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晨光
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是“雙減”政策的初衷,也是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更需要切實落實好“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豐富作業類型,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的作業項目,為學生深入、系統、高效鞏固課內所學而奠基,來確保初中語文作業之實效與質量。本文就“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對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有所啟發。
一、依據教材內容,調整作業數量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科目較小學有了增加,學習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因而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材內容,調控作業數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初中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應結合教學內容把與本堂課知識密切相關的作業以及適合學生學情的作業挑選出來,然后親自訓練,把控作業時間和難度,讓學生通過精挑細選的作業實現對課堂知識的鞏固。
二、以學情差異為參考,設計分層作業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切忌“一刀切”,應結合學生的能力和認知差異,實行作業分層設計,這樣才能使作業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幫助不同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能力,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生通過完成適合自身情況的作業,實現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確保學生語文認知基礎的逐步夯實,以及其認知潛能的深度開掘。作業分層既保證了基礎作業落細落實,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了強化提升。讓作業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以實踐應用為導向,設計生活化作業活動
語文學科具有極強的實用性,這就使得實踐性生活化的作業更符合教學的發展,它不僅是對“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更是引領學生認知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應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為導向,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嘗試、探究、應用,實現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編排節目,通過多樣的表演形式凸顯作業之趣味性,于潛移默化中落實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塑造。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研活動、觀摩訪談,讓學生把自己在課堂上所學應用到具體生活中,使語文作業成為學生運用語文的強力支撐,以更好促進學生認知發展需要的滿足。
伴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度貫徹與全面落實,要求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凸顯了研究作業設計的重要價值。因此,教師在根據“雙減”指引來落實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時,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與身心特性,以實踐應用為導向,對作業的形式、內容、要求等,給予適度改革與創新;凸顯作業的創新性、實踐性,為學生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作業中深入進行語文閱讀、寫作、表達而搭建平臺,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