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純勝 (南京林業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7)
隨著物流行業逐漸步入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物聯網也開始在物流行業發展起來。物聯網指的是由嵌入傳感器、應用軟件和連接性的物理設備、車輛、電器等物品構成的網絡體系,并使它們能夠通過互聯網收集和交換數據。這些設備不僅可以相互溝通,也可以與人溝通,從而創造一個巨大的互連實體生態系統。對于物流企業來說,物聯網的發展也能通過降低物流企業營運成本、改善服務質量與效果等方式,有效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力,這也使物流企業能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內外部環境中保持恒久的競爭優勢,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物聯網技術提供的智能化識別、距離定位、路徑跟蹤、傳感監測等功能能夠實現物流企業對貨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促進企業合理調配貨運資源與倉儲資源,縮短周轉相應時間,提升配送效率,從而為企業整體業務效能提升提供切實助力。那么,對于引入物聯網技術后企業具體競爭能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物流企業應如何有效開展競爭等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應用物聯網技術的物流行業頭部企業S物流的相關數據,通過構建競爭力評價體系進行了分析研究。
在物聯網發展背景下,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已不只是在某項財務指標、某項市場份額上的靜態反應,而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同時,物聯網的發展賦予了物流企業競爭力更具創新發展的模式途徑。基于此,本文參考企業競爭力分析中常用的平衡計分卡模式,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4方面進行了競爭力指標選擇,對物聯網背景下的物流企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展開分析。
一是物流企業財務狀況維度。此維度主要包含3項衡量企業競爭能力的財務指標,即企業營運能力、企業盈利能力、企業償債能力。首先,企業營運能力反映企業在引入物聯網技術前后對企業各項資源的配置與應用情況。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則是傳統競爭力評價分析中衡量企業業績表現與業績管理效果的指標內容,盈利能力的好壞決定了企業是否擁有充足的資金開展技術創新、能否充分地將物聯網技術融合到商業模式發展過程中。償債能力同樣也是決定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缺乏良好償債能力的企業,資金流往往較為脆弱,更容易發生導致企業破產的流動性危機[1]。
二是物流企業內部經營維度。此維度主要包含4項衡量企業競爭能力的指標,即企業運作效率、企業運營成本、企業服務質量、企業信息處理能力。其中,前3項指標都是基于傳統視角對物流企業經營情況進行的評估,如效率、成本的高低以及服務質量的好壞,都是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此3項指標若良好將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發展經營并參與市場競爭[2]。企業信息處理能力則是結合物聯網背景所采取的競爭力評價指標,因為物聯網的技術特征要求企業具有較好的信息處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與運用物聯網的優勢。可以說,對信息的快速接受、處理、分析是物流企業同物聯網技術深入結合的基礎。
三是客戶管理維度。從物流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當前物流企業難以完全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服務需求。但是,物聯網的出現為物流企業提升客戶滿意度帶來了解決方案,具體表現在提升客戶服務質量并降低物流企業獲客成本的同時,拓展其獲客范圍[3]。基于此,可選擇4項衡量客戶管理維度的競爭力指標:客戶開發能力、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客戶價值。
四是學習成長維度。此維度主要包含4項競爭力指標,即設備更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人員管理能力、企業文化。其中,前兩項指標代表了物流企業是否在不斷革新自身設備與技術水平,以更好地適應物聯網發展。后兩項則反映了物流企業是否重視人才與文化塑造,決定了企業是否具備持續創新發展的思維意識[4]。
基于此,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
在確定了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指標后,對于物流企業在物聯網發展背景下的競爭力評價,本文選用層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綜合評估進行。
第一步,構建層次結構模型。根據前述指標選擇,一級層次為基于平衡計分卡所選擇的四維度內容,二級層次為每一維度對應的具體指標。其中,一級層次對下屬二級指標存在統轄關系。
第二步,構造成對比較矩陣。要分析某一級競爭性因素(U)中的n個指標(X1,X2,…,Xn)對U的作用權重效果,可以從Xn中任取兩個指標Xi與Xj進行兩兩對比,從而形成判別矩陣:
其中,Xij是競爭力通過兩兩對比后的重要性比較情況,通常重要性比較情況采用1—9程度進行衡量。
第三步,計算權向量。在得到成對比較矩陣后,為進行競爭力評估,把變量U用X1,X2,…,Xn線性組合的形式表述:
其中,wi>0,w1,w2,…,wn為各競爭力指標對一級維度U的作用效果權重大小,w=(w1,w2,…,wn)T可以看作所有權重的向量構成。對于最終指標體系構建所需權重的確定,一般情況下若上述成對比較矩陣U滿足aij×ajk=aik,i,j,k=1,2,…,n,則可以認為U為一致性矩陣。對一致性矩陣U,將對應的特征根n進行歸一化處理后的特征向量,即為對應一級維度指標U所屬的影響權重向量。
第四步,模糊綜合評價。在得到權重指標后,根據物流企業競爭力情況建立指標評語集合X={弱,較弱,一般,較強,強}并對應量化表示為X={30,45,60,75,90},進而確定每一個競爭力因素與相應評語集合X的隸屬情況,即每一個競爭力等級評價頻率占全部評價的比例。綜合隸屬情況可得到模糊評價矩陣R,其中m為競爭力指標個數。
然后結合淺問層次分析所得指標權重(W)與上式隸屬度矩陣(R)相乘,可得模糊綜合評估結果B=W×R。
本文主要選擇物流行業龍頭企業S物流作為物聯網發展背景下競爭力分析的主要研究對象。S物流是總部位于廣東深圳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企業,從事的物流業務類型主要包含時效速遞、同城配送、物流倉儲、國際快遞等多種形式。自2017年引入物聯網技術以來,S物流企業不斷延伸其業務價值鏈,以消費群體核心需求為立足點,以智能信息數據為牽引,基于物聯網技術為客戶提供了物流信息管理、倉儲服務、銷售預測等一系列智能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發展,S物流依托物聯網技術已初步形成航運網、陸運網、信息網三網協同的綜合性物流體系。因此,本文選擇S物流來分析物聯網發展對其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分析時間區間上,本文將2017年S企業采用物聯網技術作為時間節點,選取其前后各5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開展競爭力分析。
在具體層次分析與模糊綜合評估數據的選擇上,由于需要對不同指標進行兩兩比較評估并打分,同時,本文所需要評估的指標內容包括四維度一級指標和15項具體競爭力評價指標,并要對S物流企業具體數據表現的評價打分,為了確保數據的可靠性,此次研究盡量擴大了問卷樣本的獲取范圍,既包括對物聯網應用體會最為深入的物流行業一線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也包含了部分物流企業內部業務部門人員,以及高校從事物流管理相關研究的學者。共發放問卷150份,獲得有效問卷139份,問卷回收率為92.7%。
在獲取問卷數據后,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別構造了各層次兩兩比較矩陣,進而在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得到對應指標體系權重。
首先對4個一級競爭力維度的問卷進行兩兩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表中的比較結果為對應樣本比較結果的均值。

表2 四維度競爭力成對比較矩陣
基于第一層次的四維度競爭力成對比較矩陣,在依次計算矩陣各行元素乘積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可得四維度指標權重的特征向量,即對應四維度競爭力指標權重W=(0.27,0.26,0.24,0.23)T。在確定第一層次的指標權重后,進一步構建各維度具體競爭力指標的成對比較矩陣。
其中,財務狀況、內部經營、客戶管理、學習成長四維度所包含的競爭力指標成對比較矩陣,結果分別如表3—6所示。

表3 財務狀況維度成對比較矩陣

表4 內部經營維度成對比較矩陣

表5 客戶管理維度成對比較矩陣

表6 學習成長維度成對比較矩陣
基于上述成對比較矩陣,同樣在累乘后進行歸一化處理,可以得到各維度對應的競爭力指標權重,同時各維度權重與對應維度相乘可以得到具體競爭力指標在體系中的總權重,最終競爭力評價體系權重情況如表7所示。

表7 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權重
在建立了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后,本文將前述S物流企業2012—2016年、2017—2022年兩段時間數據代入,基于前述競爭力量化評分標準X={30,45,60,75,90},通過模糊綜合評估得到了S物流企業兩個時間段四維度競爭力數據以及整體競爭力水平的變化情況,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物聯網應用前后S 物流企業競爭力變化情況
對比物聯網應用前后企業四維度競爭力變化情況以及整體競爭力水平情況可以看出,在四維度競爭力指標中,物聯網的應用與發展對物流企業在客戶管理與學習成長方面競爭能力的改善尤為明顯。其中,客戶管理維度的競爭力指數從51.36提升至70.02,漲幅最大,這也說明物聯網其萬物互聯的特性促使物流企業能更為精準地定位客戶需求,進而以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效率實現客戶拓展與維護,從而顯著提升企業客戶管理維度的競爭能力。在學習成長方面,也體現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于物流企業長期可持續競爭能力的增益。財務維度和經營維度的競爭能力也有增長,但相較于另外兩個維度來說增幅不大,一方面是因為S物流企業本身在財務與經營方面就已處于行業內較有競爭力的地位,在初始基數較高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存在一定的上行壓力。另一方面,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成本,在短期內可能會降低企業財務指標與效率,長期作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因此,綜合來看,財務與經營方面的競爭力水平增長較緩。最后,從總體競爭能力來看,S物流企業整體競爭力水平在應用物聯網后,從接近“一般”的競爭能力(59.44)提升至接近“較強”的競爭能力(69.58)。
物聯網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大背景下的重要路徑之一,特別是對于物流企業來說,物聯網使其業務模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也使其企業競爭能力與競爭方式發生了深刻改變。本文通過構建物流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以S企業為例進行了競爭力評價分析研究,研究發現,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顯著提升了物流企業的整體競爭水平。在具體維度上,客戶管理與學習成長維度的企業競爭能力同物聯網發展更為契合,提升更為明顯;財務與運營方面的競爭能力則提升稍緩。基于此,本文認為后續物流企業也應持續深化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進程,一方面依托技術革新進一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與流程周期管理,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與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另一方面,應將技術與企業財務及運營管理相結合,并基于物聯網數據更好地預測企業財務周轉與庫存周期等信息,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市場動向,持續提升企業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