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霞,楊永紅
(四川省遂寧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遂寧 629000)
2016年,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工作的通知,支持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決定選擇部分地區重點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推動地方進一步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經申報審批,遂寧市安居區2017~2018年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射洪市2020~2021年實施重點縣項目、大英縣2022年實施重點縣項目,全市五個縣(市、區)中有3個縣(市、區)均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經過5年的項目實施,遂寧市秸稈綜合利用典型模式初顯,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再上新臺階。
遂寧市是農業大市,全市耕地面積20.12×104hm2。糧食生產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為主,豆類為輔,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全年農作物耕地面積20.12×104hm2,播種面積40.27×104hm2。2021年,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產生量168.16×104t,可收集量146.86×104t,利用總量135.35×104t。其中,肥料化利用87.62×104t,占秸稈利用量的64.7%;飼料化利用23.83×104t,占秸稈利用總量的17.6%;燃料化利用16.31×104t,占秸稈利用總量的12%;基料化利用3.1×104t,占秸稈利用總量的2.3%;原料化利用2.6×104t,占秸稈利用總量的1.9%。
自2017年以來,遂寧市在三個縣(市、區)實施了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項目,占全市總量的60%,位居全省前列。五年來,累計投入資金5635.9萬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3000余萬元,帶動業主、企業自籌3616.74萬元,新建秸稈收儲中心13個,秸稈收集、粉碎、打捆、運輸機械設備1000余臺(套),出臺了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探索出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的典型模式,推動建立可持續發展體系。
“十三五”以來,先后出臺《關于推進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實施秸稈機械購置補貼普惠制,按照應補盡補原則,對購買秸稈還田專用機械,在中央農機購置補貼基礎上,市級財政累加補貼到50%。對購買具有秸稈還田功能的聯合收割機械,市級財政累加補貼到30%。同時,加大秸稈綜合利用補貼力度,對從事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企業、合作社,年消耗區域內秸稈量1000t以上的,由縣級財政給予20~40元/t綜合利用補貼。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作物秸稈機械粉碎全量還田作業,由縣(區)級財政給予20~40元/667m2農機作業補貼。截止目前,市、縣(區)級財政累計投入2800余萬元,對經批準建設并驗收合格年收儲能力在2000t(含2000t)且投入使用的綜合利用收儲中心(企業),由縣(區)級財政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2019年,蓬溪縣對大鑫科威農化有限公司給予了10萬元的補助,該公司是一家主要采用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生產商品有機肥的秸稈肥料化利用企業,按照要求建立了秸稈收儲中心,并收集周邊秸稈。
2.2.1 配套秸稈綜合利用收儲中心機具 完善購置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企業機械,對進入國家購機補貼目錄的,按市政府提高后的標準執行,對沒有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的設備按照文件批復的補貼標準執行。2017~2022年項目完成購置秸稈機械302臺套,財政補貼1989.5萬元,主要用于補貼聯合收割機、青儲收割機、秸稈還田粉碎機、打捆包膜機、裝載機、拖拉機、抓草機、料塔、生物質破碎成套設備、移動式鍘草機、摟草翻曬機、叉車、鋁合金殼體蒸汽干燥設備、分料機等秸稈利用相關機器設備。
2.2.2 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收儲中心基礎設施建設 新建和完善秸稈收儲中心18個,累計投入資金1096.8萬元,培育“能源化”企業1個——射洪縣超強現代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秸稈生物質顆粒廠及生物質成套設備1套,建成秸稈1~1.5t/h制炭生產線一條。支持嘉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生產線和3個碳化窯升級改造,萬友山羊養殖合作社新安裝顆粒生產線1條,新建秸稈加工廠房4500m2,改擴建秸稈儲存庫棚24295m2,烘干大棚建設360m2、硬化原材料堆放區地面540m2、料場大棚1000m2,完成圍墻882m、道路硬化3199.7m2、地坪硬化18444m2、排水溝650m、青儲池300m2。
截至2021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主體114家。通過項目實施,培育、壯大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24家,其中:年秸稈利用能力達10000t以上的2家,年秸稈利用能力達5000t以上的3家,年秸稈利用能力達1000t以上的15家。
秸稈肥料化利用占秸稈利用總量的60%以上。根據道路通達性、農事作業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采用聯合收割機秸稈粉碎還田、脫粒機秸稈粉碎還田、秸稈堆腐還田、秸稈覆蓋還田等方式,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實施秸稈無害還田利用。
3.1.1 工藝流程
聯合收割機秸稈粉碎還田:聯合收割機收獲→秸稈切碎→均勻拋撒→旋耕機埋深(秸稈埋深8~10cm)→機械播種(栽插)下季作物
脫粒機秸稈粉碎還田:秸稈收割作物→脫粒機脫?!斩挿鬯椤?堆肥)還田
秸稈堆腐還田:秸稈收割→粉碎→ 堆碼→加尿素→加菌劑→覆膜 →還田
3.1.2 特色優勢 有以下3種。
3.1.2.1 聯合收割機秸稈粉碎還田:①適合平壩區、丘陵寬谷平坦區域。聯合收割機粉碎秸稈十旋耕機秸稈全量還田作業(秸稈還田干料量300kg/667m2以上)。②收獲同時粉碎。聯合收割機在收獲作物產品時,同時將秸稈粉碎還田,秸稈利用成本80~100元/667m2,費省效宏。③機械作業效率高。1臺聯合收割機在平壩寬谷地區日作業面積可達5.33hm2,1臺旋耕機在平壩寬谷地區日作業面積可達0.7hm2以上。
3.1.2.2 脫粒機秸稈粉碎還田:①適用于丘陵山區大中型農機無法作業地區,采用脫粒機加秸稈粉碎機還田方式(秸稈還田干料量300kg/667m2以上)。②稻麥油脫粒機秸稈粉碎還田成本低,2人可脫粒700hm2農作物及秸稈粉碎,比人工作業提高5倍以上。
3.1.2.3 秸稈堆腐還田:①工藝簡單。通過采用人工撒施、無人飛機撒施秸稈腐熟劑或在秸稈堆制過程中添加秸稈腐熟劑,加速秸稈腐爛,實現“釋放養分、殺菌消滅蟲卵及雜草種子”秸稈無害還田。②效益高。秸稈堆腐還田是廣大農民群眾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在沒有化學肥料的情況下,運用此法培肥地力,效益明顯。
秸稈飼料化利用占秸稈總量的17.6%,全市以青貯、飼料顆粒技術為主,主要代表企業有安居鵬達再生資源公司、射洪柳欣專合社、裕盛種植專業合作社、萬友山羊養殖合作社,利用秸稈在3000~20000t之間,主要銷往貴州、重慶、成都等地。
3.2.1 工藝流程 專業機械秸稈收集→粉碎揉絲→生物發酵→打捆包膜→倉儲銷售
3.2.2 優勢特色 青貯操作性強,能大量回收利用秸稈。以1700kg/667m2鮮玉米秸稈,青貯密度650kg/m3計算,每個青貯窖高2.5m,直徑3m,容積為18m3,可貯1.2×104kg原料,相當于4700hm2玉米的秸稈。以其中一個企業為例,2022年利用秸稈生產銷售青儲飼料1.5×104t,預計銷售收入675萬元,毛利潤150萬元。
遂寧市基料化利用秸稈總量在3.1×104t左右,以食用菌為主,秸稈育秧盤技術在全省較為罕見,主要利用植物秸稈制成秸稈無土育苗盤,腐解變肥,生態環保,是秸稈綜合利用探索的新方向。
3.3.1 工藝流程 秸稈收集粉碎→ 混合發酵→物料轉運→壓模成型→烘干使用
3.3.2 優勢特色 ①腐解變肥,生態環保。秸稈育秧盤,取代常規營養土與塑料育秧盤相結合的育秧技術,保護農田,減少白色污染和露天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實現節能減排。②促根促長,改良土壤。秸稈育苗盤有類似缽體秧盤的孔,比塑料毯狀育秧盤好播種,通風透水,秧苗盤根良好,秧苗栽后返青成活特別快。因秸稈育苗盤富含有機質,腐爛變肥后能有效改良土壤。③費省效宏,前景寬廣。種植戶使用塑料毯狀育秧盤(每次)添加機制底土,育苗成本2.2元/盤,使用秸稈育苗盤加塑料毯狀育秧盤,育苗成本1.5元/盤,節本14元/667m2。普通戶使用塑料毯狀育秧盤(每次)添加人工底土,育苗成本2.2元,使用秸稈育苗盤,育苗成本0.8元/盤,節本28元/667m2。
秸稈燃料化利用16.31×104t,占秸稈利用總量的12%。主要有3個方面的用途,一是射洪興利生物能有限公司,與上市公司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合作,利用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等生產生物質燃料顆粒,射洪超強農牧公司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年利用秸稈0.5×104t以上。二是大英縣嘉鑫環??萍加邢薰纠棉r作物稈稈生產的無煙環保鋼碳。三是農村用秸稈燃料做飯的農戶仍占一定的比例。
3.4.1 工藝流程 生物質顆粒燃料:農戶收集秸稈→秸稈收貯中心運輸→ 企業秸稈粉碎→制作生物質顆粒燃料→ 產品質檢→包裝入庫
無煙環保鋼碳:農民收集秸稈 →機械加工→高溫→凈化 →除煙 →環保鋼碳
3.4.2 特色優勢 生物質燃料顆粒制作工藝簡單、渠道暢、效益高。射洪興利生物能有限公司利用林業三剩和秸稈制作的生物質燃料顆粒燃值高,不產生煙,客戶群眾穩定。產銷售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3×104t,銷售收入2700萬元,毛利潤300萬元。
大英嘉鑫環??萍加邢薰旧a的無煙環保鋼碳,主要采用玉米秸稈、稻草、稻殼、麥草、木屑、油菜稈等原材料,通過機械加工變成秸稈木炭,無需添任何粘合劑及有害化學物品,是一種新型燃料。該產品采用先進的熱氣流干燥系統,經高溫、凈化、除煙將制成的半成品碳棒轉變為無煙、無味、無毒的清潔炭。2022年該公司可處理各類農作物秸稈5000t。
全市秸稈原料化利用2.6×104t,占秸稈利用總量的1.9%左右。其中以蓬溪縣柏波麥稈畫專業合作社為亮點,它們將玉米殼、麥稈工藝編織成草編座墊、手提包、麥稈國畫、麥稈工筆畫、麥稈立體畫、陶瓷花瓶麥稈貼畫等,麥稈畫技術曾獲農業農村部全國休閑農業精品大賽金獎,被列入“遂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草藝品以其物美、實用、環保的特性,在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備受歡迎,合作社的留守婦女負責編織,年銷售收入150余萬元,人均增收萬余元。大英嘉鑫環??萍加邢薰句N售稻草秸稈至青海貴南、甘肅武威等地用于沙漠治沙,據統計,年可外銷秸稈萬余噸。
遂寧市屬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區,農村勞動力缺乏,收集成本較高,導致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不高。雖然通過項目實施,秸稈綜合利用主體有了較大改善和提升,但全市秸稈產生量數額巨大,主體的服務能力遠不能滿足,還需進一步提升壯大。遂寧市飼料化企業多、原料化企業少,分布不均,且多數分布在射洪市、大英,多元化利用秸稈能力相對較弱。
讓農民群眾真正認識到秸稈是資源、是效益,焚燒秸稈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危害公共安全以致承擔法律責任,全力營造秸稈綜合利用的良好氛圍。加大對秸稈收儲轉運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財政補貼和扶持力度,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引進大型社會化秸稈收儲轉運加工企業,同時加強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編制,確保中、省、市、縣資金投入用于項目建設。
一是著力推廣秸稈還田小型機械化技術,力爭將脫粒粉碎機械納入購機補助目錄。二是大力推廣以“秸稈+畜禽糞污”為主要原料生產沼氣,通過輸氣管道輸送到千家萬戶作為生活燃料。三是示范推廣農作物粉碎、撿拾、打捆全程機械化技術,對收獲后留在田間的秸稈進行及時高效地處理。
一是加強技術與設備研發。進一步依托高校和重點企業,加快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對現有秸稈還田機械進一步選型改進,切實解決機收后留茬高難以插秧、秸稈切割長度較長難以還田等問題。二是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術推廣。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力度,提高技術的入戶率。發揮基層現有農技推廣組織的作用,從推廣成熟實用的技術入手,加強技術交流、信息傳播和知識普及,提高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的技能。三是加強相關政策的健全與完善,制定秸稈綜合利用的獎懲政策,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對秸稈有效利用的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等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和補貼,將秸稈還田、青貯等相關機具納入市級農機購置累加補貼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