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圣德
近年來,湖北省道教協會始終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認真落實宗教工作法治化要求,凝心聚力,守正創新,求真務實,規范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把思想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學習納入各類會議、培訓和重大宗教活動中,做到及時向全省道教界推送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中央和省委重要會議和文件精神等。開展“國好”“法大”和“三愛”“四史”“崇儉戒奢”教育、“四進”宮觀、“每日一學”等活動,組織代表人士赴延安、遵義、井岡山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辦喜迎二十大、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改革開放40 周年、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等系列活動,逐步建立了規范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機制。通過持續的政治引領,全省道教界人士對“兩個確立”“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的認識進一步深化。2020 年,中國道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中,李光富、吳誠真被推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副會長。
近年來,湖北省道教協會修改完善了17 項內部管理制度,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建立了協會領導述職評議制度,抓好每年度的述職評議工作,堅持每年組織召開年度會長辦公(擴大)會議和常務理事會議等會議,及時研究部署工作,規范了民主議事長效機制,重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指導各地加強道教協會建設,近年來,襄陽市、孝感市和京山市、隨縣等地陸續成立道教協會,全省市級道教協會已達15 個,縣級道教協會已達45 個。每年堅持舉辦全省道教協會秘書長聯絡員培訓班,建立了省道教協會本部工作人員分片區聯系各地道教協會制度,建立了信息互通渠道和橫向縱向交流聯系機制,各級道教協會作用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堅持把人才培養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人才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是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和規劃,完成對教職人員的第一輪培訓工作,培訓道教徒約1500 余人次,第二輪培訓于2021 年啟動。二是指導武當山道教學院加強教學建設,自2008 年開辦以來,先后畢業學員231 人,均成為各地骨干力量。學院2018 年被湖北省民宗委批準為“湖北省道教人才培養基地”。2021 年與中國道教學院首次聯合舉辦道教經典講習班,獲得各方認可。三是推動各級道教協會和重點宮觀發揮人才培養積極作用,在武漢長春觀和蘄春普陽觀探索恢復叢林官學活動。通過系列人才培養措施,近年來湖北省有4 名道長被選調到中國道教協會工作,1 名道長于2022 年被中央人民大學錄取,1 名道長順利獲得博士學位。
圍繞教風建設工作要求,堅持從源頭抓起,不斷健全教職人員獎懲和準入、退出機制,不斷加強教職人員日常管理,完善建立教職人員和冠巾傳度個人檔案及數據庫,夯實了教務工作基礎。2022 年修訂完善了11 項教務工作制度,進一步健全了教職人員認定備案、身份核驗、冠巾傳度和道教皈依等工作制度,在全國道教界率先開展道籍轉隸和教職人員資格核驗工作,完成了近千名教職人員資格核驗,開展了道教領域的商業化治理和崇儉戒奢教育,全省道風道貌進一步整肅。《湖北道教教制教規建設的幾點實踐探索》被湖北省民宗委表彰為2022 年“十佳”實踐創新成果。
及時制定出臺了《湖北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9-2023)》,明確了五年的55 項工作任務,按年度推進落實,每年都下發落實《綱要》工作要點,指導各地開展工作。2021 年對《綱要》實施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并形成了調研報告,2022 年4 月,召開湖北省道教協會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工作推進會,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推動工作,進一步細化明確了今后的思路和措施,各項工作有序推進。2022 年6月,舉辦了湖北道教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日學習體驗活動啟動儀式和“喜迎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主題講經交流活動,號召全省道教界要牢固樹立“高舉愛國旗幟·強國復興有我”意識,以實際行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道教界的智慧和力量,各地涌現了一批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的先進典型。


湖北省道教協會堅持把指導各地開展爭先創優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強有力措施,推進落實,取得初步成效。2022 年,武當山道教學院、武漢長春觀和解靜道長獲得首屆全國宗教界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武當山紫霄宮、武漢長春觀等11 個場所和武當山道教學院被省委統戰部、省平安辦、省民宗委命名為平安宗教活動場所示范單位;長陽自治縣中武當道觀等5 個場所被省民宗委評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宗教活動場所示范點,全省示范點已達9 個;武當山紫霄宮、武漢長春觀被省民宗委確定為湖北省宗教界宗教紅色教育基地;武漢大道觀被省民宗委確定為湖北省宗教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劉文國等8 名道長撰寫的理論文章被省民宗委評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優秀論文。通過系列的爭創一流工作措施,各地道教協會和道教宮觀的爭先創優工作意識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