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豐田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園大班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怎樣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過渡,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因此做好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銜接工作,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實施、學習和活動環境的創設,對幼兒全面協調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小銜接 家園共育 策略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深入做好幼小銜接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緊迫任務,更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附件《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強調,入學準備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同時也要根據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的特殊需要,圍繞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專注堅持等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實施有針對性的入學準備教育。
一、科學幼小銜接,正確認識差異
教師要正確認識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主要差異。在作息時間上,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對自由,;小學作息時間比較嚴格,課時安排相對緊湊。在學習方法上,幼兒園教育傾向于趣味性、游戲性,把知識貫穿到游戲中,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小學教育則是規范的課堂教育,注重讀、寫、算等基本技能的學習,需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刻苦努力才能完成。在生活環境上,幼兒園教室布置富有兒童情趣,有活動角,內容豐富;而小學教室布置上相對內容更復雜一些,有讀書角、中隊角、安全角等。教師要明確這種變化,引導幼兒在生理、心理以及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前的準備,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1]
二、深耕細研共進,減緩教育坡度
要提前籌劃幼小科學銜接工作,小學與幼兒園共同開展教研活動,形成聯合教研體,打造高效優質課堂,減緩教育坡度。幼兒園教師可以走進一年級課堂觀摩精彩展示課,然后交流研討,碰撞思維,雙向奔赴,共話成長。一年級老師提出了一年級新生在入學適應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傾聽、坐姿、衛生習慣、勞動教育、閱讀習慣等,希望幼兒園老師能清晰認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讓孩子們逐漸形成任務意識、規則意識,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幼兒園老師也針對一年級老師提出的問題深入交流、細致溝通,并對“零起點”教育、教育方式銜接、教育目標銜接等方面提出意見。幼小銜接聯合教研活動采取真體驗、真問題、真解決的方式,為幼兒園、小學的雙向銜接架起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讓雙向銜接更緊密,讓幼兒升小學的坡度更平緩。通過研討,證實了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教育是聯系密切的?!八緹o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痹谖磥淼墓ぷ髦校摵辖萄畜w應不斷拓展科學銜接形式,深化科學銜接內涵,腳踏實地,做有溫度、有深度的銜接,成就更好的孩子,靜待花開。
三、強化銜接意識,家園攜手共育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幼兒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睆倪M入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將幼兒園和家庭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教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共同關注中,在孩子成長的點滴進步中由陌生走向熟悉,在一次次的交流、溝通、展示、反饋中,幼兒園和家庭逐漸建構起友誼的橋梁。孩子升入大班,老師和家長已整整相處了兩年,有了前期良好的家長工作基礎,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亦水到渠成。[2]
四、培養良好習慣,護航幼兒成長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焙玫牧晳T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財富。針對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特點的差異,幼兒園大班應把優化課程、科學引導、習慣養成作為幼小銜接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生活上,讓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地生活,按時來園,不遲到;會獨立地穿脫衣服、鞋襪,養成良好的進餐、午睡等習慣;會做值日工作,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椅子等等。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有計劃,有條不紊,按時完成不拖拉。通過各種游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的意識,并鍛煉其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規則意識、獨立意識。重視幼兒情商的發展。在活動中發現的興趣愛好,幫助幼兒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增強其獲得成功的信心。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多給幼兒正向的鼓勵和肯定。鼓勵幼兒多與同伴、老師交往,鼓勵其合作性行為。在常規上,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后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吧偃舫商煨?,習慣成自然。”教育這條路上,愿我們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站高望遠,立足腳下,陪孩子慢慢抵達更好的未來。
五、零距離體驗,共同向未來
虞永平教授說:“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不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
為了更好地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工作,可以開展幼小銜接聯合教研活動,從零距離體驗開始?!靶W是什么樣子的?”“小學的哥哥姐姐要做哪些事情?”“他們和我們一樣天天玩游戲嗎?”“他們的老師也像媽媽一樣嗎?”幼兒園的孩子們很好奇,成長初體驗顯得尤為重要??梢詭ьI這群可愛的孩子們觀察小學校園里的每個角落,讓他們對小學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操場上,通過觀察小學生們整齊劃一的課間操,感受到小學活動的無限魅力,激發他們對成長的期待和美好向往。徜徉在五榴園里找春天,賞花開,聞花香,看草木蔓發,尋蝸牛搬家,聽老師講“五榴園”的由來。圖書室里,體驗閱讀的快樂,讓孩子們親身感受濃濃的書香氛圍。人工智能室中,神奇的人工智能課在孩子們心里埋下了科學探究的種子。少先隊文化長廊,欣賞著哥哥姐姐們的作品和他們獲得的獎杯、獎牌,眼中充滿對少先隊員的羨慕和渴望。小學課堂是幼小銜接的體驗館,孩子們滿懷好奇走進一年級課堂。在老師“一二三,坐端正”“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師”等課堂口令的指示下,孩子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幼兒園課堂與小學課堂不一樣的氛圍,對馬上要面對的課堂生活充滿了信心。走進小學是一段快樂的體驗,是一次成長的見證,幼小銜接是一個由內到外的適應過程,體驗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幼兒近距離接觸小學,消除不安和顧慮,為將來順利進入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落實“零起點”教育,通過多彩的幼小銜接課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孩子感受快樂、向上、和諧、歡樂的校園氛圍。學校與幼兒聯合成立“1+1”的幼小銜接“共同體”,開展扎實有效的聯合教研活動,能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蔣萍.淺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J].東方教育,2013(4).
[2]孟瑜.淺談幼小銜接的意義和策略[J].教師,201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