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娘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意義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也是小學的基本課程,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科讓學生在掌握更多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完善自己。“雙減”背景下,要求減輕小學生的作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尚未發展成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自身的心理、認知與理解能力都不夠成熟,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注意力,激起想象力。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培養的最佳時機,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還應當重視對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提前預習、細心觀察、勤于動筆、勇于質疑、勤查資料以及課后復習等,每個環節都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更多有用知識,也能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讓學生學會提前預習
“雙減”政策的頒布,給教學領域提出了全新要求,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合理分配教學任務,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鞏固知識、運用知識,這樣才不會“左耳聽、右耳出”,使自己的知識基礎更加扎實。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并且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順利開展。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抓住小學生年齡段的性格特點與愛好,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讓學生先掌握文章的大體意思,然后教師再給予深入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語文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達成了教學目標。
(二)培養學生學會細心觀察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學科,光靠理論知識的傳授遠遠不夠,還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內容與生活實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身邊事物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強他們的思維邏輯,豐富思想情感。基于此,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細心觀察能力的培養力度,采取正確手段來引導學生學會細心觀察,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融合,以此來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于教材中,能夠及時發現身邊美的事物,逐漸喜歡上觀察,進而豐富自身情感,提高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捕捉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運用中靈活掌握知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如此一來,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時,教師在課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美好事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直至對文章有一個大體了解,然后教師再進行系統性的講解,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對大自然的聲音展開想象,并發自內心地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通過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使學生調動自己的感官,仔細觀察老師在講課時的動作、神情及語調,從中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同時也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掌握更深層的知識含義,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三)培養學生勤于動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性都不如用筆記下來有效,增強對知識的記憶程度。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勤于動筆的重要性,幫助其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能夠積累更多知識,且對于知識的記憶也更加深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由于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語文知識,學生只有善于觀察,并將其記錄下來,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妙之處,養成勤于動筆的好習慣。除此之外,通過對知識的記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使之語言積累更加豐富,在提升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四)培養學生勇于質疑
“雙減”背景下,帶著疑問去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學生只有在腦海里產生對學習的疑問,才能激起探究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培養其勇于質疑的精神,讓他們帶著疑問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實際是,學生之間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心理素質也大不相同,往往只有一部分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其余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敢、不想或者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語文學科綜合性強,需要學生與老師的相互配合,且要求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在質疑中明確學習目標,學會主動思考,從文章中探索答案,進而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五)培養學生勤查資料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勤查資料,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掌握更多有用知識,不斷提升自己。不僅如此,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一定不能馬上給出正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積極查閱各種資料,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勤查資料的好習慣,也能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一些學生通過閱讀文字就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而有些學生必須經過教師深入講解才能理解,如果教師只采用統一教學方式來授課,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這就體現出了勤查資料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勤查資料的習慣,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之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結語:“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此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落實“雙減”的要求,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來給學生授課,并明確教學目標,按照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使每位學生都能學到與自己能力相符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能掌握更多學習方法,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課業減負的目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