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亮
21 世紀是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的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這就推動了融媒體中心的出現。市級融媒體中心,顧名思義,是以市級為單位,將本地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優質資源進行深度融合,搭建成“全市一張網”的全媒體傳播平臺體系,來推動全市媒體的進一步融合發展。
市級媒體融合之后的形態,就是把市級的媒體資源按照互聯網思維配置到自主可控的自有平臺上,形成一個覆蓋地市全域的綜合治理的全媒體平臺。這是它的定位,也是它最終的形態。市級融媒體中心以匯聚全市范圍內政務、服務和商務資源的自主可控的自有平臺為核心,加上第三方矩陣輔助,從而實現它承上啟下的功能——既能上情下達,把新聞宣傳工作做到位,又能下情上達,讓百姓輿情和信息及時上傳。更重要的是,通過聚合全域資源和服務,讓信息多跑路,讓服務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路,真正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和地方的有效治理。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明顯改變民眾閱讀方式、媒體新聞生產、新聞傳播方式的同時,也為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提供了很多發展機遇。科學技術永遠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融媒體中心作為新聞傳播的主要平臺,在引導社會輿論導向、保障社會和諧與穩定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融媒體中心記者作為中心的重要一分子,既要恪盡職守、嚴于律己,全身心地投入新聞生產與傳播工作中,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他們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老年機”的銷聲匿跡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更是讓民眾瀏覽新聞信息的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可以說,民眾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替代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工具瀏覽新聞信息已經成為常態,這也讓市級融媒體中心面臨很大的發展壓力,而這種壓力也自然而然地傳遞給融媒體中心的每一個工作人員身上,尤其是那些一線記者。
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融媒體、自媒體等新平臺的興起也給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帶來了很多難得的發展機遇,體現在如下方面:
記者是奔跑在新聞一線的工作者,他們的專業能力、思想道德素養和對高質量新聞信息的捕捉能力等都勢必影響最終采集到的新聞信息質量。過去,“勤跑才能出新聞”幾乎是所有一線記者達成的共識,全靠“守株待兔”根本不可能采集到高質量的新聞素材。也正是因為記者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使得他們每天不得不非常辛苦地四處奔波,恨不得長一雙翅膀立馬飛到采訪現場。實際上,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這種“跑斷腿”才可能采集到高質量新聞信息的做法并沒有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甚至這也是一名優秀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然而,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各種前沿技術的影響下,不僅新聞傳播渠道和手段越來越多,記者可以選擇的采集新聞素材的輔助工具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快捷。這些科學技術的興起打破了傳統新聞素材采集的桎梏。
當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提供了更多的新聞信息采集路徑,但這并不是說記者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辦公室吹空調,刷刷網絡媒體等著新聞素材送上門就可以了。記者要熟練應用這些前沿技術,才能更好地把握科技發展為他們帶來的發展機遇。
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往往可以搶占先機,甚至可以讓新聞報道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這對于擴大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興起讓民眾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自媒體時代。自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新聞生產與傳播工作中的壟斷地位,實現了新聞生產與傳播零門檻。人人都可以是新聞生產者、評論者、傳播者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傳統媒體時代,報紙、廣播、電視等都是民眾獲得新聞信息的主要載體,但無論哪一種媒體,從新聞素材的采集一直到新聞信息的最終發布都要經歷一系列的生產和加工,這必然會使新聞的時效性受到影響。而在自媒體、融媒體、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聞信息生產者的社會環境使新聞從生產到最終傳播的環節被大大縮短,極大地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新聞素材的原汁原味。
比如,很多民眾會把他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發布到新媒體平臺,如果這些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一旦融媒體中心記者再進行跟蹤報道,就會讓更多民眾更深入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既避免了民眾被謠言誤導,還幫助當事人解決了問題,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以及媒體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機遇與挑戰往往是相伴相隨的,所以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在把握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為迎接挑戰做好準備。新媒體、融媒體等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讓傳統媒體措手不及。市級融媒體中心旗下都是當地主流媒體,所以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較高、影響力較大。融媒體中心作為先進文化、先進思想、先進精神的傳播者,其并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要通過傳播先進思想來引導社會輿論,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風向標,避免民眾被不實謠言蠱惑。可以說,融媒體中心就是媒體行業的中流砥柱。
眾所周知,受到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影響,一些外來文化蔓延開來,個別缺乏辨別能力的民眾被不良思想蠱惑,給我國社會和諧與穩定造成了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應該挺身而出,通過生產正能量的新聞信息來幫助民眾守護內心的凈土,讓他們時刻銘記自己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神圣使命。從整體上來講,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兩方面:
對于現代人而言,智能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他們離不開的“小伙伴”,手機不離手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常態。“低頭黨”越來越多,瀏覽微博新聞、觀看小視頻成為民眾消磨時間的主要方式。報紙似乎離民眾的生活越來越遠,甚至除了一些機關單位會訂閱報紙以外,普通民眾在生活中幾乎感受不到報紙的存在。
當然,報紙會以云報紙這種全新的方式出現在民眾面前,但云報紙卻并不等同于紙質版報紙。智能手機在新聞搜索方面的強大功能眾人皆知,這種方便快捷的新聞信息閱讀方式確實迎合了民眾碎片化閱讀的實際需求。很明顯,民眾不可能每天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因為忙碌的工作和快生活節奏不允許他們把大把的時間投入到看電視新聞上。之前,市級融媒體中心發布新聞報道主要是以電視為媒介,而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卻不符合民眾碎片化閱讀習慣,不能達到新聞報道的預期效果。
因此,對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而言,如何進行改變才能迎合民眾碎片化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融媒體中心新聞報道影響力是他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同樣也是他們正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了打破自身發展瓶頸,國內已經有市級融媒體中心正在積極與新媒體融合,打造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同,現代媒體既保留了兩者各自的優勢,同時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兩者各自的不足,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優勢。傳統媒體在民眾心目中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而新媒體雖然屬于新興行業,但“火箭式”的發展速度讓新媒體有了與傳統媒體平起平坐的資本。如果能將新舊媒體有機融合,那么必然可以造就更具時代特點的現代媒體,從而更好地為民眾服務。
記者掌握著新聞素材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對現代媒體的認知程度必然會影響到融媒體中心的發展。這是因為,雖然新舊媒體融合是現代媒體的發展趨勢,但由于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在部分記者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很難在短期內讓他們適應現代媒體發展模式。如果記者不能徹底擺脫傳統媒體發展模式的影響,將很難適應現代媒體工作環境,因此,對現代媒體的認知不夠全面已經成為他們面臨的挑戰。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及時把握發展機遇并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是提高市級融媒體中心記者未來發展競爭力的強有力保證。記者在市級融媒體中心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記者未來發展競爭力其實就相當于提高融媒體中心未來發展競爭力。
當然,不僅記者要轉變自身發展觀念,并學會多角度、多層面、多手段、多途徑獲取新聞素材,融媒體中心也應該為促進記者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并為提高他們未來發展競爭力提供實質性幫助。
科學技術在推動媒體行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新舊媒體融合是現代媒體的發展趨勢,記者作為媒體的一員,既要順應媒體行業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加強對新媒體等前沿技術的學習和應用。人思想的高度與知識的高度是呈正相關關系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并開闊眼界,首先應該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記者的語言表達與文字表達功底與他們的文化水平息息相關。新聞信息并不要求辭藻華麗,但卻力求字字精準,能讓民眾從通俗易懂的文字里獲得有用新聞信息就是實現了新聞報道的價值。如果記者寫出的新聞報道內容無價值,純屬是浪費公共資源、浪費民眾的時間而已。
當然,只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仍然不能保證記者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一路順風、暢通無阻。善于生產和利用工具是人類能站在食物鏈最頂層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學會利用好各種前沿技術也是市級融媒體中心能在媒體行業有一席之地的必然選擇。采集新聞素材是記者最主要、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但現場采集信息已經不再是他們獲取新聞素材的唯一選擇。因此,融媒體中心記者要轉變采集新聞素材的傳統觀念,采取靈活、高效和多樣化的素材采集手段,借助于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和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抖音等平臺來提高新聞信息的采集效率和質量。要想實現這些目標,記者首先應該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等前沿技術的學習和應用。
受眾對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和新聞信息的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迎合受眾閱讀需求為前提,生產并傳播新聞是提高民眾對新聞滿意度的必然選擇。現代媒體是新舊媒體融合的時代產物,其不僅迎合了現代受眾碎片化閱讀習慣,更能讓新舊媒體各自的優勢最大程度保留下來。當然,從市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設施也就是硬實力上來看,其已經達到了現代媒體的評定標準。
然而,由于很多記者都是市級融媒體中心轉型之前的老員工,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喜歡采用傳統新聞采集手段和方法,致使新聞信息采集效率和采集質量不盡如人意。只有軟實力與硬實力的同步提升才有助于融媒體中心快速發展,但很明顯,軟實力這個短板成為制約融媒體中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為了提高一線記者的整體實力,應提高記者對現代媒體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支更現代化、專業化的記者隊伍。一方面,融媒體中心應該重視對記者的培養培訓,讓他們可以系統學習新媒體技術等前沿技術,加強對現代媒體的理解;另一方面,記者要敢于創新,憑借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實現新舊媒體的完美融合,并從受眾的角度挖掘新聞的潛在價值,提高新聞質量。
綜上所述,機遇與挑戰往往是相伴相隨的,媒體融合不僅為記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記者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挑戰。因此,對于市級融媒體中心的記者來說,采取有效措施來抓住機遇并應對挑戰是其當前所應考慮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