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英強
2023年是遼寧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為進一步樹立遼寧良好形象、展現遼寧美好預期,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丹東廣播電視臺《丹東新聞》開設“三年行動首戰之年——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題報道。該專題站位宏觀、透視微觀,充分展現丹東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丹東各地區各部門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之年采取的扎實舉措、取得的重要成果、發生的積極變化,引導激勵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大干三年、奮斗三年,以超常規舉措打好打贏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鼓舞了士氣,提振了信心。
“三年行動首戰之年——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題報道聚焦丹東市各行各業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舉措,為遼寧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取得實效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一是部署推進報道快。播發的《丹東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指揮部召開第一次會議》等報道,介紹了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強化督查,動員全市上下在推進丹東振興發展中爭當先鋒的決策部署。迅速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凝聚了共識,向外界釋放了良好預期,為丹東市大刀闊斧抓發展、謀突破、促振興營造了良好環境。
二是落實舉措報道密。高密度、高頻次推出了《前陽經濟開發區一季度跑出發展“加速度”》《振興區:錨定目標不放松踔厲奮發啟新程》《吹響“沖鋒號”點燃“強引擎”》等專題報道,全面報道各地區、各單位的落實舉措,創新方式方法,加大宣傳力度、廣度和深度,在營造輿論氛圍中鼓足勁、齊助力。
三是思想解放報道新。立足履行“組織者、推動者、引導者”三種職責,把推動思想解放實現新突破作為重點選題,不斷地探索新方法、新路徑,播發了《聚焦開放創新加速產業轉型》《聚焦重點靶向發力確保三年行動首戰告捷》等專題報道,展現了全市上下把解放思想與開展好三年行動、解決好實際問題、激發熱情轉變作風相結合的成效,為三年行動開展打牢思想基礎、提供先行保障,在全市范圍內營造起思想大解放、人人爭先鋒的濃厚氛圍。
專題報道展示了丹東市奪取振興新突破的生動畫面,為提振信心、凝聚力量發揮了輿論引領作用。
一是圍繞主題精心策劃。該專題報道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走在前、干在先,牢牢把握重點任務,錨定文化強市建設目標,準確地把握住了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主題清晰明朗,體現了創作團隊的大局觀。通過從不同層面精心策劃每篇報道的選題,讓受眾的注意力始終跟著報道的主線走,隨著報道的逐層推進開展深入思考,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是緊盯主題謀篇布局。該專題報道中的每一篇報道聚焦一個發展理念,覆蓋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不同方面,做到了政策性、思想性與社會性、新聞性的有機統一,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吸引力、號召力。《丹東新聞》欄目發揮統一思想、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創新內容生產方式、再造生產潛能、豐富表達方式,切實增強認同感、信任度、喜愛度,在基層輿論引導中真正發揮主導性、關鍵性作用。
三是聚焦主線層層推進。該專題報道從頭到尾緊緊圍繞主線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地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丹東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鮮活地呈現了十年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組織記者深入一線,深度挖掘報道各行各業推進“三年行動首戰之年”的生動實踐。
一是聚焦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好主題教育宣傳,把主題教育煥發出的熱情轉化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強大動力,以實際行動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對總要求中的“重實踐、建新功”和具體目標中的“實干擔當促進發展”作出深刻闡釋、提出明確要求。作為主流媒體,丹東廣播電視臺《丹東新聞》做到主題教育學習與主題教育宣傳“兩手抓、兩促進”,以真抓實干推動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以主題教育的實效推動丹東振興發展。
二是聚焦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抓大項目,鄉村振興等全市重點工作,通過深入采寫,策劃推出了《校企合作推動“荒灘”變“沃土”》《振興經濟開發區:蹄疾步穩“加速跑”》等系列報道,滿滿都是全面振興新突破實實在在的好做法。通過強勢的新聞宣傳,聚焦振興新突破中的經濟工作,提升社會各界對全市經濟穩步向好的信心,把全面振興新突破推向前進。
三是聚焦黨建引領。《丹東新聞》在《三年行動首戰之年》專欄中開設“領導干部進園區進企業服務振興新突破”子欄目,跟進宣傳報道領導干部深入園區和企業,與企業負責人開展對接工作,解難題、增信心、強后勁,身體力行推動三年行動取得預期成效。該專欄積極營造全市各級黨組織凝心聚力、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行動,為推動園區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丹東全面振興新突破而努力奮斗的良好氛圍。其中播發的《元寶區領導干部進園區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等報道,宣傳了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先進事跡。
成就類報道最忌陷入模式化、程序化,呈現出抽象化、概念化的陳舊面孔。《丹東新聞》欄目組織編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采訪報道,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全面展示丹東市各地區各部門全面振興新突破昂揚向上的工作氛圍。《丹東新聞》欄目的記者善于找角度、講故事,通過走進現場、深入基層、見人見事來以小見大,使受眾產生代入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以《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報道為例,把一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故事作為切入口,通過對用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職能單位工作人員采訪,對丹東市積極打造“舒心就業”民生品牌,從勞動者、用人單位、公共服務等角度進行了深度報道,客觀、真實、生動地展示了經驗舉措。
《丹東新聞》推出的專題報道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事例選取精當、細節豐富鮮活,對全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工作進行了生動詮釋。該專題報道在創新形式上也進行了有益探索,通過圖文等手段讓數據可視化。每篇報道雖然篇幅較長,但有故事、有細節、有數字,內容豐富、畫面生動、語言鮮活,讓觀眾愛聽愛看,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同時,《丹東新聞》對三年行動專題報道的采編、傳播思路進行了有益的創新和嘗試,充分發揮各選題編采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開拓報道思路,發掘傳播渠道。每一個選題都認真琢磨,注意選擇獨特的報道角度,每條新聞報道都力爭以新穎的切入點開篇,真正體現出全面振興新突破新聞實踐的魅力。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期待新聞宣傳工作的新作為。丹東市的產業結構、交通體系、城鄉發展、生態環保、民生福祉、公共服務水平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即將發生更巨大的變化,這些都為《丹東新聞》提供了寶貴的新聞素材,也對新聞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高度、有深度,又要內容新、形式活,跳出單純的數據、成績類的報道模式,避免高高在上、不接地氣。
以《創新丹東勇立潮頭》報道為例,以遼寧五一八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和丹東國通電子元件有限公司作為切入點,前者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相融合的生產,通過設備的引進及生產工藝升級,填補國內大型曲軸生產空白;后者持續加大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投入,推動更多更優秀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堅持走“科技創新”和“專精特新”之路,現已成為國內制造PTC 熱敏電阻及傳感器的龍頭企業。兩個事例,分別反映了丹東市在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宏觀敘事與微觀視角結合,讓貫徹創新發展理念這一重大主題接上了地氣,讓發展成果可見可信,增強了報道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同樣,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與保護協同并進》報道中,從降低能耗、綠色建筑、清潔能源等層面選取三個代表性項目,從踐行綠色發展維度出發,從不同層面直觀地展示成果成效,宣傳探索綠色轉型,促進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樹立“碳中和”的發展典范,結合對市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的采訪,介紹相關工作舉措,以直觀生動的介紹講解和分析闡釋,收獲了良好宣傳效果。
梳理總結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取得的成果成效、值得推廣的經驗做法,挖掘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并策劃推出系列專題報道。
一是推出英雄榜,大力宣傳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時代在變,追求不變;時代在變,信念不變。每一個先進人物就是一面鮮艷的旗幟。發揮好先進人物示范引領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風的時代要求,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把宣傳先進人物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挖掘閃光事例、報道先進典型,大力營造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濃厚氛圍。
二是曬出業績單,介紹全市各單位各部門在三年行動中形成的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果成效。從“面”上講,全市上下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同彈一個曲、保持一個調,同心同向、上下聯動、步調一致,決不能各行其是、背道而行。從“點”上講,各單位各部門要扛起責任,各展所長、協同共進,在三年行動中當先鋒、打頭陣,全面提升發展能級,要立足本職、找準定位,工作向目標聚焦、向突破發力,為實現新突破作出應有貢獻。
三是展示新成果,用事實和數字說話,把三年行動中取得的階段性發展成果進行了全面展示。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三年行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同心同向抓發展、砥礪奮進促振興的強大合力。要加強輿論引導,做好行動方案解讀和政策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向外界充分展示振興發展的良好預期。
“三年行動首戰之年——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題策劃推出“我為振興發展獻良策”系列報道,有分量、有品質、有深度,發揮了提振士氣、鼓舞人心的作用。除了做良策的收集者和發布者,《丹東新聞》力爭成為良策變決策的推動者,著眼于提出建議、推動工作,積極發揮主流媒體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一是搭建交流平臺。通過開設專題,先后收集來自各個領域的真知灼見、意見建議、民聲民呼200余條,并及時發布收集上來的“金點子”。特別是利用丹東新聞公眾號,推出“民生連線”互動話題。
二是助推良策落地。通過邀請專家學者聚焦話題,進行共性分析和多方論證,選定群眾呼聲高、有迫切需求的問題,形成針對性舉措。
三是推出爆款產品。《丹東新聞》先后發布“獻良策”相關稿件50余篇,總閱讀量近30萬次,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在推動轉型發展上走深走實,充分發揮主流媒體輿論引領作用,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策劃話題,發動社會各界獻智獻策,創新性地打造良策、對談、決策的“良策落地”閉環,打通從良策到決策的“最后一公里”,將所有人的力量匯聚成奔騰之勢,為丹東振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丹東廣播電視臺《丹東新聞》欄目推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專題報道有深度、接地氣、受關注,體現了欄目組善于設計選題,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的特點。堅持擇高處立,站在推動丹東振興發展的高度,高密度宣傳三年行動的成果成效;堅持就平處坐,組織記者深入一線采寫反映全市各界創新實踐的新聞報道;堅持向寬處行,把全市振興發展的豐碩成果全方位展示出來,把專欄辦成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對外宣傳的窗口、展示形象的平臺。通過對全市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舉措進行深入介紹、對成效進行全面展示,使社會各界對丹東振興發展產生思想共鳴,發揮了為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凝心聚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