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 年開始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以來,湖北省襄陽市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有關援藏工作要求,把對口援藏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傾情傾力、務實高效支援瓊結,先后選派10 批176 名援藏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實施援建項目98 個。特別是近年來,襄陽市認真落實“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要賦予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的要求,持續加大援藏工作力度,在促進瓊結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民族團結大局上取得積極成效。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援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施“三大工程”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支持瓊結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堅持把做優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關鍵舉措,按照“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的發展思路,積極幫助瓊結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結構。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良法推廣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冷鏈體系建設工程,推動農牧業加快轉型發展,瓊結縣先后被授予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縣、自治區級青稞增產先進縣稱號。依托瓊結特色資源優勢,建成綠色產業園,吸引西藏福地、豐華能源、水晶玉石等5 家企業落戶;圍繞“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引進西藏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 億元建設“吐蕃故都”,舉辦西藏瓊結吐蕃文化旅游節,建設日吾德慶寺、達娃卓瑪故居、五世達賴故居、昌嘎生態園等文旅項目,帶動瓊結文旅產業強勁發展。
實施發展動能培育工程。瓊結縣以援藏工作隊為主體,成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臺《瓊結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瓊結縣支持招商引資企業發展管理辦法》《瓊結縣招商引資考核獎勵辦法》等文件,細化招商優惠政策,健全激勵機制。襄陽市傾心幫助開展招商推介,促成瓊結縣與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達成戰略合作,建設江北雙創園、援藏產業園,引進華能公司光伏制氧項目、西藏生命之水建設項目、綠色蔬菜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總投資近10 億元。
實施重大民生改善工程。通過持續加大民生項目援建力度,近五年來投入9000 多萬元,實施健康、教育等重點領域扶貧工程,推進縣城亮化、縣中學食堂改擴建、旅游公共廁所等便民利民工程,抓好村容村貌改善、傳統古村落保護、垃圾中轉站建設等人居環境改善工程,顯著改善了瓊結縣農牧區基礎設施和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全縣農牧區社會全面發展。瓊結縣“三鄉一鎮”和95%的村(社區)完成了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2021 年被評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拉玉鄉強吉村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
始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三個常態化”舉措,不斷拓展兩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兩地交往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之間的往來,發展到基層群眾在生產生活、產業就業、就醫就學等多領域各方面的深度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常態化開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以“黨建引領、支部結對、群眾認親”為主題,積極探索開展兩地間的基層群眾性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先后組織開展30 多次交往交流活動,瓊結縣200 多戶農牧民與襄陽群眾結對認親,涵蓋兩地人員超過1000 人,100 多位藏族農牧民人生第一次走出高原,走進襄陽。2023年4 月,瓊結縣委統戰部組織黨外人士代表團21 人來襄陽市參觀考察、學習交流;瓊結縣自然資源局組織專班,來襄陽市考察學習規劃編制工作;瓊結縣委宣傳部組織網絡人士代表,來襄陽市考察學習宣傳思想工作及媒體融合、電商產業發展;4 月17 日,瓊結縣2023 年“鄂藏情”組團式區外就業創業培訓班在襄陽舉辦。這些常態化群眾交往交流活動,持續增進了兩地群眾感情,促進了兩地各民族深度交融。
開展常態化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充分發揮襄陽基礎教育強市的資源優勢,在西藏探索創辦首個“家門口的襄陽西藏班(實驗班)”,讓學生足不出縣在家門口讀上“襄陽西藏班”;三十五中與瓊結中學、拉玉鄉小學與海容小學等開展結對共建,通過實施“手拉手”、教師互訪、夏令營等活動,加強兩地師生交往交流交融,輻射帶動瓊結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瓊結中學教學水平直線上升,升學率連續三年保持山南市第三名。湖北文理學院進行“藏族教師來校代培”等交流活動37 次,開展“格桑花”支教活動14 批,先后72 人次赴瓊結支教,7 名隊員畢業后返藏工作,感召40 名非支教畢業生扎根西藏,“格桑花”支教團隊先后榮獲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中宣部“最美支邊人物”、團中央“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中宣部“全國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等榮譽,入選教育部全國教育扶貧典型案例,2019 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教育領域的持續交往交流交融,在兩地各族中小學生心靈深處播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
開展常態化衛健人才交往交流交融。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對口援助單位,從醫療設備、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業務建設等方面,建立常態化援助機制,著力打造醫療“組團式”援藏品牌。該院與瓊結縣人民醫院簽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協議,捐贈100 余萬元醫療設備,援建并開通遠程診斷系統,每年派遣4名醫療骨干支援瓊結。2018 年以來,派遣專業團隊對瓊結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協助瓊結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醫院;根據瓊結縣醫療衛生現狀,積極開展適宜的新技術和新項目,醫療衛生技術人才進藏后積極挖掘設備潛力新開展12 個檢查項目,先后開展膽囊摘除手術、闌尾炎手術等17 臺。5 年來,醫療衛生技術人才采取集中培訓、定期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33 次,受訓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人員達600多人次,進村入戶開展義診60 多場次,為700 多名農牧民提供優質診療服務。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襄陽市緊急調運抗疫物資,并派出精干的醫療小分隊馳援瓊結,為助力瓊結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襄陽醫療“組團式”援藏持續提供優質衛生健康服務,讓瓊結各族群眾深刻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兩地各族群眾一家親的共識不斷增強。
始終把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作為援藏工作的首要職責,以“強化三個引領”夯實對口援藏政治基礎,促進瓊結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瓊結縣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連續四次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連續兩次問鼎全國綜治最高獎項“長安杯”。

第六屆漢江流域(襄陽)農業博覽會上,西藏瓊結展區前人群攢動、格外吸引前來購物和觀摩的襄陽市民
強化政治引領。廣泛開展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精神宣傳宣講,以及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西藏自治區成立紀念日、民族團結月等重大節慶節點,扎實開展“新舊西藏對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教育活動,深入開展以“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團結教育“七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筑牢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襄陽市援藏工作隊結合瓊結縣委理論中心組學習、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納入學習內容,采取集中研討學、個人對照學、專家輔導學及縣委書記帶頭講黨課、部門負責人帶頭講專業課、舉辦縣級干部講堂等方式,把所學知識與改革發展穩定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黨員干部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了黨員干部的政治堅定性和敏銳性。
強化黨建引領。援藏工作隊積極爭取瓊結縣委支持,創新實施黨建“活力提升、典型示范、領頭雁培育、強基固本、責任落實”五大工程,組織召開“推進制度建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規范黨建資料”現場推進會,有效解決了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等問題。積極推進瓊結縣91 個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20 個村(社區)全部與襄陽先進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子”,在交流中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導各地找準黨建引領發展的特色路徑,提升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涌現出了黨員電商服務中心、幸福雪巴、美麗強吉等黨建特色品牌,既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也有效促進了當地農牧民增收。
強化干部引領。充分發揮援藏干部、人才積極作用,協助制定《瓊結縣科級領導班子考核辦法》和《干部任免表決辦法》。采取“請進來授課”“派出去培訓”“崗位帶徒弟”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整合襄陽人才資源,組織自然資源、環保、農牧、住建等領域專家赴瓊結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和培訓班,選派80 余名干部群眾赴襄陽學習培訓、掛職鍛煉。市住建、衛生、自然資源、環保、農牧等領域32 名人才開展短期援藏,引導干部群眾把襄陽推動發展穩定的好經驗好做法運用到工作實踐,有效地提升了瓊結縣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