糖尿病病人穿著胸戴式心率帶,監測病人運動時的目標心率,并給予結構化訓練指導,不僅提高了其運動依從性,改善了病人的心肺耐力和體脂率,且在改善病人的血糖方面也表現出積極結果。Xu等[16]為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佩戴掃描式葡萄糖監測(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傳感器,該儀器可檢測人體組織間液糖濃度,同時將連續、全面的血糖變化分析報告上傳至FGM 系統,研究人員將數據同步至微信平臺,并線上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與定期會診,結果顯示,干預6 個月后,病人的低血糖發生情況減少,生活質量提高。此外,通過評估眼淚、唾液等體液糖濃度的可穿戴式血糖監測設備也在不斷發展[17],該類技術將大幅減輕病人的創傷和痛苦,為臨床決策提供便利。
在基于互聯網的干預中,醫療信息網站平臺占據的市場不容忽視。醫療網站的知識及信息多由醫護人員發布,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一般由醫務工作者與技術公司聯合設計,為醫護人員和病人開通2 種登錄方式,提供各自所需的系統界面。醫護端可發布多種形式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查看病人數據記錄,指導病人關于疾病疑問等;用戶端可上傳臨床數據,在線問診,查看醫療檢測報告及學習知識。韓云等[18]設計應用了糖尿病在線平臺網站對病人進行教育、管理、問診及隨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并在干預1 年后顯著提高了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Lyu 等[19]在醫學專家的指導下為糖尿病病人設計了基于網站的過渡期護理計劃,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小組互動、數據收集和遠程會診等內容,結果顯示,基于網站的護理形式對改善病人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表現出積極效果。醫療網站信息充足且質量較高,在此基礎上的教育指導和管理服務更為有效。
糖尿病病人進行有效的血糖管理是預防和治療并發癥的重要手段。應用移動健康干預可教育病人加強對血糖控制的認知,借助智能手機或其他設備監測血糖數據,同時在糖尿病教育者的指導與互動下,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自我行為對血糖變化的影響,從而采取健康行為改善個體糖代謝。Zhang 等[20]成立健康團隊并使用Welltang APP 對糖尿病病人進行互動式管理,根據上傳的健康數據,對病人進行評估、監測、教育、管理等標準化流程管理,并提供飲食、運動等專業指導,使病人的血糖監測次數提高,在干預6 個月后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均有顯著的下降趨勢。Eberle 等[21]在關于移動健康臨床效果的研究中表示,移動健康技術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況,并有顯著的成本效益。
自我管理是糖尿病病人長期預后的決定性因素。移動健康技術的運用可為病人提供知識與技能,使醫務人員管理、教育病人更加便利、高效,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以提高其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和行為依從性。Ramadas 等[22]使用飲食教育網站my DIDeA對2 型糖尿病病人進行在線指導,評估病人的飲食障礙并分階段提供個性化的飲食計劃教育,提高了病人飲食方面的健康認知,也明顯改善了空腹血糖情況。H?chsmann 等[23]將自行研發的手機游戲在2 型糖尿病病人中應用,為其提供個性化的運動目標和建議,結合智能手環監測和評估運動效果,有效增加了病人的每日活動量,提高了其有氧代謝能力。袁曉丹等[24]利用手機APP 查看院外糖尿病病人上傳的血糖數據、飲食運動、藥物記錄等信息,并以行為干預為中心,監督評價病人自我管理情況,及時溝通和調整個體管理的目標,結果顯示,干預組1 年后血糖控制達標率有效提升,且病人的用藥依從性顯著提高。
糖尿病作為一種病程較長且機制復雜的終身疾病,生命質量已成為健康管理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有研究在2 型糖尿病病人中使用植入式血糖傳感器與移動APP,實時檢查病人的血糖波動情況并及時治療干預,降低了并發癥對個體的不利影響,并線上發送圖片、視頻等形式的健康信息,消除病人因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而產生的疾病恐懼,且在醫患互動過程中加強對病人的關懷,全方面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質量[25]。蔡建等[26]成立專科護士主導的同伴小組,并使用移動健康平臺對2 型糖尿病病人進行線上管理與教育,增加了病人對健康教育的參與度,提升了病人的自護能力和生命質量。移動健康的干預幫助病人控制和改善健康狀況,使其更加關注個體行為和健康目標,對提高病人整體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有積極作用。
在移動健康的實際應用中,用戶存儲的私人信息及上傳的動態數據需要與平臺、醫院等多個網路或設備互聯互通,完成信息的共享,此過程中存在信息披露、剽竊、丟失等潛在風險[27]。雖然各類移動APP 都包含相應的隱私政策和使用權限,但在保護信息的實踐中仍存在差距。我國于2021 年9 月1 日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28],11 月1 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29]。這對保障用戶在維護個人信息權益、增強對移動健康安全信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出臺醫療技術標準[30],提高對移動健康技術各類應用的安全要求,以促進移動健康在病人自我管理方面的規范普及與臨床效益。
移動健康技術對促進糖尿病病人健康生活的有效性被多項研究證實,但如何提高病人對移動健康干預的依從性仍是目前需要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一項關于我國糖尿病病人對應用移動健康程序態度的橫斷面調查發現[31],我國糖尿病病人不能堅持使用移動APP者占比高達84.56%,對移動健康的整體認知率僅有29.94%。Zhang 等[32]研究顯示,移動健康干預的時間、內容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個性化都會對干預的依從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建議進一步豐富移動健康的功能和內容,完善相關應用設計并保障信息的質量,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健康需求和使用體驗;同時加強移動健康的宣教,使公眾意識到移動健康帶來的益處,并增加干預的頻率,提高病人對移動健康的參與度。
移動健康技術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中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在促進病人個體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時代,針對龐大的糖尿病病人對高質量衛生服務的需求,移動健康在疾病管理領域的發展普及是必然趨勢。未來需要在我國國情下進一步對移動健康進行完善與支持,以實現其更科學、更有效地服務于個體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