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一、理念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強調,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2年版初中地理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形成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以及關心世界的態度。地理思政課對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有深遠的影響。
二、課堂實錄
【復習回顧】
師:繪制非洲輪廓圖,用字母代表海洋,數字代表主要地形區以及重要緯線,沙漠、河流等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繪出。
生:請若干名學生填圖,標注地理事物名稱。
師生一起糾錯。
[設計意圖]
在區域地理學習中,運用填圖、記圖、繪圖是快速掌握眾多地理事物行之有效的方法。
師: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問題導入】
師問:有人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熱帶大陸、高原大陸、富饒的大陸,這是真的嗎?
學答:是真的。看示意圖逐一解釋。
師問:這里明明是礦產資源的寶庫但卻落后,是真的嗎?這里的人們大多使用進口商品,是真的嗎?
生1答:假的,這里是富饒的大陸呀。
生2答:是真的,因為非洲經濟發展緩慢。
師說:那我們帶著這個猜測和疑惑進入本節的學習。
[設計意圖]
既然是富饒的大陸,為何又是貧困的大陸?通過一連串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
1.閱讀相關撒哈拉非洲國家出口商品所占商品總額比重的共同特點。
2.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經濟結構模式。
3.簡析造成這種畸形經濟結構的主要原因。
生1答:補充教師板書——“經濟結構模式”和“主要原因”。
生2答:非洲各國出口的商品占商品總額比重很大,甚至達到90%以上。
生3答:非洲各國出口的商品大多是原料。
師問:呈現圖片,咖啡豆、咖啡、金礦、黃金首飾都是原料嗎?
師問: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為什么不自己加工咖啡豆,而只出口未經加工的咖啡豆?
生答:沒有雄厚的資金購買生產設備、沒有技術。
【小組合作】推薦兩名同學角色扮演,模擬非洲進行對外貿易的對話情景。
【學生展示】
兩名學生自備道具:咖啡豆。對話背景是恩佐是一個農場主,他擁有很大的咖啡種植園,但是出口利潤不高,收益并不佳,所以他想和經常收購他家咖啡的商人進行協商。內容如下。
恩佐:我們出口的咖啡豆價格能再高一些嗎?
商人:不行,價格已經很高了!
恩佐:我知道你們在國外主要賣的的咖啡,你們拿上我的咖啡豆就是加工一下,但是賣出的價格就翻好幾倍!
商人:(理直氣壯地說)如果你嫌收購的價格便宜,可以不賣!我還可以收購別家的。
恩佐:(語氣低沉無奈地說)哎,為什么吃虧的總是我們?
師點評:(掌聲)這兩位同學把雙方的身份、地位通過談話的語氣表演得淋漓盡致!大家知道為什么恩佐覺得自己吃虧呢?
生答:這是一種不平等的貿易中,農場主是低價賣,而喜歡喝咖啡、去商店里買咖啡的人們的是高價買。
師說:非常正確。那么這種只出口原料而依賴于進口的經濟模式我們一般稱之為——
生答:單一的商品經濟。
師問:有誰知道這種單一的商品經濟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是好處還是弊端呢?
生1說:我認為是弊端,因為在這種經濟模式下非洲的經濟發展反而是緩慢的,并且會環境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師說:是的,這樣下去,單一商品經濟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發展十分不利。那么應該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下面我們具體來看大屏幕。(PPT呈現具體措施)
[設計意圖]
通過角色扮演,真正的理解單一經濟結構,理解非洲人民在對外貿易中的被動地位和微薄收入。
師說:單一經濟是非洲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師:(出示索馬里地理位置圖)資料:非洲之角——索馬里。索馬里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干燥少雨。西南部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深受殖民統治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的基礎不扎實,索馬里成為了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
師總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展迫在眉睫,但我們相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小組合作】
閱讀課本,結合圖片,幫非洲朋友找出路。
生1說:“肯尼亞花卉種植”,即發展多樣性農業。
生2說:“肯尼亞發展旅游業、制造業”,即發展多元化經濟。
生3說:“非洲聯盟”,即加強鄰國合作。
師:文字資料——中非合作
多年來,中國在非洲建設了超過1萬公里鐵路、近10萬公里公路、近百個港口,還有數不清的醫院和學校。這些都是一座座合作的豐碑。回望過去,中非雙方同舟共濟,締造了歷久彌堅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展望未來,中非將在全球發展倡議引領下進一步創新思路理念、拓展合作領域,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示范樣板。
師說:除了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請大家看圖。
生1說:非洲人口世界第二。
生2說: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
師: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呈現三高狀態。請同學們分析圖示內容的內在聯系。
生1說:非洲人口增長很快,出現人口問題,進而導致糧食供應不足,為了增加土地面積,開墾荒地和砍伐森林,幾年后土地荒漠化,影響了糧食產量,導致糧食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引發了環境問題。
師說:人口眾多——糧食短缺——環境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小組合作】
請大家出謀劃策,結合生活經驗和所見所聞。
生1說: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
生2說:提高糧食的優良品種。
生3說:合理開采資源。
……
師說: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地觀。社會、經濟、生態才能可持續發展。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堅持發展民族經濟,自強不息,這樣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有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發展。習近平總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做出論斷:“非洲發展不可限量,非洲未來充滿希望!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合作正助力‘非洲雄獅加速奔跑。”
三、反思總結
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為例,運用填充板圖、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建立自信,挖掘潛力,提升地理核心素養。借助相關時政新聞,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和培養學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