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賽
(浙江演藝集團浙江民族樂團 浙江 杭州 310000)
樂感是音樂演奏者對音樂的認識和人們對音樂作品存在意義的感知,音樂之間存在微妙的關系,而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就是樂感。正所謂“心有感于物而變動”,人內心的感覺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再通過“聲”表現出來。在音樂表演過程中,人們可以感知聲樂,再通過聯想感知音樂的意義,在感知和聯想的基礎上感受音樂的美。
樂感分為音準感、律動感、力度感、語氣感、氣感等不同類型,在樂器演奏過程中,只有把握好樂感,才能使音樂走進人的內心。
1.音準感
由于二胡樂器的特殊性,演奏者需要靠聽覺控制音準,二胡缺少品位與指板,在演奏過程中,手指反饋能力和聽覺辨別能力是影響音準的重要因素。演奏者的音準分為低和高兩個層次,低層次音準只需要把握音高,高層次音準能夠讓聽眾感知音律美,將音準上升至藝術境界,使聽眾獲得更加深刻的感受。
2.律動感
律動是音樂節奏的運動規律,把握好律動是展現音樂神韻的關鍵,律動不是通過樂譜表現的,而是體現在音樂內部旋律中。在音樂演奏中,演奏者只有充分掌握律動感,才能夠使音樂更加有活力。
3.力度感
演奏者對力量的控制和運用程度是影響樂感的重要因素,力度貫穿演奏全過程,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力度分為兩個層次,對低層次力度的要求是控制音量的大小,對高層次力度的要求則是控制演奏者的內在張力。在二胡演奏中,既要控制好音量,還要把握好內在張力,以展現樂曲的結構層次,更加鮮明地表現出音樂情緒。
4.語氣感和氣感
音樂的本質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流,二胡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把握好柔、剛、吟、唱等,保持自身的語氣感。此外,在演奏藝術中,氣感是影響樂感的重要因素。氣感分為呼吸感和氣功態兩個層次,呼吸感是低層次氣感,體現在樂曲中分句的銜接、首尾部分的收音、重音的處理等方面;氣功態是高層次氣感,對演奏者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以氣化力”的能力,能夠根據自身的意念靈活運用“氣”。
音樂的感知形式豐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多元性,演奏者在進行二胡表演中,能夠給觀眾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進而與之產生共鳴,從而營造良好的欣賞氛圍,讓觀眾擁有絕佳的情感體驗[1]。例如,著名二胡音樂作品《賽馬》將駿馬奔馳的情景刻畫得深入人心,人們仿佛站在內蒙古草原之上,感受緊張的賽馬場景,激發努力奮進的斗志;而在《寒春風雨》中,通過對初春寒風的描繪使觀眾與之產生共鳴,進而深刻體會到被壓迫者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現出音樂作品中的特殊情感。因此,當二胡演奏者自身的音樂境界到達一定水準時,人們通過欣賞二胡演奏作品可以提高對民族音樂的認知水平,讓更多的人認識與了解民族音樂,有利于推動民族音樂發展,同時對人們心靈的凈化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與觀念,助力社會和諧發展。
針對二胡學習演奏者而言,演奏藝術的水平取決于感知音樂能力的強弱,故在二胡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不僅擁有演奏的責任,還具有欣賞的權利。演奏者與欣賞者只有各盡其責,才能更好地顯現出二胡的獨特魅力,讓觀者更好地感受二胡音樂作品之美。二胡演奏者可以根據音樂故事背景與音樂音律,隨時變換不同風格的曲調,從而突出音樂作品的完整性與內涵[2]。二胡演奏者想要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應多欣賞二胡音樂作品,利用時間多加練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演奏技能,在演奏者進行二胡藝術表演過程中充分展現自身的藝術價值,從而感知音樂之美。同時,演奏者還應該追隨心之所向,運用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合理把控樂曲情感的流向,從而更好地體現二胡音樂的獨特魅力,抒發自身的真實情感,與觀眾產生共鳴,實現情感與樂感的完美融合,賦予二胡作品以新的生命力。
二胡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其音色渾厚、甜潤與純正的特點給人們帶來了剛勁而秀美的聽覺感受,越來越多的音樂家通過二胡演奏音樂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與認識二胡?,F如今《二泉映月》《良宵》《空山鳥語》等著名二胡音樂作品深受人們喜愛,二胡音樂作品可以有效調節人們的心情,使其心理壓力得以舒展、釋放,使人們的藝術素養不斷提升,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每一位二胡演奏者都擁有不同的音樂樂感與直覺,這種音樂樂感對于小部分演奏者來說是先天擁有的,而大部分演奏者的音樂樂感是依靠科學系統的后天培養而產生的,是音樂作品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二胡演奏者所擁有的演奏技巧,演奏技巧作為二胡音樂作品之魂,會對二胡音樂作品的效果有直接影響。對于掌握良好演奏技巧的演奏者來說,這是保證二胡演奏成功的關鍵所在;對于演奏技巧水平過低的演奏者而言,勢必會對其二胡演奏造成一定的影響[3]。因此,二胡演奏者要加強重視相關進修與學習活動,以此掌握最新的社會流行趨勢,認真地審視自身并進行查缺補漏,積極吸取先進的二胡演奏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如此才能使二胡作品滿足現階段人們的欣賞需求,順應新的時代發展階段。
在二胡作品演奏中,演奏者要根據作品章節的內容調節演奏節奏和演奏速度,以配合樂曲的演奏進程。弱音、強音和短音、長音與演奏節奏息息相關,聽眾在欣賞作品時能夠通過節奏感知不同階段樂曲的變化,體會作品的內涵及情感。同時,演奏者在演奏一首樂曲前必須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風格、結構,體會樂曲的意境和內涵,對樂曲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樂譜的每個樂段都有力度強弱的標記,演奏者要牢記強、漸強、弱、漸弱、重音、音頭的位置,并根據樂曲特點和演奏要求控制好演奏力度,加強力度的對比變化,在演奏過程中控制和調整速度、力度,掌控演奏節奏,進而體現出豐富的樂曲情感[4]。為此,演奏者要控制好演奏節奏、速度和力度,從整體把握作品,根據作品的內容、調式和風格進行調整。例如,在《良宵》的演奏中,由于這首樂曲前半部分較為柔和舒緩,而后半部分與前半部分差異較大,演奏者要根據樂曲的特點,在前半部分演奏中放緩節奏,營造舒適安靜的氛圍,在后半部分演奏中加入內弦和空弦,增強音樂表現力,讓聽眾感知到不同部分的氛圍變化和表達的情感。
此外,二胡演奏者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樂感,還要對于演奏作品進行詳細研究與思考,進而提高自身的二胡演奏水平,挖掘藝術潛能,展現二胡音樂作品的核心思想情感。這就需要二胡演奏者自身應該具備精湛的演奏技巧,從而更好地突出二胡樂器的特點,掌握不同的二胡音樂形式,把握好音樂元素中的各個尺寸與音樂結構,將音色與韻律充分體現出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從而實現演奏者與演奏樂曲的完美結合。
要想提高二胡演奏水平,演奏者必須靈活運用音色、音準、節拍等演奏要素,將樂感與技術相融合。二胡演奏藝術不僅依靠演奏者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還需要演奏者具備敏銳的樂感與熟練的技巧,而敏銳的樂感可以通過演奏者自身閱歷的積累,從而形成對二胡演奏的獨特觀點。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將人生閱歷與二胡作品充分融合,進而將二胡作品的核心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一位成功的二胡演奏者不僅擁有敏銳的樂感,還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只有挖掘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文化素養,才能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與進步,才能賦予二胡音樂作品以新的生命。與其他傳統民族樂器相比,二胡的音色細膩、優美、典雅,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聽覺感受,這就要求二胡演奏者運用不同的情感變化來展示二胡作品不同的音樂形式[5]。演奏者在二胡演奏中需要正確表達情感,將作品的思想感情通過樂器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做到技術和情感的相互統一。相關演奏人員應當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構建音色感覺以及大膽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演奏過程中,通過想象和聯想可以使音樂意境由淺層向深層虛境轉化。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演奏中,演奏者可以聯想阿炳的痛苦經歷,將泉清月明的優美意境向人間辛酸意境進行轉化,移情入景,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引領聽眾走進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水清泉冷的情境中感知阿炳凄苦的人生和頑強、不屈不撓的個性,深入體會作品內涵。
因此,二胡演奏者在進行二胡演奏訓練時,可以將練習作品進行錄音,利用空余時間反復琢磨,有利于了解自身演奏中的音樂旋律與形式,便于發現自己在演奏中的不足并及時予以改正,進而有效地培養二胡演奏者的總結與分析能力,完善自身的二胡演奏技巧,使其對二胡音樂作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優秀的演奏者不僅要具備精湛的演奏技巧,還需要較強的心理素質,能夠在聽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因此,演奏者要積極參加藝術活動,克服自卑、怯場的心理,在活動中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并主動與其他演奏者交流,學習演奏技巧,交流演奏經驗,提升演奏水平。同時,演奏者還可以多參加二胡演奏交流論壇等,與演奏者、專家進行積極交流與探討,進而了解不同的演奏經驗與演奏技巧,更有效地將演奏技巧與音樂樂感相結合。
總而言之,二胡演奏藝術不僅體現了我國民族音樂技術的造詣,而且也充分彰顯了我國傳統民族藝術的特點。二胡演奏者應該基于音樂樂感與演奏技巧,不斷更新自身的創作理念,從而將二胡藝術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