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迎春
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寫作指導“學寫故事”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接受過“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發揮聯想與想象”的寫作訓練;而在九年級,學生將要學習小說。所以,“學寫故事”的訓練既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總結提升,也是對學生小說閱讀能力的啟發與引導。學寫故事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言語表達能力要求都較高。
從教材中不難看出,寫故事的幾個注意點,即吸引人的故事的幾個基本特征,包括故事要完整,故事不能平鋪直敘,情節要曲折,人物要形象豐滿等。這里面最能體現“學寫故事”承上啟下作用的基本特征便是“情節的曲折”,如何讓情節曲折便是“學寫故事”應該重點去探究的知識點。
故事是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讓學生講故事并不難,但是創作故事卻不簡單。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馬行空的,但往往也因為天馬行空而不切實際。所以,學生要想寫出合理又豐富的故事情節,教師需要給他們一定的指導,并讓這種指導成為一種標準,用這個標準再去指導習作的修改和評價。因此,能讓“教學評”一體化的“量表”是教法設計的核心。
1.課堂導入
創設情境:
南京市第一中學在四月份開展的“悅”潤少年的讀書節匯報活動非常成功,在五月份將要舉行“‘妙筆生瀾’微故事爭霸賽”,屆時將要評選出“故事王”。今天,我們就在班級先舉行預賽。本次比賽將采取積分制,請同學們勇敢展現自我。
設計意圖:創設貼合學生學習生活的情境,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采用積分制,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躍課堂氣氛。這一情境,將會貫穿到后面的所有環節中。而之所以把情境定位在“微”故事上,也是為了突出課堂重點“如何讓故事中的情節波瀾起伏”,故事越“微”,情節就越重要。
2.教學活動
賽前熱身:閑話故事
學生活動: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并闡述喜歡的原因。然后,將這一原因寫到黑板上。
師生合作成果展示:

?
屏顯:這是一次真實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為了突出責任感,特意制造出歧路之爭……事實是有歧路,無爭執……但不加改造,無以產生表現力。
——《〈散步〉的寫作契機》
教師總結:從莫懷戚的話中可以看出,主旨的凸顯離不開情節的設置。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享喜歡的故事,既渲染了課堂的故事氛圍,又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還檢查了預習情況,了解了學生的已知情況。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環節,教師與學生們合作得出了“微”故事精彩的基本標準,教師進而在基本標準中點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何讓故事中的情節波瀾起伏。
關卡一:探秘錦囊
請結合課堂活動單中的錦囊和同組的同學探究將故事寫出波瀾的妙計。
錦囊一: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木蘭詩》第一小節
錦囊二:

祥子的人生經歷思維導圖
錦囊三:
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游行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啊!”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起來。
……
“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說。皇帝有點兒發抖,因為他似乎覺得老百姓所講的話是真的。
——《皇帝的新裝》節選
錦囊四: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兒。”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更尊重些,于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回答說:“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節選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將探究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并將錦囊妙計寫到黑板上(探得一個錦囊獲得5分積分卡)。
學生錦囊探究結果:

?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從熟悉的文本中探究出讓故事波瀾起伏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技巧的理解,具體可感地知道這些技巧如何使用以及使用效果。而且,這些加分項能與上面的基本標準合成《“微”故事寫作評價量表》,為后面的修改故事和評價故事提供了依據。
關卡二:眾說紛紜
利用這些錦囊,集體口頭創作一個故事,并依次為這個故事設置障礙、反轉、意外、懸念。
屏顯故事:
張明是一個小職員,默默無聞,卻一心想要一夜暴富,于是迷戀上了買彩票。這天,張明利用午休時間,又去彩票站買了一張彩票。晚上加班后,他喝了些酒,回到家,他悄悄打開電視,看開獎結果。電視里的開獎數字竟然和他腦海里的一模一樣,獎金足足有三千萬,他激動地大叫一聲:“我中獎啦!”他開心地抱起妻子,告訴她這個好消息。妻子也非常開心,迫不及待開始規劃要買什么……
學生活動:按照要求搶答,每設置一個波瀾,獲得5分積分卡。
設計意圖:口頭創作故事,掀起課堂熱潮,加深學生對技巧的理解,同時初步嘗試運用這些技巧,為后面的寫作做準備。
關卡三:妙筆生瀾
用不同顏色的筆修改預學單上的微故事《假幣風波》。
屏顯故事:
X 校的一個學生生了重病,校長組織全校同學捐款。清點捐款的時候,發現了一張100元的假幣。假幣的主人很快找到了。因為在這個貧窮的鎮上,大家的捐款只有10 元、20 元,然而,一個叫小花的孩子捐了100 元。只是,小花的老師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因為小花在她眼中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父母早逝的她和奶奶相依為命。這次小花捐款時,王老師還再三和她確認是不是要全部捐掉。小花誠懇真摯的眼神讓王老師不忍拒絕她,沒想到風波就這樣來了。
校長非常生氣,他認為捐款是小事,但是,品德是大事,尤其是在同學生病的情況下,做這種事實在不應該,他決定要徹查此事。
……
教師活動:將黑板上已有的板書表格化。
板書呈現:

“微”故事寫作評價量表
設計意圖:妙筆生瀾環節是在預學作業基礎上的再創作,讓學生利用這節課中的探究與所學去修改習作,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進階。完整的《“微”故事寫作評價量表》既是學生的寫作指導,也是學生評價故事的依據,更能夠形成學習反饋,讓學生清晰看到自己哪一項做得比較好,哪一項還需要努力。
關卡四:故事大賞
學生活動:多名學生上臺展示,下面的學生對照量表為參賽者的故事打分,并作出評價。最后,為表現優秀的同學頒獎。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勇敢展示作品,呈現學習成果。讓學生為參賽者打分并評價可以形成學習反饋,從而進一步強化對量表的理解與記憶。最后的頒獎環節也完整了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創作新鮮故事,書寫精彩人生。
1.真實情境漾趣
情境能夠激趣,其真實性十分重要。寫作課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何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保持興趣,課堂就必須始終蕩漾著趣味。
(1)立足生活,創設真實情境
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等相互作用的過程,因而,學習是發生在社會環境中的一種活動。“真實情境”強調這一理念旨在改變學生與環境相疏離的弊病,并重建兩者關系。
語文教學中“真實情境”的創設,需站穩學生、生活和文本三維立場。圍繞“學科素養的培育”而設置的這三個維度能將語文經驗和生活經驗互聯,傳遞真實的語文學習生態。

“真實情境”的“三位一體”立場圖
這節課上,鋪設的情境是“‘妙筆生瀾’微故事爭霸賽”。這一靈感來自南京市第一中學江北校區公眾號上展示的“悅”潤少年的讀書報告會。由于學習生活里經常開展類似活動,于是這一情境的真實性得到了保障。并且這一情境也是完整的,它貫穿整個課堂流程,包括:賽前熱身、探秘錦囊、眾說紛紜、妙筆生花、故事大賞和最后的頒獎。這樣立足于生活的完整真實的情境才能讓學生產生真正的興趣。
(2)積分賽制,漾起課堂趣味
課堂的趣味不能一閃而過,要想讓學生始終趣味盎然,所教授的內容固然重要,形式也很重要。
筆者依托比賽這一真實情境,展開課堂教學。比賽有自答題、搶答題、附加題等多種形式。同時,筆者依照難度不同,設置了不同的分值。在比賽中采取積分制,能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不松懈。
積分制與“真實情境”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避免課堂上單方面的灌輸,以期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角。
2.寫作量表立骨
完整而真實的教學情境能夠激起整個課堂的趣味,但這只是課堂活動的形式。除了形式,任何課堂都還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集中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課堂的主心骨。
為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精彩故事的情節特點,筆者用“評價量表”來撐起課堂,成為課堂的主心骨。通過共制量表、利用量表修改習作、利用量表評價習作,將量表的作用最大化。
(1)讀為寫用,共制評價量表
閱讀與寫作向來是不可分割的,學生精讀過的每一篇課文都對寫作有一定的指導價值。筆者首先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并說說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這樣不但可以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還可以得出精彩故事的基本標準,這就已經完成了一半的量表。而后利用課堂活動單中的四個錦囊,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出讓故事情節波瀾起伏的方法,這就完成了另一半的量表。這些基本標準和加分項都由學生自己板書到黑板上,教師只需在最后畫好框架即可。在課堂上通過共同制定出評價量表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氛圍。
需要注意的是對錦囊的解讀還是要圍繞“情節的波瀾”展開,不能旁逸斜出地去做解讀,否則就變成了閱讀分析而不是作文指導,在寫作課上,應該牢記“讀為寫用”這一原則。
(2)有標可依,提升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要求語文課程的實施要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移。所以,課堂不能只注重教學生寫作的方法,更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和評價的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評價量表是評價教學的基礎工具和啟思載體。在寫作教學中靈活運用寫作量表能有效歸納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評價反思能力。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共同完成的量表,不但能簡明扼要地提煉寫出故事波瀾的方法,更能指導學生習作修改和評價,做到“教學評”一體化。
總之,評價量表能讓學生的學習有標可依,促進其成長進步;也能為課堂立骨,讓課堂流程更清晰。
3.精選文本豐韻
課堂的豐富精彩離不開主心骨的支撐,同樣也離不開血肉的豐滿,情韻的縈繞。而能豐滿血肉、增添情韻的就是精彩而恰當的文本。
在這堂課中,最關鍵的三個關卡“探秘錦囊”“眾說紛紜”“妙筆生瀾”都涉及文本的選擇。這些文本一些來自課內,選擇的內容要能指導學生去探究將故事寫出波瀾的妙計,其中錦囊四的“制造反差反轉”比較難,還需要設置輔助文本。“眾說紛紜”“妙筆生瀾”的文本也需從課外選擇。文本的選擇關系到一堂課的成敗,文本選擇過于簡單、老套,對于看過文本的學生來說,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過于復雜或超出學生社會經驗的文本,則會讓學生不能自如地使用所學的辦法。所以,要想選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又有趣的文本是很難的。教學活動結束后,筆者仍希望能通過探究和嘗試,發現更好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