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在這種高標準的要求下,學生往往會產生煩悶的心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處于知識儲備期,知識量和學習難度逐漸遞增,要求對整個小學時期學習的知識建立起知識體系和框架。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取橫向分層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語文閱讀的本質規律,同時,能夠借此簡化課文內涵分析與研究的難度,從而提高小學生獨立閱讀的信心,提升其自主閱讀的效果。
現如今的小學課堂已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在學生有需要時及時進行點撥,以防其思維朝錯誤的方向發展。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明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充分以學生為本展開教學,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加以引導,引導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自主閱讀。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多維思維正處于逐步開發階段,而自主思考意識也因此變得更加明顯,獨立探究興趣也逐漸變得更加強烈,這時,教師就要鼓勵其自主閱讀,使之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增強學習能力[1]。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教學為例,教師在新課導入的環節中提問:“本節課文的標題叫《將相和》,那么‘將’是誰,‘相’又是誰?他們兩個是怎么從和到不和再到和的呢?”教師將問題結合課文文本提出,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疑問自行閱讀課文,自主尋找答案,同時理解詞語“無價之寶、絕口、抵御、推辭”等詞的含義。在課上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每個組表演完畢后,教師結合其對文章的理解,對人物性格和語言細節的處理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并對其表揚獎賞。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面對日常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降低,所以,教師以課本劇的方式布置預習任務,學生會非常感興趣,在表演的過程中又一遍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在課堂教學完畢后,教師布置“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作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鼓勵學生自行閱讀,自主答疑,進而增強閱讀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2]。這樣,學生不再是有問題直接問老師,而是先自行解決,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再找老師。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無形中增強對核心素養的內化。
拓展閱讀是指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以課文內容、寫作方法、情感觀念等信息為主題,找尋與之相關的課內外文章,并進行群文對比性、綜合性閱讀教學[3]。例如,以文章內容為主題,找尋節選段落以外的故事情節進行整部作品閱讀;以寫作手法為主題,找尋與課程寫法相同或相似的課外文章;以作者為主題,找尋同一作者創作的多篇文章。語文教師開展拓展閱讀活動,可以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便于溝通課內、課外閱讀,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這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立體化。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課文文本內容之外建立新的知識框架,以開拓新思維,涌現新靈感、新創意。拓展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是延伸知識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在拓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豐富了自身的知識儲備,而且能將課文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遷移,從課堂教學遷移到現實生活中,提高了實際應用能力。
以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課文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總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由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表現出來的神機妙算、有勇有謀、從容鎮定、以大局為重的這些美好品質拓展到有關諸葛亮的其他故事。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布置作業:“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一篇文章,文章中諸葛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你們還知道有關于他的其他小故事嗎?下節課我們再來一起分享吧?!苯處熆梢悦鞔_給學生指出《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例如“隆中對”“舌戰群儒”“空城計”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此設計是由課本中的人物特點拓展延伸到整部書中有關此人物的故事。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本篇課文是我國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故事,大家課后還可以閱讀這本書中的其他故事,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像這篇文章一樣精彩動人,例如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關羽的‘單刀赴會’、曹操的‘煮酒論英雄’等,都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風貌和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拓展閱讀滿足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渴求和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不再滿足于課堂教學的內容,他們對知識的內容要求比較高,課文閱讀已經不能完全給予小學高年級學生滿足感和對知識含量的要求。所以,教師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除了將課本內容進行充分講解之外,還要及時將課外內容拓展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鍛煉學生思維邏輯的連貫性和縝密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真正實現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少不了學習交流。學生之間交流觀點和看法,思維與思維相互碰撞,會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僅如此,學生在交流時,還可以提升語言組織能力,優化語句表達的形式,改善口語交流的效果,也能在自主溝通過程中形成較強的合作意識,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另外,在語文閱讀課程中,教師除了要鼓勵學生學會自主閱讀之外,還應展開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活動,可以討論型、提問型、辯論型等多種形式展開,內容可以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自主閱讀中產生的疑問、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閱讀技巧等。教師還應開展師生互動的活動,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起到輔助引導學生的功能。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夏天里的成長》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那幾樣生物?作者是如何來寫的呢?它們都有什么變化?可以用筆在文章中畫一畫,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強調交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抓住中心,深入學習。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思維,發現不一樣的觀點,求同存異,拓展發散性思維的同時,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還可以根據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交流想法,“夏天還有哪些事物生長迅速,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可以把想到的先說給同桌聽,同桌間相互交流,最后在全班一起討論。)”在此環節中鍛煉學生仿照句式寫句子的能力和觀察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采訪提問式的方法開展合作探究。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遜漂流記》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請學生來扮演記者和魯濱遜的形式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問。一名學生作為記者采訪,一名學生以魯濱遜的身份接受采訪,還可以安排其他學生扮演星期五和文章中出現的其他人物。記者提問:“你流落到荒島之后都發生了哪些事,克服了哪些困難,心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魯濱遜回答:“在困境當中,我們要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在荒島的那段日子,我對自己的生存心態進行了三次調整,同時,也因此明白了生活的意義,掌握了荒島生存法則,并且在枯燥的生活中探尋到一些有趣的、有價值的事情,我用日記來排遣我的孤獨與寂寞。島上物資貧乏,生活條件艱苦,但是我仍然沒有放棄活下去的權利,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而是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去?!庇商釂柣卮鸬姆绞綄φn文內容進行梳理,同時明確文章的主旨和表達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師通過設計互動問答活動,不僅提高了小學生自主提問的意識,還能借此培養他們互動合作的能力。在閱讀文章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有對文本產生質疑,能夠獨立提出問題,才說明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層次的認識,進而才能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橫向分層教學的主要措施,教師可以將規律相同或相似的課文有機組織到一起,科學合理地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教師在創建文章分層閱讀活動之前,需要先制定閱讀教學的步驟,例如,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閱讀,對文章形成整體性感知,然后再進行深度閱讀,細致研究和分析文章語句,并逐漸形成較強審美能力。之后,學生需要對閱讀過程進行總結。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寫作練習。在每個教學過程中都要深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要傳達的情懷。在初步閱讀,整體感知的環節中,教師要明確此環節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品味重點字詞的含義和理解文章的語言,對語言進行賞析,進而達到積累知識儲備的要求。在深度閱讀,研讀賞析的過程中,要將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體基調傳達給學生。課堂小結是在每一堂課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對整個文章的內容和課堂表現進行總結,從而知曉文章中的內容是否講解得全面深刻,課堂教學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最后的寫作運用環節是將整體的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習作中。閱讀和習作是密不可分的兩部分。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將教學環節分為“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動筆書寫”“升華情感,讀寫結合”“領悟表達,展示收獲”四個步驟。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中,要求學生做到:1.自主認知生字生詞,流利朗讀全文。2.前后桌或同桌之間進行閱讀檢查,查看對方是否正確認知漢字,是否能夠通讀全文。3.在課文自主閱讀過程中進行問題思考,如文章敘述了哪些事件?如何看待李大釗?4.結合課內外資料進行文章內涵分析,與身邊人交流自己初步閱讀的感受。在“熟讀課文,動筆書寫”環節中,要求學生做到:1.自主練習朗讀課文。2.書寫生字、生詞。另外,語文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利用讀寫結合方式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比如,教師先利用圖片進行提問:“同學們通過文章語句分析能夠發現李大釗在作者心中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學生認識李大釗是個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決心,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人,體會文中“我”和媽媽失去父親時的悲痛心情。在此環節中還要引導學生寫作:“李大釗先生是一名偉大的革命烈士,他的英勇事跡代代流傳,而他的精神也將指引著人們奮勇前進。而對于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驅者你想說寫什么呢?拿起筆,將自己的想法寫在書上。”在深度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將情感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在最后一步“領悟表達,展示收獲”環節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文章中的父親形象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說明作者在寫作時融入了非常深厚的情感,同時,也使用了更加靈活的創作手法,對此,通過細致閱讀全文,找出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獨特的寫作手法?!痹诖瞬襟E中,教會學生表達方法和寫作手法,在閱讀教學中學習寫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綜上所述,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若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合理優化教學手段,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方式的正確引導,并利用趣味性元素提高他們自主閱讀積極性,鍛煉其獨立閱讀能力,豐富其精神世界,拓寬其眼界。教師采取橫向分層教學,并將其靈活高效運用到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優化,使課堂效率得到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