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對于初中學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導讀、學生領讀等閱讀方式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學習任務了。近年來,自主閱讀的興起讓初中語文教學煥發了新的生機,自主閱讀指的是讓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以及主動反饋,這幾個過程環環相扣構成了自主閱讀的完整環節。本文將從各類課程資源的合理利用、正確閱讀方法的及時教授以及閱讀個性化教學的實現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合理利用各類課程資源
自主閱讀的首要前提是學生能對閱讀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參與到閱讀中來。對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當首先著手閱讀資源,可以從教材入手,根據單元主題來挖掘各篇課文的敘事背景、思想深化乃至作者其他著作,既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領悟與理解,又能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眼界和思考深度。其次,語文教師也要關注德育閱讀資源的推送,可以向學生轉發“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推送,帶領學生聽德育講座等。最后,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各類互聯網技術資源,及時儲存及整理學生的閱讀材料,定期給學生分發閱讀材料的合集供學生復習。
二、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筆者在多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之所以在語文閱讀效果不理想、在平常閱讀訓練中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并未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對于自主閱讀而言可謂是強有力的助推劑,掌握了精確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效率和理解能力會得到快速提升。語文閱讀常見的方法有精讀、略讀、誦讀、默讀以及多種閱讀相結合等方式。筆者認為,不論是閱讀篇幅較長還是較短的文段,學生均可以選擇精讀與略讀結合的方式,略讀一遍勾勒文章邏輯框架,精讀重點段落體會文章中心內涵,然后深入文章細節觀摩作者的寫作以及體會文章的敘事推進??傊?,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是最好的閱讀方法。
三、實現閱讀教學的個性化
自主閱讀的最終目的并非是導向讓學生能夠在練習中閱讀題目獲得好的結果,而是讓學生由內而外的養成優秀的自主閱讀習慣、不斷培養自己的閱讀領悟力和理解力,最終形成高尚的人格素養和廣博的知識儲存。對此,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實施很有必要,針對閱讀力薄弱的學生,語文教師要對其加強基礎的文段閱讀及理解訓練,對于閱讀力較好、已經掌握了良好閱讀方法的學生,語文教師要合理提升文段閱讀難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能在自主閱讀中獲得提升。
總的來說,初中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語文教師不斷觀摩分析優秀教學案例,隨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實時閱讀進度來安排教學,最后定時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反饋并對癥下藥進行個性化指導。筆者相信,初中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養成必然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筆者呼吁我們全體語文教師攜起手來,為初中生的自主閱讀撐起一片廣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