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異玲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近年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在學校和社會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以下簡稱“經典誦讀”)以誦讀為主要形式,充分發揮語言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但誦讀僅以聲音的形式存在,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單一傳播方式容易使大眾產生審美疲勞,為了使經典誦讀活動得到更好的推廣,應在堅持誦讀為主體的基礎上,融入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實現視聽融合。
筆者雖為舞蹈編導,卻在機緣巧合之下,多次參與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在創作實踐中,筆者深刻感悟到舞蹈編導因擅長動作設計支撐舞臺呈現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亦能察覺到當前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因存在諸多誤區而逐漸喪失鮮活的生命力。為了使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迸發出新的生機,筆者嘗試從舞蹈編導視角出發,揭示經典誦讀舞臺呈現中常見的創作誤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發展提供新思路。
經典誦讀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追求視聽融合,尤其是形成校園誦讀品牌的中小學經典誦讀比賽,因為存在競爭,創作者往往傾向于舞臺呈現的大制作、大場面,用演奏開篇、用演唱抒情、用舞蹈營造情境、用戲劇推動情節等,這些創意點如能擷取一二巧妙運用,可能成為視聽融合的典范,但可惜的是,當前的經典誦讀比賽舞臺呈現多如同大雜燴,什么都有卻樣樣顯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
“多即是好”的思想誤區,還存在于社會經典誦讀活動中,因作品極難得到專業團隊指導,有能力的單位可以聘請某類專家來擔當導演,但更多的時候只能邀請社會培訓機構的藝術教師,甚至召集單位的文藝骨干來承擔重任。他們用自己擅長的藝術形式來詮釋誦讀文章,在舞臺呈現上往往會忽略誦讀與自身擅長藝術形式的主次關系,造成喧賓奪主的局面。
“多即是好”的思想誤區,背后對應的問題實際是“誦讀與其之外的多種形式該怎樣融合”的問題,這種創作融合本身沒有固定模式,受限于創作主體的專業水平,大多數的非專業創作主體通常采用先入為主的模仿創作方式,例如,某經典誦讀比賽的第一名,在舞臺呈現上首次使用了大場面的舞段,那么大場面的舞段就被眾人判定為制勝的法寶,在下一屆比賽中層出不窮,致使該經典誦讀比賽淪為某種風格的展示。
這種“模式即經典”的創作誤區,還體現在不同誦讀文章、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年齡階段等的呈現千篇一律,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正如天真可愛的孩童應區別于成人,在舞臺呈現上有符合自身年齡思維特點的表達。如果不加分辨地采用拿來主義,就會讓經典誦讀的舞臺呈現失去鮮活的生命力。
經典誦讀活動中,部分創作者可以意識到上述兩點創作誤區,但缺乏舞臺呈現的創造能力,還是會陷入“有景即表達”的誤區。在他們看來,打造情景是擺脫“大雜燴”和“刻板印象”,最符合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優質手段。這一理念是準確的,比如用紅旗不倒的舞段展現戰爭情景,表達革命先烈堅定的信念,但在經典誦讀活動中經常出現穿著八路軍服裝的演員擺著背景造型,此景非彼景,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景象唯有引起觀者的共鳴才具有真正的表意功能。
所謂誤區,與人的思維有關,簡單來說,就是未能意識到錯誤而導致錯誤發生。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要避免誤區,首先要認識錯誤所在,通過樹立正確的舞臺呈現創作觀,可以幫助創作主體明辨對錯,走出誤區。
1.堅持以誦讀為主體
經典誦讀發展到一定階段,追求視聽融合成為必然,但在多種形式的融合中,誦讀自始至終都應是主體。在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中,堅持以誦讀為主體,不僅要把握好融合的度,更要建立一種誦讀以外的其他形式要為誦讀服務的意識。
2.堅持以創新為手段
經典誦讀活動得到大眾的喜愛,能夠更廣泛地推廣,有賴于舞臺呈現的新穎生動,而要實現上述目標,需堅持以創新為手段,這是在堅持以誦讀為主體的基礎上更高一層的要求。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創新主要指形式上的創新,本文將在“形成系統性的舞臺呈現創作”部分,結合實例,展開說明。
3.堅持以情感為媒介
堅持以情感為媒介,是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最高層次的要求,旨在通過情感建立起舞臺呈現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正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國旗入場環節,旗手傳遞國旗看似簡單,卻因包含著“手中傳遞的是國旗,內心‘傳遞’的是人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而使觀者感動不已。
部分創作者具有正確的舞臺呈現創作觀,但仍然難以避免上述誤區,是因為創作主體缺失系統性的舞臺呈現創作。“多即是好”與“模式即經典”對應“期待與多種形式融合卻不知該怎樣融合”的問題,“有景即表達”對應“期待運用情景卻不知該怎樣打造情景”的問題,而形成系統性的舞臺呈現創作,可以幫助創作主體明確相關問題的解決路徑,從而避免誤區。
創作是因人而異的,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系統性創作也不例外,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但都離不開誦讀文章分析、創新點營造、實際排練三個部分的內容。本文以誦讀文章《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舞臺呈現創作實踐為例,進一步展開這三部分的內容。
1.誦讀文章分析
(1)誦讀文章的背景分析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是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代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獻詞,通過集體誦讀的方式發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2)誦讀文章的演員分析
其被選用至某小學經典誦讀比賽,表演對象為四年級某班全體學生,該班52 名學生男女人數各半,班主任指定其中的兩男兩女為領誦,余下學生合誦,約一半的合誦學生有舞蹈興趣班學習經歷,但普遍不專業,沒有聲樂演唱與器樂演奏突出人才。
(3)誦讀文章的表演場地分析
這次比賽的表演場地是該小學的室內劇場,有舞臺LED 大屏幕、基礎燈光和合唱臺階,與專業劇場相比,設施條件一般。
(4)誦讀文章的句段限定分析
在舞臺呈現創作之前,誦讀文章負責人通常已安排好領誦與合誦的相應段落,如多人領誦則會精確分配到哪個人負責哪一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誦讀分配基本與大會獻詞一致,誦讀的句段限定與舞臺呈現創作有緊密的關系,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以上列舉的四點,并非誦讀文章分析的全部內容,針對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視角的分析方法,前期準備工作越細致,支撐創新的土壤就越豐厚。
2.創新點營造
(1)用極簡手法展現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卓越風采
誦讀文章第一段,地點明確在天安門廣場上,人物明確是朝氣蓬勃的青少年,行為明確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贊、許下錚錚誓言。這一段舞臺呈現以定點站立的開場方式表達莊嚴肅穆;整個自然段舍棄隊形流動,只用合誦演員干脆利落的方向轉變,搭配象征性的造型,如高舉紅領巾、敬隊禮、握拳宣誓等來呈現氣勢;同時穿插慢動作,如高舉紅領巾后緩慢落下雙手捧于胸前,再深情地向前送出,通過快慢對比將社會主義接班人深情的禮贊、卓越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
(2)用視覺焦點凸顯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贊頌
誦讀文章第二段,口口相傳、人人稱道中國共產黨的場景,用一個橫向調度上的三個“視覺焦點”營造。具體舞臺呈現為:包括領誦在內的所有演員背向站立,位于舞臺前區,形成一個橫排,三名領誦穿插在兩側與中心的位置,兩側領誦在誦讀自己負責的句子時轉向至正面,其相鄰的合誦演員一并快速轉向,目光及身體造型皆追隨該名領誦演員,形成視覺焦點。兩側視覺焦點各為前后,第二處視覺焦點形成取代第一處視覺焦點,第一處視覺焦點通過演員回歸背向站立,就完成了“焦點消失”的任務。中心位置的領誦形成視覺焦點的方法一致,除中心位置的領誦以外,全體演員的目光及身體造型向其追隨,達到視覺和情感上的層次遞進。
(3)用喻象思維再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
誦讀文章從第三段開始,幾乎一句一個歷史節點,這對舞臺呈現有著極大的挑戰,如果不使用LED 大屏,不借助影像,又該怎樣呈現舞臺呢?喻象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以誦讀文章第五段到第八段為例,這四個段落只用一個道具塑造出各種具體的視覺形象來表達所有抽象的聽覺形象。這個道具是長20 米、寬1.5 米的藍色長綢,材質輕盈飄逸,由一名演員從舞臺對角線奔跑式拉出,寓意改革開放的春風,在此基礎上,眾合誦演員將其提拉過頭以遮蔽身體,時而露出一名演員快速奔跑,比喻特區速度,時而露出兩名演員熱烈擁抱,好似港澳游子團圓,時而依次連接的手臂躍出長綢,就像青藏鐵路……綢子不停地變幻著,通過多人拉伸上下起落飄舞空中宛如蛟龍深潛,落于地面鋪展而開,四周的演員加入玩水嬉戲的動作就似綠水青山,加入相視微笑兩兩握手的動作就似“一帶一路”互通互聯,最終,它變幻成一條橫跨舞臺的起跑線,在其之后,握拳宣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所有人成為追夢人。
3.實際排練
系統性的舞臺呈現創作最為關鍵的一步是實際排練,無論是前期準備階段的誦讀文章分析,還是構思階段的創新點營造,都是為了鋪墊“外化”,所謂“外化”即通過實際排練將構思所得逐一實現,完成預期創作目標的過程。
這一部分的內容,根據舞臺呈現創作方案的實施情況,可分為兩種工作方式:一是實施順利按既定方案推進,二是實施受阻需要臨機調整方案。學校和社會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實際排練,因演員的非職業性,而不可避免臨機調整。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舞臺呈現創作,在前期準備階段通過演員分析已做好低齡化、人數多、非專業的思想準備,但仍然高估了普通孩童的自律能力,某處需要精確配合的走位接托舉,孩子們無法在極短的訓練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為了確保排練進度,當機立斷用其他呈現方式取代原構想,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實際排練中,臨機處置尤為考驗編導的專業能力和心理素質,年輕編導可從以下兩點出發,積累經驗。
(1)建立創作自信
在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實際排練中,編導因創作方案實施受阻,或多或少會出現情緒波動,甚至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加之受誦讀文章負責人長官意志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會使創作方向偏離正軌,因此,建立創作自信對于編導而言十分重要。這種創作自信代表創作主體對自身的創作能力有合理的認知,并對其科學預判的創作方向保持堅定信心。
(2)做到有備無患
創作經驗尚不足的編導,可以借鑒備選方案之法,以做到有備無患。但不能過于依賴此法,對于創作者而言,備選方案終歸不是最優方案,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采用,要鍛煉自身在做到有備無患的同時,亦能在關鍵時刻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針對問題具體分析,做出最優的決策。
綜上所述,從舞蹈編導視角出發,研究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創作誤區及對策,是經典誦讀舞臺呈現創作重新煥發生命力的必然選擇。另外,本文所揭示的創作誤區屬于常見誤區,其相應的對策自然也具有局限性,筆者將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為經典誦讀舞臺呈現的創作發展持續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