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藝 綜合

每逢許愿、送祝福,“健康、平安”這兩個關鍵詞總頻繁被提及。后疫情時代,人們越發重視自身健康問題,世界各國也都在加強對醫藥產業和醫療康養產業的關注和投入,醫療健康成為國家間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各國不斷尋求更好的合作模式和發展路徑。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實施,其中,在醫藥產品貿易層面,RCEP的關稅減讓承諾將降低成員國間的貿易成本,進一步打破關稅壁壘;在破除非關稅壁壘、整合產業鏈等方面,RCEP也為醫療產業國際化發展開出新“良方”,為域內升級醫藥等諸多領域的合作帶來全新機遇。
醫療產業煥“新生”
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雙邊互信合作不斷深化,在醫藥領域合作密切。雖然醫學權威雜志《柳葉刀》曾發布的報告顯示,就醫療實力而言,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國家的排名均相對靠后,但東南亞國家在醫藥方面仍有自己獨特的合作優勢,如,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的本土醫藥產業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投資條件相對成熟;新加坡發達程度高,監管水平在區域內領先,自貿條件優越,人才優勢明顯,擁有成熟的生物藥園區,可設立研發中心,開展CDMO(研發生產合作外包)業務;擁有生命科學卓越中心、成熟醫療器械園區的泰國具有開展臨床研究的優勢;快速增長的年輕人口以及電商和醫療APP的應用讓印尼醫藥市場魅力倍增......
中國通過近年來的醫療改革,醫療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加之醫療合作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國和東盟間的醫療健康合作不斷呈現新亮點。自2003年非典防控合作開始,中國—東盟通過建立衛生部長會議、高官會議機制,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等合作項目,不斷助推雙方在醫療衛生領域合作穩步發展。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實施,也使得包括中國—東盟在內的雙邊自貿協定進一步升級,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加入讓區域內的醫療合作煥發新生,地區經濟合作更為密切,中國醫藥市場迎來新機遇。
首先可見的利好是關稅的減讓極大地推動了貿易合作。據《國際商報》報道,根據RCEP關稅減讓安排,針對中藥材,泰國的姜黃進口關稅將在10年內從27%的基準稅率降至零,柬埔寨對姜黃、藏紅花、百里香等的進口關稅將在15年內從15%左右的基準稅率降至零;針對西藥類產品方面,韓國、越南的維生素進口關稅將在15年內自6.5%左右的基準稅率逐步降至零。此外,各成員國之間的醫藥以及醫療器械產品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關稅減讓安排。
伴隨關稅減免,中國和區域內國家的醫療產品貿易進出口將具備更大的成本優勢,帶動區域內醫療合作密切發展。
據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數據,2022年1~6月,中國醫藥產品出口RCEP成員國186.33億美元,同比增長13.08%,其中,對東盟出口87.73億美元,同比增長7.77%,出口越南17.36億美元,泰國16.86億美元,印尼14.83億美元,馬來西亞12.11億美元,新加坡10.9億美元,菲律賓10.47億美元。自RCEP成員國進口212.36億美元,同比增長5.06%。
醫藥企業戰略專家、E藥經理人北京研究院院長杜臣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曾表示,RCEP生效后,無論仿制藥還是生物藥,中國醫藥企業都將面臨更加廣闊的市場,例如在生物藥方面,中國的實力強于多個東盟國家,如果能夠打通這些市場,中國的企業就可以在東盟等國家注冊公司、銷售產品。
機遇留給有準備的人
RCEP的生效實施也將進一步對區域內醫療行業的產業鏈條進行有效整合,助力放大產業鏈優勢。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原料藥分會秘書長朱仁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中國醫藥產業中,部分醫用服裝、口罩、原料藥、中間體等產業已經在往東南亞國家轉移,但是受疫情影響,轉移速度有所減緩,甚至有逆轉的現象,RCEP生效后,有望繼續推動中國部分醫藥產業的向外轉移。
值得一提的是,RCEP生效并不意味著原有自貿協定的失效,依托RCEP建立的自由貿易平臺,中國與成員國醫藥企業可按照資源最優配置的原則,在區域內靈活采購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在中國、東盟等國家統籌安排生產分工,制成品再免稅出口到區域內部的大市場。
“中國是醫藥中間體、植物提取物、中藥材、機械設備零部件等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原產地累積原則有利于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下游生產企業進一步采購中國相關產品,擴大中國相關行業的出口。”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茂春曾在接受《國際商報》采訪時表示,東南亞國家是重要的中藥材及保健食品原料產地,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在醫療技術及精密零件等領域的優勢明顯,RCEP原產地累積原則助力于中國醫藥醫療企業在區域內尋找更多優質供應商,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醫藥產品而言,非關稅壁壘是出口的最大障礙,盡享RCEP生效紅利的同時,仍需推進市場準入問題的解決,有必要加強多雙邊機制下的法規、技術標準磋商對話,推動貿易便利化,為市場開拓創造機會。王茂春提醒道,中國醫藥行業企業需提前做好準備和形勢研判,充分利用RCEP規則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海外渠道、售后服務,積極開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本地化生產等多樣化的合作,并抵御可能存在的風險,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國際化布局。
找準“著力點”,醫療產業“無極限”
當下,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和老齡化等問題的顯現和加深,讓醫療健康產業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和增長性的產業之一,區域內醫療體系合作前景可觀。面向醫療健康產業,RCEP除了減少醫療器械和藥品的關稅和貿易壁壘,促進醫療健康產品的自由流通,還在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方面為醫療行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其中,在與醫療健康相關的服務具體承諾表中涉及有:中國允許外國服務提供者在中國設立外商獨資的營利性養老機構;澳大利亞對自然療法、順勢療法不設限制;日本允許機構在設立辦事處并在厚生勞動省登記之后在日開展勞保或職業健康等業務;新加坡規定只有新加坡居民有權開展醫療、藥店、藥品流通、護理、眼科服務等。上述條款有利于區域內企業更好地在RCEP市場內開展醫療健康服務,并有望帶動相關產品,如中日適老消費品的貿易。
此外,依托RCEP平臺提供的政策支持,中國和區域內國家也繼續挖掘更多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可能,助力醫藥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利好雙方民眾。而醫療旅游和醫療康養成為許多成員國的“著力點”。
對于醫療旅游,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報道:“印度的醫療水平有限,新加坡的治療和酒店成本太高,名聲佳、服務周到的泰國于是脫穎而出。”
“RCEP協定為投資商進入成員國市場投資興業和企業擴張放寬了準入限制,必將帶動更多企業到包括泰國在內的成員國投資。在泰國,我們將為這些企業的員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作為泰國健康醫療行業的翹楚,曼谷杜斯特醫療服務集團中國事業部總監周寧在接受《中國貿易報》采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前,他們每年接待兩三百萬國際人士到泰國參加醫療旅游,其中有兩三萬中國人。
馬來西亞檳城醫療旅游中心(PMED)主席扎麗哈則表示,檳城醫療保健旅游業2023年前5個月的收入已經超過3億林吉特(約合4.65億元人民幣),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檳城憑借其便利和可負擔的世界級醫療保健服務成為區域醫療保健旅游的熱門目的地。
而中國海南憑借氣候環境和政策支持等優勢也在醫療旅游發展方面不斷蓄力。2020年6月16日,海南省通過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條例》并施行;2022年7月25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佳能醫療合作示范項目簽約儀式在海口舉行,該項目將在RCEP框架條件下,進一步深化對外經濟開放融合,推進國際醫藥區域合作邁上新臺階。
在RCEP這個潛力無限的大市場里,醫療產業發展的諸多“創意性”合作空間已然出現......
·來源:新華網、國際商報、證券時報網、中國商務新聞網、《中國貿易報》等
·聯系編輯:4706945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