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磊 紀明
摘 要:全國勞動模范是工人階級的先進典型和代表。高校聘請全國勞動模范擔任特聘教授,開展“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有助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制度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豐富發展勞動教育的理論內涵、推進勞動教育總體目標實現、形塑社會勞動新風尚。推動“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成為高校勞動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統籌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將勞模育人貫穿學生培養的全過程。
關鍵詞:勞動教育;勞動模范;課程體系;課堂教學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2.021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2-0118-05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1]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2]將全國勞模崇高的理想信念、卓越的勞動技能、偉大的精神力量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創新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培養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既是以勞模精神塑造優秀人才,以優秀人才弘揚勞模精神的雙向踐履過程,又是承接時代重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然舉措。
一、以“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創新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打造高校勞動教育的新型模式
打造體現新時代內涵和特征的勞動教育課,推動課程體系創新,是高校實現勞動育人功能的必然選擇。吉林大學以勞動關系研究中心為基地,以常態化、規范化的長效工作機制為保障,聘請全國勞模為勞動教育課特聘教授,以“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為主要模式,以宣傳全國勞模感人事跡、弘揚勞模精神為主旨,培養具有正確勞動觀、良好勞動精神、卓越勞動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打造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制度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的新型模式。
1.建立健全全國勞模進課堂工作機制,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制度創新
全國勞模是最美的勞動者,是人民的楷模,“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是激勵人民開拓進取、持續奮斗的不竭動力。講好勞模故事、傳承勞模精神,用勞動模范的偉大精神和高尚品格激發學生勞動熱情、培養創新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3],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學活動的制度保障機制,完善勞動教育理論教學課程的頂層設計,聯合社會組織力量、多渠道建立協同實施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落實教育部關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相關要求的切實舉措,是有組織、有目標、有計劃地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必要前提,是完善勞動教育體系建設的有力保障。
吉林大學立足學校勞動教育實際情況,發揮歷史上東北地區雷鋒、孟泰、王崇倫、尉鳳英、羅陽、郭明義等全國知名勞模輩出的傳統優勢,結合近年來各省市、行業全國勞模不斷涌現的社會風尚,構建勞模進課堂工作機制,以教育責任的主體性、教學形式的規范性、實踐平臺的融合性推動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首先,吉林大學天和勞動關系研究院2021年聘請30位全國勞模為特聘教授,并逐年有計劃地吸納各行各業的全國勞模,創建了規模化特色教師隊伍。在勞動教育課堂上,全國勞模不再僅僅是起輔助作用的兼職導師,而是負教育主體責任的勞動育人特聘教授,為學生講授勞動教育必修課。這樣就從人才制度體系層面解決了全國勞模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的教師定位問題,有力加強了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其次,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相關要求,把“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納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必修學分,將勞模授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打造特色化的必修課程教學體系,實現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探索創新。最后,以“勞模工作室”為載體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融合社會力量共建共享勞動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學校廣泛聯系社會優秀企事業單位,銜接校內外教育資源,合力共建教育教學實踐基地。例如:學校與一汽集團共建紅旗學院,與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銀行吉林省分行等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實踐基地,簽訂校地、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將學生到合作企事業單位勞模工作室實地學習作為共建協議重要內容。
2.融合勞模精神思想引領機制和實踐育人機制,推動勞動教育課程的形式創新
勞模精神作為無形的精神花朵,綻放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中,是鼓舞中國人民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的強大的、永恒的精神動力。勞動教育課程是以課堂或課外活動等形式闡述勞動的理論與實踐,以有形的實踐育人載體塑造大學生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技能,培養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勞模精神的思想引領與實踐育人相結合,發揮全國勞模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雙重育人功效,創新勞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高校勞動精神養成體系,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要求,是培育時代新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效舉措。
吉林大學打造以“勞模大講堂”為特色的“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將價值引領與實踐育人深度融合,綜合了無限發展的勞模精神與有形有限的課堂教育形式在人才培養中的價值與作用,以體驗式教育為導向,積極探索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形式的創新。首先,以“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為勞動教育教學新模式,提升勞動育人的實效性。“我們的根扎在勞動人民之中”[4],社會主義事業是人民奮斗出來的。通過全國勞模現身說法講述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事跡,以全國勞模為第一人稱視角連接歷史和現在,提升學生感知歷史、強化記憶、升華情感、落實行動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同時,“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依托真實的勞動經歷,具有細節性強、不怕追問、可以為學生即時答疑解惑等特點,以教育主體的直觀性和直接性促進教育客體的能動性,打造集榜樣示范、交流反思于一體的課堂,達到勞動教育課效果好、效應強、效益高等實效性目的。其次,以講好勞模故事作為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主要授課形式。全國勞模“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5],講好勞模故事是宣傳勞模事跡、傳承勞模精神的重要途徑,亦是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勞動觀的有效方式。根據新時代勞動育人要求,邀請全國勞動模范講述勞模故事,打破傳統授課形式概念化、機械化的固定模式,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關主題,通過真實的、生動的故事分享形式,創設教學情景,將勞動模范在工作、生活中的事跡以及時代歷史以易于理解、易于共情的方式娓娓道來,有利于激發師生的情感共鳴,使靜態的思想、知識在學生的內心中鮮活、生動起來,激發學生自覺將勞模精神內化為自我行動的指南,增強教學效果。以吉林大學首場勞動教育課為例,該堂課邀請了全國勞模、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高鳳林班組組長、曾經為我國90多發火箭焊接過發動機的高鳳林同志,為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勇于創新、愛崗敬業的故事,在極具渲染力的故事情景中,培養了青年學子熱愛勞動的情感和創新創業的激情,發揮了以全國勞模講勞模故事為主要授課形式的新模式在教學中的顯著作用。
3.聚焦時代特質、優化內容設置,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創新
勞模精神“作為一種理論探索,是對時代難題的回應”[6],并伴隨著時代變遷,被持續賦予新的特征。不同的歷史時期,勞模精神呈現出來的主要特征亦有所區別。在過渡時期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各行各業迅速恢復生產、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打好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是彼時彼刻中國人民面臨的主要任務。因此,這一時期的勞模精神主要體現“建設性”特征。改革開放時期,面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世紀難題,鄧小平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這為國家、為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一時期的勞動模范集體彰顯出以改革發展為主要特征的勞模精神。進入新時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推動智能時代的到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把勞動者的創新素質放到與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弘揚勞模的創新精神。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以及我國在新發展階段復合人才短缺、創新技術“卡脖子”的現狀,在勞動教育內容上,亦應契合時代需要,著力培養具有開拓創新等時代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
吉林大學聚焦時代特征,以強化勞模育人屬性為主旨,優化課程內容設置,將時代精神有機融入勞模授課,以課堂講授的時代化推進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創新。首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國勞模的精神特質為內核,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指導學生在精彩的課堂上形成尊重勞模、熱愛勞動的正確思想,在實際生活中自覺踐行勞模精神。其次,以處于持續發展中的勞模精神不斷更新勞動教育內容,將全國勞模的個人經歷與時代變遷結合起來,以全國勞模在歷史發展中不斷學習、充實人生、奉獻社會的勞動事跡為教育媒介,以當下我國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思維,用自主創新、科技興國的理念武裝青年學子的頭腦,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發展的勞模精神應對發展的外部環境,培育知行合一的時代新人。再次,挖掘勞模精神與其他中國精神的內在聯系,錘煉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品格。如吉林大學將勞模精神與抗疫精神的內在一致性作為“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內容之一,以在抗疫斗爭中舍生忘死、勇當先鋒的全國勞模為榜樣,以在抗擊疫情中優秀的醫學團隊、專業教師、工作人員為示范,培養學生應急處突的能力素質和人民至上的奉獻精神。
二、“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時代價值
“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以勞模精神為引領、以全國勞模為示范,豐富了勞動教育課程的理論內涵,推動勞動教育目標的全面實現,并在實現勞動育人目標的基礎上,助推社會形成崇尚勞模、熱愛勞動以共建共享為內容的新的勞動風尚,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時代價值。
1.以勞模精神為指引,豐富發展勞動教育的理論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8]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重要一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勞模精神引領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對于承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拓寬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豐富發展勞動教育的理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以勞模精神指引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有利于培育青年學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的精神品質,將民族偉大復興、社會發展進步與個人成長發展緊密結合,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勞模精神引領下的勞動教育,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精神的承繼。“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9]全國勞模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承繼者,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忠實實踐者,以全國勞模的勤勞、創造、奮斗精神引領高校勞動育人實踐活動,以全國勞模的實際行動釋義“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教育引導青年學子不忘民族勤勞之根、奮斗之本、創造之魂。再次,以勞模精神指引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相關內涵拓展。勞模精神不僅重申了勞動是人的類本質的基本觀點,而且以新時代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內涵和外延。在內涵上,為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增加了愛國主義、改革創新、精益求精等內容;在外延上,則擴充了新的勞動形態,增加了新時代智能勞動、服務勞動等新興勞動形態。通過賦予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以新的時代特質,有利于更好地鼓舞一代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庚續接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力拼搏。
2.以全國勞模為榜樣,助力實現勞動教育總體目標
“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10]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11]學習全國勞模高尚的勞動觀,頌揚全國勞模在平凡崗位上不凡的創造精神,在普通工作中的偉大夢想,在囿于困境時愈挫愈勇的奮斗精神,在持之以恒的勞作中終達目標、收獲榮譽的堅持精神,有利于使青年學子真切領悟勞動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激勵學生尊重勞動者,樹立勞動光榮、崇高、偉大及美麗的觀念。學習全國勞模追求卓越的匠心,領略全國勞模在自身行業中精湛的技術能力、高超的業務水平,有利于引導學生立足本專業,勤學苦練知識與技能。高等教育是直接面向職業的教育,全國勞模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以代表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全國勞模引領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對于培養青年學子學習必備的勞動能力、傳承大國工匠精益求精的勞動態度具有重要的指引意義。學習全國勞模的勞動精神,有利于學習全國勞模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展現出來的奉獻、奮斗、創新、勤儉的寶貴品質,發揮全國勞模在塑造勞動精神中的重要影響,感召青年學子養成積極的勞動精神。學習全國勞模的勞動習慣,用自覺自愿、珍惜成果、終身學習的勞動習慣,引領青年學子養成優秀勞動者的屬性,將學生在知識學習的第一課堂和實踐能力養成的第二課堂中收獲的勞動知識與技能,通過良好的勞動習慣固化,并最終達到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最大化,從根本上引導青年學子樹立以勞動建設祖國、成就人生的奮斗目標。
3.以勞動育人為旨歸,形塑社會勞動新風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理論出發點,是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建共享勞動新風尚的實踐落腳點。全國勞模是人民群眾的杰出代表,是創造歷史、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加大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尊重勞模、提升勞模地位。[12]以全國勞模為特聘教授講述勞動教育課,不僅廣泛宣傳了勞動模范的優秀事跡,也提高了全國勞模在育人中的社會地位,將其在社會活動中創造的實踐價值以教育的形式回歸到社會中去,在增加勞動教育課的實踐性的同時實現個體勞動的社會化,擴大個人價值的社會影響。這也是全國勞模以實際行動貫徹尊重勞動、尊重人才的方針,創造崇尚勞模風氣的新形式。學習勞模,就要學習全國勞模自覺將個人發展融入建設祖國偉業中去的大局意識,正確處理好個人成功與集體榮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發展與整體協調的內在統一關系。見賢思齊,以全國勞模的勞動精神和崇高品質塑造青年學子形成良好的勞動素養,推動以共建共享勞動社會的新風尚來破解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面臨的不充分、不協調難題,以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為基調的社會勞動新風尚來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實踐理路
“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要為勞動模范更好施展才華、展現精神品格提供全方位支持,使他們的勞動技能、創新方法、管理經驗能廣泛傳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13]推動“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成為高校勞動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就要統籌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因地制宜,將頂層設計與具體實施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內容與形式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將勞模育人貫穿學生培養的全過程。
1.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制度化建設,筑牢高校勞動教育的發展根基
從國家層面講,相關部門于2020年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以文件規范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重的獨立學科體系和大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我們要高度重視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將整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相結合,把“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作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形式。高校要根據國家關于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健全“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總體實施方案,明確“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作為高校必修課的政治定位,闡釋全國勞模在勞動教育課中的深遠立意和重要作用,為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做好整體規劃。同時,要細化“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在常規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形式與內容,以及監督評估、獎勵激勵等方面的具體要求,結合全國勞模的職業特色和人格魅力,發揮高等院校在地域、學科、師資、專業等方面的優勢,切實制定理論與實踐并重、學習與生活相連、夢想與現實相系的教育實施方案。這樣,就能夠從國家層面到學校層面,實現整體規劃與具體實施一體貫通,環環相扣,鞏固勞動教育的制度根基。
2.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規范化建設,做實做細高校勞動教育的核心內容
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規范化,主要是指推動“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內容規范和過程規范,具象勞動教育的育人屬性。就課程內容規范而言,要以弘揚勞模精神為主旨,以全國勞模在生活、工作、服務社會等勞動過程中創造價值、實現人生目標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為內容,強化勞動知識學習和勞動實踐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勞動素養。而就過程規范來說,則包含了勞動教育課的途徑規范、環節規范、評價規范。首先,要規范“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實現路徑。根據教育部相關要求,高校本科生勞動教育必修課不少于32學時。全國勞模匯聚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各行各業的優秀勞動者,他們既是勤勞奉獻的人民群眾,又是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整體規劃“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把各專業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內容以及校園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校園的勞動文化氛圍。其次,要規范“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關鍵環節。把握課堂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方案,從闡明勞動創造價值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到學習全國勞模行為世范(“學什么”)的問題,再到要自覺以全國勞模為榜樣,把勞模精神入心化行(“如何學”)的問題,最后到與全國勞模互動交流解決困惑問題,層層遞進,打通教學環節,增強育人成效。最后,要規范“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評價體系。這就要以平時考核、過程監測、綜合評估為基本形式,從學生自覺學習時長、學習成果轉化、服務性勞動參與時長等方面入手,構建可量化的指標體系,開展學生勞動素養評估,激勵學生向全國勞模學習。
3.推進“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常態化建設,強化高校勞動育人的機制保障
從學校內部來看,要高度重視“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體系的構建,成立常態化的工作部門,明確責任主體,統籌“全國勞模講勞動教育課”的規劃、實施、考核,設立專門的經費、場地,推動勞模育人相關項目的研究,開發反映全國勞模事跡和精神的課程資源等。除此之外,學校也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參觀全國勞模工作場所、動手實操勞動工具等實踐活動時,強化安全勞動的風險意識,確保勞動活動安全有序展開。另外,要發揮高校學科專業與所在區域優勢,與全國勞模所在的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的教學、實踐關系,以全國勞模的職業技能為依托,以企業需求側的人才導向引導學校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推動構建創新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人才培養改革機制。
參考文獻
[1][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1).
[2][5][8][12]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1-25(2).
[4][9][13]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9(2).
[6]田鵬穎,王圓圓.論勞模精神的科學性及其當代價值[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520-526.
[7]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10]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2).
[11]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