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春風和煦,萬象更新。
安圖縣21萬人,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勝利時刻,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03%,各項指標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延續百年的窮困魔咒成功破解,大步跨入小康社會。
幅員7444平方公里的土地,欣欣向榮,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進長白山綠色轉型示范縣建設。
全體駐村干部的奮斗,所有扶貧工作者的奮斗,化作怒放的冰凌花。經過縣委宣傳部廣泛征集,選定冰凌花為縣花,無懼無畏,堅忍執著。
奮斗未有窮期,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每一位安圖人都在前進的路上。
直掛云帆濟滄海
安圖縣被譽為長白山第一縣,全縣八山一水半分田,資源豐富,人文薈萃,是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蜜蜂之鄉、中國人參之鄉。
2002年,安圖縣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認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縣委圍繞建設以長白山文化為底蘊的生態經濟強縣,念好山水草木經,帶領全縣人民打資源牌、走生態路,不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為實現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鍥而不舍,砥礪前行。
安圖縣經過動態調整,共有貧困村8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76戶、9490人,貧困發生率10%。
攻堅克難奮者先。脫貧攻堅包保單位選派精兵強將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役。貧困村駐村干部240名,含80名第一書記,非貧困村駐村干部335名。
中央選派1名:王平堂,中央政策研究室辦公室副巡視員,任明月鎮龍泉村第一書記。
省級選派48名:侯志國,省衛生健康委干部,任松江鎮盤道村第一書記 。王忠良,吉林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職員,任明月鎮西北村第一書記。
州級選派54名:于衍來,延邊廣播電視臺記者,任新合鄉大荒溝村第一書記。李世龍,中國人民銀行延邊州中心支行調查統計處處長,任新合鄉小荒溝村第一書記。
縣級選派472名:盧錫順,縣人民醫院醫生,任萬寶鎮東安村第一書記。申順,縣婦聯干部,任明月鎮新安村第一書記。
575名駐村干部走進了貧困村,坐在了貧困戶的炕頭。他們中有干部、記者、醫生、工程技術人員,等等。
新的時代,新的作為,面對一個個新面孔,縣委一班人考慮著如何帶隊伍,上下一心,把不同的好聲音匯聚成一臺精彩大戲。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指明了凝聚力量的關鍵所在。
縣委以“大黨建”統領“大扶貧”,堅守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主線,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最大政治任務,聚焦解決中央和省州縣駐村干部監督管理、組織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決定成立駐村干部黨委,構建集服務、管理、協調、考評功能“四位一體”的綜合平臺。
2016年8月19日,“安圖縣脫貧攻堅駐村干部黨委”成立,管理575名駐村干部,設12名黨委委員,由縣委書記任書記,由縣長和縣委副書記任副書記,另外9名委員由縣委常委和中央、省派駐村第一書記擔任。設“安圖縣脫貧攻堅駐村干部黨委”辦公室,在縣直機關黨工委辦公,縣委組織部部長任辦公室主任。黨委轄9個鄉鎮駐村干部黨支部,由鄉鎮黨委書記任支部書記。
這一創新之舉,將駐村干部隊伍“五個指頭”伸出、攥成“一個拳頭”使勁,帶動扶貧攻堅隊伍形成了思想統一、匯聚合力、勠力攻堅的工作格局。
日出江花紅勝火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為如期實現脫貧,縣委主抓“安圖縣脫貧攻堅駐村干部黨委”這一平臺,試點組建8個“中心村”黨委,黨委書記全部由鄉鎮副科級領導干部兼任,設置黨委委員48名,明確“十項任務”清單,實現了組織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產業共強、任務共落的目標。
踐行“一線工作法”,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感情在一線融合、形象在一線樹立、干部在一線檢驗、業績在一線創造。
為調動干部深入一線,縣級領導率先垂范,到扶貧一線不少于9天、包保部門“一把手”不少于12天、鄉鎮黨政“一把手”不少于15天,實行駐村干部“五天四夜”工作制度,確保真蹲、真駐、真幫扶。
為促進干部在一線履職作為,建立駐村干部服務、管理、協調、考評制度。
堅持“凡提必練”。選派22名返鄉創業人才帶著項目、資金進村任職,選聘22名大學生進村擔任“村務崗”,利用“三支一扶”“招才引智”等政策,選聘農村經濟、畜牧養殖等86名緊缺人才和年輕干部助力脫貧攻堅。累計提拔脫貧攻堅實績突出干部63人,形成有為有位的鮮明選人用人導向。
實行入村工作“十不準”,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78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7人,誡勉4人,移送司法機關3人。實行駐村干部“召回制”,累計召回駐村干部4人。
全力把農村黨員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農村優秀致富人才培養成黨員干部。200余名黨員干部領辦創辦致富項目,69名致富能手發展成為黨員,其中10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推動黨員干部和致富能手身份“雙轉變”“雙提升”。
以“一刊、一號、一欄”為宣傳陣地,創辦《攻堅》刊物,定期刊登政策要求、工作動態、經驗做法等,指導駐村干部開展工作;建立駐村干部QQ群、微信群,創設脫貧攻堅微信公眾號;開辟《追夢》電視專欄,制作“凝聚駐村干部合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駐村干部黨委工作紀實片。組織開展“圖說攻堅”、編印駐村干部故事集、組織“第一書記先進事跡報告巡講”。
韓長發書記提出:“一切工作圍繞脫貧摘帽,一切工作服從脫貧摘帽,一切工作服務脫貧摘帽!”
克服財政困難,落實縣級選派駐村干部駐村補助和通訊補助,財政每年列支1000余萬元。為駐村干部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免費健康體檢,開展駐村干部體能拓展訓練。特制駐村干部黨委書記親筆簽名生日賀卡,讓每一位駐村干部的生日都得到真摯的問候。中秋節、元旦以電子相冊形式為駐村干部送去慰問祝福和新年寄語,春節對駐村干部家屬進行慰問。
2018年10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韓長發書記代表安圖人民接受“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為誰辛苦為誰甜
2019年12月22日14時,扶貧返程途中,文廣旅局局長楊松峰、副局長盧昌范、辦公室主任董東因車禍不幸殉職,把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兩年多時間,文廣旅局幫扶向陽村,開展支部連支部、學習黨章活動等20余次,改造危房10戶,讓全村喝上安全水,鋪設水泥路2.7公里,修建邊溝4.5公里,安裝路燈100盞,協調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設計院為向陽村編制鄉村旅游規劃,成立州老年攝影家協會攝影創作基地,春節期間舉辦殺豬節,成立向陽村旅游合作社,打造向日葵花海,使向陽村通過國家旅游網、全球攝影網、新浪、搜狐等媒體走向全國,將其打造成“坐在炕頭看長白山”的世外桃源。
創新成為主旋律,縣委帶領駐村干部隊伍,崇尚實干、不等不靠、勇于擔當,做貧困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
王平堂帶領村班子,調查研究,動員群眾,扶貧扶志,細致周到,創新“平常工作法”,籌集資金520余萬元。發展有機韭菜、煎餅加工、生態大米,將綠色食品端上北京、上海、天津人的餐桌,項目年收入50余萬元,解決就業人口30人,曾經負債4萬余元的村集體,年收入突破20萬元。2019年,王平堂同志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
“辦法總比困難多,無論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再難的工作都能干好,再多的困難都會被解決。”80多歲的五保戶老人住在地窨子里56年,不去敬老院。第一書記侯志國經過400多個日夜的不懈努力,終于感化了老人,搬出“地窨子”,搬進了溫暖、寬敞、舒適的新家。在新家里,老人這摸摸、那看看,老淚縱橫,“我這輩子以為啥都看明白了,其實我是老糊涂哇。”
王忠良剛到村里,住在臨時村部,土炕冰冷,下半夜,屋里的溫度降到-2℃。愛人為支持他的事業,帶著女兒和16個月大的兒子搬到安圖縣城生活。
為發展扶貧產業,盧錫順做通妻子工作,為缺少資金的村民連續兩年做擔保,支持貸款10萬元發展地栽木耳,帶動20多人參與項目,人均年增收0.46萬元。他多方奔走為兩戶家庭、三個“黑戶”孩子辦理戶口,圓了孩子的上學夢。
山宇返鄉創業,創辦養殖規模12萬只的養雞場,生態雞蛋暢銷全州。2017年,采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將四個村統籌到公司的合作范圍之內,新建存欄5萬只蛋雞養殖場,擴建年出欄10萬只蛋雞養殖場,讓1000多貧困人口受益,每年每戶人均增收800余元。
聾啞人王夕杰,生活在無聲世界達43年。在于衍來的幫助下,左耳戴上助聽器,聽到聲音后,他高興地擺著手。記者讓他喊一聲媽,他握著媽媽的手說:“媽媽真好。”母子倆抱在一起,先是笑著流淚,接著放聲大哭。哭過之后,娘兒倆向每一位在場的人鞠躬致謝。那一刻,于衍來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能幫一個家庭改變命運,能讓一個人聽到這個世界的關懷,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李玉芬老人19歲的孫子身患腦癱,一手一腳殘疾,為讓老人的孫子就業,侯志國得知省衛健委科教處每年有100名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項目,主動爭取,讓3名貧困戶子女坐在了醫學院的課堂里,畢業可以當村醫,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李玉芬老人樂得逢人就說:“孫子有著落了,我死了也能閉上眼了。”
申順是女同志,為幫扶有20多年精神病史的宋鶴洙,她爭取殘聯的幫扶基金為其修葺房子。宋鶴洙病情加重,她在延邊社會腦康醫院爭取到床位,送其住院。宋鶴洙的父親突然患病,生活無法自理,她又把父子倆送到第二福利院,還定期帶上藥品、生活用品看望他們。每當申順走進福利院的走廊,宋鶴洙就會激動起來,呆滯的臉上就會涌起笑容,就像知道親人的到來。
2018年初,經國家脫貧考核組的驗收,小荒溝村33戶貧困戶脫貧,得知李世龍要回去,全村男女老少紛紛自發來到村部請求留下第一書記。請命書寫道:“我們不愿意李書記回去,特此全體村民請命,請領導批準。以下是我們全體村民請命名單。”一排排簽名,一個個紅指印,述說著村民與駐村干部的魚水深情。
而今邁步從頭越
“樹立基層黨建標桿,讓黨旗飄起來;樹立脫貧攻堅標桿,讓百姓富起來;樹立服務為民標桿,讓形象樹起來;樹立文化惠農標桿,讓日子好起來。”在縣委領導下,駐村干部在扶貧攻堅工作中走在前列,思想上忠誠擔當,作為上攻堅克難,業績上善作善成,為村班子、為黨員和群眾做出了表率。駐村干部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和村里黨員干部一起帶領群眾感黨恩,學政策,干農活,興產業,樹新風,圓心愿,奔小康,人民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黨員干部可親可信,作風優良。
開展“支部連支部共建促脫貧”主題活動,增加村黨支部戰斗力,向村黨支部派駐黨建書記,實現組織共建、黨員共管、人才共育、致富共幫,以黨建幫扶,把村黨支部打造成“不走的工作隊”。
開展“智志雙扶”,從“要我脫貧”轉向“我要脫貧、我能脫貧”,克服“等靠要”懶漢思想,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中央政策研究室幫扶安圖,有效解決長興水利樞紐工程項目資金2億元,推動紅豐礦泉水小鎮入列省級特色產業小鎮,對接國開行申請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貸款1億元,對接國藥集團、農業發展銀行、黃金總公司、陽光保險等單位,有力推動脫貧攻堅、全域旅游、棚戶區改造、民生改善等工作進程。
寧波市奉化區幫扶安圖,簽署《奉化區與安圖縣對口幫扶三年工作規劃》《2019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協作協議》等,對口援建投資1.06億元,實施項目38個,幫助101名貧困人口赴外勞務就業。引進寧波順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杏鮑菇生產加工項目,浙拖奔野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拖拉機生產制造項目。
安圖特色農產品銷往寧波累計收益1336.4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1人。在寧波成立“同心圓特產展示中心”,農特產品年銷量超百萬元。累計接收幫扶資金和物資2600萬元。
寧波和安圖干部人才相互交流,推動安圖16人創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5人。掛職副縣長余磊獲2019年吉林省脫貧攻堅特別貢獻獎。
安圖縣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作用,累計投入資金6億多元,實施45.54兆瓦光伏發電等產業扶貧項目208個,產生效益6710萬元。截至2019年年底,脫貧攻堅全口徑累計投入資金16.34億元。
針對2010人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累計發放資助金1451萬元,實現“零費用、全覆蓋”。發放“雨露計劃”補助金144.6萬元,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受益964人次。投入資金6187萬元用于薄弱校舍設施建設,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無一戶因學致貧,針對智障、殘疾等學生,開展“送教上門”。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100%,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及看病“120”、服務“111”模式。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90%,慢性病簽約5006人、門診報銷比例提高到80%,大病救治貧困人口434人。160個行政村按照“四室分開”標準建設,全部配備村醫。20個村由鄉鎮衛生院全覆蓋。
農村貧困人口房屋全部進行鑒定,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2252戶,易地搬遷39戶、71人,貧困戶安全住房率達到100%。
組織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38場,培訓人數1086人次。開設專場招聘會21次,實現轉移就業99人。
發揮返鄉創業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等平臺機制作用,吸引1625人返鄉創業,發放貸款5799萬元,成功創業1168人。
同時,依托森林管護、“河長制”政策,選聘600名貧困人口擔任護林員、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選聘河道保潔員322名、人均年增收8400元。
對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評級授信,為618戶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4112萬元。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低保線由2016年的3300元提高到2019年的3840元。
駐村書記做“形象大使”,推銷土特產。依托創新創業平臺、電商服務站點打造“雙線銷售”網絡。經概算,全縣消費扶貧完成銷售額2600余萬元,貧困戶人均收益可達2000元。
安圖縣9個鄉鎮文化站、180個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累計投入資金1460萬元,建設135個文化活動廣場。
“兩不愁、三保障”成為現實。
為鞏固扶貧成果,縣委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精神為指引,方向不偏、用力精準。
繼續發揮扶貧項目龍頭作用,因村、因戶施策項目持續發力,各類扶貧政策紅利不斷提高,有效支持“兩不愁、三保障”成為常態。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突出防范化解“兩類人群”返貧風險,用好防止返貧“14條措施”,發揮防貧基金效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突出做好“人、地、錢”文章,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貧困已成記憶,小康春暖花開。
作者簡介:安學斌,系吉林省作家協會小小說創作委員會委員,延邊作協理事,安圖縣作家協會主席,已發表作品三百余萬字。
(責任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