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媚
(杭州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學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用不上是現在畢業生經常遇到的現象,即“學教分離”。作為一名基層老師,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現在高校和中小學音樂課程的現狀,并通過舉例論證,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在現在的教育形勢下,要盡可能把高校教授的音樂知識與中小學音樂課程做好銜接,課堂上要多讓學生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1],助力今后學生踏入社會后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以杭州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教學現狀為例,學院安排每周一節一對一的聲樂小課,大一大二為必修(全體學生必選課),大三為選修(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而定)。在課上,專業課老師會一對一地教授學生基本的聲樂技能、技巧,以及對聲樂作品的處理。一般流程為:練聲、發現錯誤、示范指導、對歌曲進行講解和演唱分析,再發現錯誤、再示范指導,最后形成完整的作品。教師會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賞析中國藝術歌曲、中外詠嘆調、德國藝術歌曲、法國藝術歌曲等經典作品。每位教師都會對學生的練聲以及聲樂作品的教授進行細致指導,從作品的音準、節奏、聲音位置、歌唱時候的情緒變化等各方面進行指導,一般會花兩三節課講解一首作品,最后呈現出雙方都基本滿意的狀態才會進行下一首作品的教學。學生也會在課后根據教師的指導及教學標準進行反復練習,直到完成學習,并能穩定演唱。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多以被動學習的方式接受知識,在課堂上按老師教授的方式進行模仿練習,朝目標方向改進。例如,老師比喻說演唱高音要將聲音的本體想象成一棵參天大樹,扎根地下,氣息扎穩,讓氣息從地下蔓延開來,而非浮在上面喊著唱。此時,學生按老師所描述的經驗方法進行學習,缺乏自己的思考與主觀能動性。學生要主動學習,探究原因,把學習的誤區與老師指正后的狀態進行比較,才能實現跨越性的進步。在課上,學生也應該多與老師主動交流,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2]。課上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聲樂程度教唱一些曲子,這時候,很大一部分學生會以所教作品的體量、數量對教師的業務水平評價,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心理,最后結果是,學生不追求對作品的深入鉆研,而是拼學習作品的數量和體量。這也是為什么每節課老師們總會被問:“還有什么曲子?我已經會唱之前布置的歌曲了。”有些老師十分強調練聲,其含義就是要學生穩扎穩打,夯實基礎。
是否老師留的作品體量越大對學生的幫助越大?從學生的就業方向分析,如果學生的職業規劃是以活躍在舞臺上為目的,想成為專業演唱家,那么,在其能力范圍內,作品的難度是重要考量標準,不然,學生會缺乏核心競爭力。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職業歌者的道路,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成為老師,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職業目標。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多布置一些接軌中小學音樂課程內容的作業,讓學生細細分析老師留的作品,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學生,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在工作后派上用場,實現教學目的。
在過去,小學音樂課堂很簡陋,僅有一架鋼琴和一位老師,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教學,即教師一句句唱,學生一句句跟學,反反復復練習,直至學生學會為止,多數學生都表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能培養學習興趣,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也遠在藝術類課程之上,文化課與音樂課的時間占比完全不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加上國家的重視,現在的小學音樂課程已有了極大進步。老師會精心組織好課堂教育,運用很多教具和新媒體手段,師生互動也很頻繁,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從頭說到尾,教學效果有所提升。那么,老師需要思考:自己上課的速度是否只顧及了那些有一定音樂素養的孩子?那些不經常在課上互動的孩子學會了嗎?同為一個班的學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音樂基礎,一部分孩子沒有接觸過音樂教育,會有發聲不準、五線譜無法辨識全的情況,他們比較缺乏專業素養與自信心,其實,音樂興趣是需要培養的,只是,有些學生接觸得晚,家庭教育中缺乏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作為已經有自我認知的青少年,他們有對音樂藝術的自我見解。所以,教師需加強對這一類群體的關心,適當給予更多幫助,通過教師的教育能力與技巧助力學生的人生發展[3]。
中學階段分為初中和高中階段,以高中階段的音樂課堂為例,高中的音樂課多以音樂鑒賞為主,旨在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根據教材教授知識點,比如,對于藝術歌曲,可能一節課都在講什么是藝術歌曲,對于藝術歌曲的欣賞,有的老師甚至會講曲譜和曲式分析,乍一看非常充實有條理,音樂知識點十分專業。但是,老師是否思考過高中生與大學音樂生的區別?高中的老師許多為研究生學歷,這類學生在校受到更多大學老師授課的影響,其授課可能會脫離高中生的實際情況,教授一些難度過高的內容,學生們會覺得枯燥、乏味,漸漸失去原有的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剛才提到的藝術歌曲,教師可以先設計好,分為幾課時,每節課的重點是什么,而不是全部介紹一遍。教師可以先介紹“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然后以《魔王》這一作品為例,在學生欣賞后讓學生根據魔王的心理變化進行朗誦模仿,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形象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積極參與課堂,這時候,老師再拿出幾句簡單的歌詞讓學生一起學唱,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所以,筆者一直覺得,好的音樂課就是把鑒賞內容貼合實際地進行講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會拓寬學習范圍。
所謂“美育”,從字面上理解,是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育。它是審美教學與美感教學的結合?,F在國家大力提倡美育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和現實美的能力[4],讓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讓他們對美和藝術充滿熱愛,并且,培養和發展他們創造美的才能和興趣。美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021.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這一政策大大影響了我國美育教育的發展,政策出臺后,各個學校對美育教育開展了大規模的整改與優化。減少了學生的主課作業負擔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各種美育活動。減少校外培訓(學科類)后,家長把孩子送去美育培訓機構的比例也大大提高,美育學習的正面意義也大大增加,這就成了美育的“雙增”趨勢。學校需大力提倡美育教育,首先,要有足夠優秀的過硬的師資力量支撐,合理安排和分配師生比例。其次,學校應該升級音樂課教學,豐富課堂內容,不再只教授簡單的書本知識,多加入一些拓展的知識等。學校還應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比如美育工作坊等[5]。可在校園定期舉辦校園文化展、藝術表演展等,提升校園的美育氛圍。高校老師更應該竭盡所能地培養符合當下發展需要的老師,提升每一位老師的綜合素質和修養,只有老師變得優秀,業務能力提升了,才能把美育教育落實得更好。
教師面對面授課是主要的傳授知識的方式,現在的課堂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以老師為主講人,學生以參與的方式吸收知識。那么,要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如何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只做適當干預?這樣的模式有助于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后不怯場,因為每一節課其實都是鍛煉。對于這些,筆者思考再三,要想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就要提前對學生提出要求。比如,要提前告訴學生要講的內容范圍,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這樣的準備并不是走個形式,而要真正去落實和執行,讓學生在下一節課上課時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了解和課前準備,學生也可以提出疑問等。在課上,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疑問進行授課,這樣會更有針對性,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課后,教師要要求學生簡短地寫出學習感悟,把知識再復習一遍,溫故而知新。筆者曾經在要求學生寫課后感悟這方面有過嘗試,每節課用一個本子記錄學生的上課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也要求學生記錄自己的上課情況和課后練習情況。開始一個月執行效果良好,當筆者不再每節課檢查時發現,學生松懈了,再次抽查時學生的本子都空空如也。所以,如果真的要常態進行,老師也需要做好一直督促的準備。等到學生畢業進入社會,會感到這種督促對他們的人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如何把大學所學的聲樂運用到中小學音樂課堂呢?首先,要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用自己覺得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分析發聲原理等,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比如,歌唱前的練聲,教師可以用一些比喻告訴學生,正確的聲音是怎樣,教師也可以自己模仿幾種歌唱方式,由學生來辨別哪種是聽著最舒服、最優美的。然后,教師再帶學生一起進行發聲練習,形式可以增加,一個一個來,也可以兩人一起,當然也可以全班分兩組來輪唱。在發聲的同時,可以引入呼吸,呼吸的重要性要點到為止,可以通過訓練來實現。首先,要把氣沉丹田解釋清楚,就是把肚子想象成氣球,打入氣時候氣球鼓起(肚子鼓起),放出氣時候氣球癟(肚子平)。然后再訓練學生長氣和短氣,長氣訓練可以通過秒表、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勝負欲。短氣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模仿小狗喘氣來感受,以游戲的形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在做好前期訓練準備后,最終要進行作品的學習。小學初中的作品一定不會很難,老師可以先介紹作品背景或講解作品或詞作家的有關故事,播放一些歷史視頻材料等(其中的很大部分是大學期間的課前準備的內容積累)。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然后教學生們一起唱歌曲,之后可慢慢引導學生拿到歌曲以后自主學習,再之后,也可慢慢分析講解譜面上有的基本音樂要素,比如強弱記號、速度記號等,可從最簡單的f和p入手,一節課介紹一兩個就足夠。高中的欣賞課也是大同小異,以欣賞為主,可以列舉片段來哼唱,若是創作手法明顯,學生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創編,激發自己的創新能力。作為老師,永遠不要把教會歌曲或完成教材內容當作目標,而要把提升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素養當成音樂教學目標。
現如今,美育教育變得十分重要,把高校的授課與中小學音樂課堂相結合是教師要進一步研究的領域,高校音樂教學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脫離真正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師要努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今后的工作。我們要思考如何把深奧的知識用簡單明了好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在將來為人師表時,也會在這樣的基礎上加以思考和改進,傳授給他們的學生,讓他們的學生也能對音樂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生的音樂方面的才能。
教育需要代代相傳,教師要根據新時代要求,遵循中小學課程科學規律,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熱愛教育事業,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熱愛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助力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