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萌 編輯/盧娜

圖/ 視覺中國
隨著旅游業的全面復蘇,愛酒的我們,自然不能錯過發掘一些既適合出行又有美酒的目的地。既要玩好,也要喝好,給我們的旅途錦上添花,似乎旅行的意義也更圓滿了。不妨向那些藏著美酒的好地方進發,讓佳釀一路相隨吧。
翁布里亞有著名的歷史釀酒名城奧維多(Orvieto),它承擔了意大利大部分葡萄的種植和釀造。這里就像附近的馬爾凱(Marche)和拉齊奧(Lazio)一樣,也是白葡萄酒為主。盡管消費者的口味隨著時間產生了變化,只能產白葡萄酒的奧維多法定產區(Orvieto DOC)仍是當地最大的法定產區。其使用的白葡萄主要是意大利本土品種特雷比奧羅(Trebbiano),風格則非常多變,從甜型到干型一應俱全,能滿足不同酒友的喜好,但主要份額仍是干凈、清爽,酸度適中、帶有水蜜桃味的干型白葡萄酒。
盡管這里以白葡萄酒聞名,但專業人士卻認為這里的紅葡萄酒的品質更為卓越。翁布里亞的兩個更高級別的法定產區(DOCG)便是專屬于紅葡萄酒的。一個是以本土葡萄薩格蘭蒂諾(Sagrantino)為主,種植在蒙特法爾科(Montefalco)地區,釀造出單寧強勁有力、既有深度又有厚度的紅葡萄酒。另一個是以大家都熟識的意大利紅葡萄桑喬維塞(Sangiovese)為主的托爾賈諾(Torgiano Rosso Riserva)產 區,安東尼世家薩拉城堡(Marchesi Antinori Castello della Sala)和 保羅貝亞(Paolo Bea)是此地最值得推薦的酒莊。


圖/ 視覺中國
那烏薩(Naoussa)法定產區位于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這里也是希臘的第一個法定產區,成立于1971 年。經典的那烏薩是一款美味的紅葡萄酒,它層次鮮明,結構堅實,只允許使用當地品種西喜諾(Xinomavro)釀造。
頂尖的那烏薩可以位列希臘最優質紅葡萄酒之列,甚至能讓人聯想到鄰國意大利皮埃蒙特(Piemonte)的內比奧羅(Nebbiolo)地區釀造的紅葡萄酒——兩者都是高酸度的代表,陳年潛力極強,幼年時的單寧顯得攻擊性過強。酒體的顏色在幼年時呈現深邃的紫黑色,很快就演變到磚紅或者石榴色。

這里的氣候并不那么“地中?!?,反倒是大多呈現大陸性氣候。比起大家印象中炎熱的希臘,這里更陰涼些,因此這里最好的葡萄園都是面朝南方或東南方向的山坡,能享受更充足的陽光,其中來自名莊基爾雅尼酒莊(Kir-Yianni Estate)的酒款就非常值得嘗試。
跨國旅游剛恢復,筆者的朋友圈就出現了奔赴南非的朋友們,可見南非雖遠,也不能阻擋大家前往探索的步伐。南非,一直是南半球重要的葡萄酒產地。自從種族隔離結束后,南非的葡萄酒產業就在國際上引起關注,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容小覷。
說起南非葡萄酒,不得不提的品種就是品諾塔日(Pinotage),這是黑皮諾(Pinot Noir)和仙索(Cinsault)的后代,在其他地方極為罕見。所以如果來到南非,千萬不要錯過它。此外,還得記得嘗嘗當地的甜葡萄酒(Vin de Constance)。這款傳奇甜酒,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南非歷史最古老的酒莊康斯坦西亞(Constantia)。
當然,設拉子(Shiraz)、赤霞珠和梅樂也是此地重要的紅葡萄品種。不過,種植面積更大的是白葡萄,尤其是白詩南(Chenin Blanc)。然而,種植面積最大不代表它品質最好。相較之下,霞多麗和長相思這兩款白葡萄在當地的品質還是更勝白詩南一籌。南非的霞多麗更像是新舊世界的結合,而長相思則大多不經橡木桶釀造,展現出混合青檸、礦物和金銀花般清爽的花果香特性。



圖/ 視覺中國
烏拉圭有超過250 年的葡萄種植史,是繼阿根廷、智利、巴西之后的南美第四大葡萄酒生產國。雖說它的發展速度不像鄰國智利和阿根廷一樣風風火火,但低調內斂的風格讓它在市場上穩健立足。

圖/ 視覺中國
說到烏拉圭葡萄酒,一定要提到的品種就是丹納(Tannat)。正是這款風格粗獷、單寧豐富的紅葡萄讓烏拉圭葡萄酒逐漸為人熟知??梢哉f,丹納之于烏拉圭,就像馬爾貝克之于阿根廷,佳美娜之于智利,是這里的葡萄酒“名片”。
三面環海的國境線,較為平緩的地勢(烏拉圭最高峰只有海拔500 米),使得這里有了繁多的土壤類型。氣候方面,夏季溫暖干燥,冬季溫和潮濕,優越的地理條件賦予了烏拉圭適宜的葡萄種植環境,而且這里還不易遭受極端天氣的侵擾,可謂是果農們夢想中的“家園”。
蒙得維的亞作為烏拉圭的首府,不僅是行政中心,也是全球難得一見的毗鄰頂級葡萄園的大城市。到這里旅游,記得安排參觀周邊酒莊的行程。此片產區的氣候與法國波爾多類似,除了丹納,亦有很多其他國際品種,比如長相思、品麗珠、梅樂等,肯定能找到一款適合你口味的酒。

根據疫情前的一份調查,面積廣闊的西澳大利亞州雖然僅出產澳大利亞全國2% 產量的葡萄酒,但卻貢獻了全國20% 的優質葡萄酒。然而它所種植的葡萄品種和澳大利亞其他產區大同小異——霞多麗、赤霞珠、梅樂和設拉子是種植最多的品種,雷司令在這里的表現也不錯??梢姡@里的葡萄質量之優異、釀酒技術之先進。
若要說哪個葡萄品種是西澳的“代表作”,那還是長相思和賽美蓉(Semillon)混釀這一經典的波爾多組合。此外,赤霞珠及其混釀也是此處頂級葡萄酒款的主力,不論是庫侖酒莊(Cullen)、慕斯森林酒莊(Moss Wood)、旅行者酒莊(Voyager Estate)還是瓦斯菲利斯(Vasse Felix),都有值得嘗試的酒款。
瑪格麗特河(Margaret River)是西澳最大的子產區,距離州首府珀斯(Perth)僅360 公里,這里的葡萄酒以優秀的平衡感和優雅的風格聞名。大名鼎鼎的露紋酒莊(Leeuwin Estate)就位于這個子產區,且酒莊在每年2 月都會舉行盛大的戶外音樂會,音樂加美酒的組合,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親自感受。酒莊的“藝術系列”霞多麗曾在二十世紀的一次國際葡萄酒盲品會上獲得一致好評,隨后立刻享譽全球,為更多人所知。


圖/ 視覺中國

馬耳他出產的葡萄酒很難在外國喝到,大部分都被其國內市場所消費。所以如果有機會前往馬耳他旅行,更要嘗嘗幾乎只有當地人才能喝到的葡萄酒了。
這個熱門旅游目的地,每到旺季都需要進口許多葡萄以應對當季需求,當地的酒商也多是意大利或者法國的葡萄酒公司。地處地中海中部,這座小型島嶼的氣候自然深受地中海氣候的影響:夏天炎熱少雨,冬季涼爽多雨。它與南邊的塞浦路斯、克列特島(Crete)、潘特列拉(Pantelleria)一起,都是歐洲最南的葡萄酒產區。
2007 年,馬耳他引進并實施法定產區制度(PDO),現在有三個不同的產區,分別是:來自大陸地區的屬于馬耳他法定產區(DOK Malta),來自臨近島嶼的屬于戈澤法定產區(DOK Gozo),還有囊括更大范圍的馬耳他島法定產區(IGT Maltese Islands)——它同時包括了馬耳他和戈澤所在的地區。
小島上的產能幾乎都貢獻給了紅葡萄酒,葡萄也都是大家熟悉的歌海娜、西拉、赤霞珠和梅樂。大部分的紅葡萄也都種在島的南部,那邊的土壤更適合它們。白葡萄則幾乎都是霞多麗和當地重要的本土品種戈根蒂娜(Girgentina)。
位于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地區,是全球最北的葡萄酒產區之一,正在北緯51°上。葡萄沿著易北河兩岸種植,在德累斯頓市附近就能看到。盡管這里的地理位置很靠北,卻不影響人們種植葡萄的熱情。薩克森地區的葡萄種植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紀。德國1990 年代統一后,大批的果農又重回這里,開始復興薩克森地區葡萄酒產業。
河流對葡萄的種植影響之大在這里也有所體現,易北河的土壤和地質都在影響著這里的葡萄酒產業。石炭紀的花崗巖,長石、云母、石英和砂巖都能在這里找到,表層則多是黃土、黏土和沉積砂層。薩克森有三個主要的葡萄酒子產區,其中之一就是德累斯頓。這里還是以白葡萄酒為主,米勒-圖高(Müller-Thurgau)、雷司令(Riesling)和白皮諾(Weissburgunder)是最主要的葡萄,還有少量的當地品種金雷司令(Goldriesling)、灰皮諾(Grauburgunder)、黑皮諾(Spatburgunder)和塔米諾(Traminer)。我們能在德累斯頓產區的葡萄酒中感受到優雅的果香和細膩的礦物感,來自普洛施維茨酒莊(Weingut Schloss Proschwitz)的佳釀是不少老饕們趨之若鶩的對象。
當然,盛產美酒的旅行目的地遠不止上述這些——日本福岡的清酒,法國馬賽的桃紅葡萄酒,南蘇格蘭的威士忌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品嘗。雖然有些熱門旅行目的地的葡萄酒品質不一定能與專業出產葡萄酒的產區一較高下,但深入當地,感受其飲食文化,不正是旅行的意義之一嗎?酒文化亦是飲食文化。也許,某些地方的葡萄酒并不完美,但卻能凸顯當地的文化與習俗。畢竟,對很多地區來說,葡萄酒是舶來品,至于當地更傳統的酒是什么,還等待著各位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