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五
我從1986 年起開始與《中國鋼筆書法》雜志結緣,已有36 年了,而且訂閱至今從無間斷過,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忠實讀者了。《中鋼》,你堅持著這塊硬筆書法的主陣地,我亦堅守在這里為硬筆書法打拼,共守陣地!
1980 年夏,我高中畢業后進入供銷社工作。在當時,高中畢業也算是企業中有文化的人,我工作之中時常與文字打交道。記得我在1983 年開始萌生了練字之心,當時由于經濟不發達,文化不繁榮,因此很難找到適合的鋼筆字帖,也沒有練字的氛圍,有時一個人乘空閑之際躲在化肥倉庫間照著報紙上的印刷體練習。
1985 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中國鋼筆書法》雜志的征訂啟事,我便毫不猶豫地通過郵局訂閱了。雖然當時雜志只是一份僅48 頁的季刊,但每當發行之時便翹首以盼,希望早早地看到雜志,收到后總會急切地翻閱、研讀。從中看到書法名家的書跡、硬筆高手的佳作,便會去描摹臨寫,雖沒有系統,但也提高了我對硬筆書法學習的興趣。我感到當時的硬筆書法界對硬筆書法理論的探研風氣正盛,讓我讀到了更多的優秀的理論文章,也拓寬了我對書法涵義的理解,提高了我對書法作品欣賞的眼界。
通過一個時期的心摹手書,自己感覺硬筆書法有了一點進步,便也斗膽地向書法類的報紙、雜志投稿,參加一些比賽;偶爾發表或獲獎也是編輯老師、評委老師對我的抬愛。讓我受寵若驚的還是《中鋼》雜志:2000 年第7 期的“書壇新秀”和2013 年第10 期的“中鋼之星”發過兩次專欄。通過《中鋼》雜志我也參加了硬筆書法界影響力最大的“中鋼大賽”,并參加了幾次頒獎盛典,結識了名師,結交了書友,更打開了我的硬筆書法藝術之路,也讓我與《中鋼》共同成長。
回首《中鋼》發展歷程,從季刊到雙月刊再到月刊,從48 頁到64 頁再到96 頁,一步步地成長、一步步地發展,是《中鋼》的不變初心,是《中鋼》的不懈堅守。你的每個發展節點,都受硬筆書法界、硬筆書法者的關注、矚目,或為你提建議、獻良策,或擴大宣傳、積極訂閱。我也曾與曉俊兄聊過,《書法報—硬筆書法》注重于學生,那么《中鋼》應立足于成人的定位。確實,《中鋼》雜志一直在努力地踐行發展理念,尋找更大的發展機遇,不斷為中國硬筆書法創造寬松、活躍、領頭、繁榮的陣地。《中鋼》是花圃,讓一枝枝幼苗茁壯成長;它是橋梁,讓一批批奮進者通往成功;它是陣地,讓一代代“浴血者”成為硬筆書法界的“英雄和領袖”。
回望自己,從20 多歲的文藝小青年,到現在年已花甲、滿頭銀發,雖然體能衰退、老眼昏花,但我感覺到我對硬筆書法執著之心還是那么年輕,還是那么依戀。
《中鋼》,你的堅持,我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