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
摘? 要:在當今社會,科技寫作能力已經成為新工科創新人才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該文結合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教學現狀,針對本科生科技寫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對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考核體系三個方面進行改革與探索。旨在通過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建設和創新實踐,從大學生科技寫作的實際需求與困惑出發,全面提升學生的科技寫作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關鍵詞:新工科;本科生;科技寫作;理論與實踐;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5-0121-04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basic skill necessary for emerging engineering innovation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Technical Writing (Chinese and English) Training", this paper reforms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Technical Writing (Chinese and English) Training" course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It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of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needs and confu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chnical wr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工科專業的大學生在課程設計、各類學科競賽和畢業設計等教學實踐環節需要撰寫論文、設計說明書、項目申請書、中期進展報告及結題報告等各種形式的科技文章,撰寫科技論文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1]。但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工科類本科生目前普遍存在著對科技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學習興趣、寫作能力較低等問題,并因此嚴重影響本科畢業論文等科技文本的質量[2]。基于這種現狀,本文結合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教學經驗,探討“雙一流”高校機械工程專業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期為當前新工科背景下的“雙一流”本科生培養提供支持。
一? 大學生在科技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面向全校本科生已開設的學術寫作類課程存在知識點寬泛、講授內容與機械專業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導致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簡稱“我院”)本科生寫作能力普遍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以湖南大學機械相關專業學生為例,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學生在科技論文寫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如圖1所示。
(一)? 文獻檢索能力較弱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在進行科技寫作時,常需要學習引用他人的文獻,但是許多本科生對專業文獻資源缺乏了解,不能熟練運用中、英文獻檢索工具和檢索方法,這其無法快速準確地尋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不僅導致學習效率低,而且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文獻檢索能力弱也使得學生們無法及時地了解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導致其在進行科技論文的寫作時仍然使用陳舊的資料,缺乏信息的有效性,致使科技論文的創新性不高,影響了項目申報書等的質量。
(二)? 對學術道德規范缺乏了解
學術道德是進行學術寫作時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是每個學者進行學術研究的底線,對學術道德規范不了解,使得部分學生論文寫作依靠抄襲和拼湊他人論文來完成,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并無益處。進行科技論文的寫作是鍛煉學生對自己所做工作的總結能力、對于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及自身的寫作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僅影響到了學生們畢業論文質量,還對其之后的工作就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必須讓學生們認識到學術不端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及后果,在科技論文寫作的起步階段就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標明引用出處[3]。
(三)? 論文格式規范性不足
大部分學生在進行科技論文寫作時并不注重科技論文的規范要求,認為只要自己將論文寫好,將自己所做的工作寫清楚就萬事大吉了,但是科技論文不同于簡單的寫作,其有著格式上的規范性要求。一篇好的科技論文在整體格式排版上一定是讓人賞心悅目的,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在進行科技寫作時重視論文的格式規范性[4]。根據對本專業的學生進行調研發現,學生進行科技論文寫作時,出現論文格式不規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熟練使用各種辦公軟件。部分學生在進行科技論文寫作時會出現諸如題注字號字體不對、段落格式不對、表格未使用三線表和圖片排版凌亂等問題,這些雖然是小錯誤,但是進行科技論文寫作時應當要嚴格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進行寫作。此外,學生在進行科技文章寫作時,還存在制圖未使用Origin等專業的計算機制圖軟件的問題,使最后數據處理出來的圖表不清晰、不準確,影響了最后論文的質量。
(四)? 語言缺乏嚴謹性和規范性
學生們撰寫科技論文的經驗較少,寫作能力不足,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對事物的表述缺乏準確性。科技論文的寫作有著極強的嚴謹性,語言的表述必須準確清晰,讓人能通過文章清楚了解到作者所做的工作。同時,科技論文又具有極強的規范性,不同領域的科技論文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學生們由于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對于領域內的專業術語了解不夠,在進行科技論文寫作時常使用一些口頭語言表達,缺乏規范性與嚴謹性[5]。此外,由于寫作經驗較少、歸納總結能力較弱,學生們進行科技寫作時,對于實驗內容的描述過于冗長、語言不夠簡潔,抓不住實驗內容的重點。
(五)? 文章邏輯性不足
文章的結構就像是人體的骨架支撐起整個文章的脈絡,每個部分息息相關卻又各有不同。只有構建一個有條理的文章結構,再填充相應的文章內容,才能寫出一篇規范的科技論文。但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們在進行科技論文的寫作時經常不注重全文的邏輯關聯性,常常將同一范疇的內容分散在不同的章節中,或者將不同的內容交替出現在各個章節里,使得整篇文章邏輯混亂思維跳躍,行文結構缺乏條理,給人一種拼湊之感,無法清晰地將自己的工作介紹清楚[6]。此外,在進行學術論證時,也有不少學生的論證過程缺乏邏輯性,羅列了太多零散化的論點,無法利用現有的實驗內容將各個觀點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整體[7]。
二? 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現狀及改革措施
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是針對大一本科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實踐類課程,通過系統的教學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寫作能力,為其今后的科技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當代工程專業大學教育的現實需求。但是從教師們的日常教學工作反饋發現學生對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缺乏互動,對于課堂布置的實踐作業敷衍了事,這導致了課程教學效果不佳。這一現狀主要是因為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設置的學時與學分較少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教學的模式和課程的考核體系還不夠完善。所以本文計劃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三個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學生們對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的重視程度,同時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最終提高學生們的科技寫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改革流程如圖2所示。
(一)? 教學內容改革措施
科技論文具有科學性、創新性以及規范性的特點。目前的課程雖然有針對這幾個特點進行講解,但是仍然存在著知識點寬泛、講授內容與機械專業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導致我院本科生寫作能力普遍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現在針對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進措施。
1? 細化教學內容
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的理論授課學時較短,所以,為了將內容全面地展示出來,往往會介紹得過于寬泛使得學生覺得內容空洞不易理解與運用。因此,為了改進教學效果可以將整個教學活動圍繞著“學術誠信”“文獻檢索”“課題研究”“結果分析”“論文撰寫”“寫作規范”和“自信答辯”等專題來開展,針對某一主題活動,按照教學進程,布置課前、課上和課后學習任務,促使學生按任務完成理論學習、寫作與溝通實踐、寫作能力提升等學習環節。這樣將整個內容劃分成幾個小塊有利于學生們理解、吸收、鞏固,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
2? 完善教學教案和教學課件
針對現有的問題,由課程負責人召集教學團隊成員根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和能源與動力工程三個專業的畢業要求重新制定本課程的教學大綱,并對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評價,從是否體現了對相應畢業要求指標點、教學內容與課程目標是否一致等方面進行系統深入討論,并根據教學內容制作高質量的貼合專業特點的教學課件,例如在進行一些案例講解時,可以選用一些與機械相關的期刊論文與畢業論文,對寫作的各個章節進行分析講解。
(二)? 教學模式的改革
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圍繞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由教師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內容,并最終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只能以學生最后呈現的結果來參與學生學習中,無法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所以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避免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采用問題導向、理論聯系實踐、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最終實現科技寫作表達能力和綜合科研素養的提升。
1? 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
課程能夠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一個關鍵要素在于增加師生的互動和交流,特別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面對面交流與溝通。但根據現有的課程體系設置特點,要實現20人左右的小班授課幾乎不可能。因此,必須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課外與課內、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授課過程分為課前自學與反饋、課堂講授與討論、課后交流與提升這三個階段。運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在線學習和討論,使老師及時獲得學生反饋,實現師生順暢的互動與交流;通過云文檔在線協作,實現在文稿階段的交流與互動。并總結學生在當前寫作階段具有的共性問題,在課堂上統一討論解決提高教學效率。
2? 劃分課題小組
教師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無法監督到每一個人的學習進展,所以可以將學生以5~6人為單位分成學習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組織并監督同組同學的課下學習及課上討論。每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學習資源的收集整理,之后在小組內進行資源的共享,促進小組成員共同進步的同時,也能減少每位同學的負擔,還可以鍛煉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此外,組內的成員也可以進行作業的互相評閱實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 采取組合教學
課程采取教學團體共同授課的方式,依據每位教師擅長的領域進行組合教學。教師團體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類是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此類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雄厚,可以指導學生們進行“課題研究”“寫作規范”“自信答辯”等專題的學習。第二類是英語基礎水平較好,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青年教師。此類型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且自身正處于學術上升期,自身進行科技寫作的機會較多,對于“論文撰寫”“文獻檢索”和“結果分析”等專題都有自己的技巧,適宜就這些專題對學生進行教導。不同類型的老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有針對地進行備課,這樣可以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也能讓學生們體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提高學生們上課的興趣。
(三)? 考核體系的改革
全方位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不僅能夠合理有效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監督和評價,而且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實踐的經驗來看考核方式見表1,課程考核采取課前預習5%+平時成績(學生出勤、隨堂表現、團隊協作)25%+實踐訓練30%+結課考核40%的考核結構比較合理。進行科技寫作需要較好的自學能力,所以在課程考核的內容中添加了5%的課前預習環節,督促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這一方面能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上課的內容提升教學效果,一方面能鍛煉學生們的自學能力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本科生的課程學習不能單純地只是進行知識的學習,也應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所以考核學生們的平時表現也很重要,這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擁有良好的社交關系。此外,進行課程學習也需要完成相應的課后作業,這有利于讓學生鞏固上課學到的內容,所以這一部分需要在整個考核體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最后的結課考核則是重中之重,通過這一部分的考核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學生們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這一套課程考核體系能夠將能力培養這一重點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且通過考核評價體系也能進行教學效果的追蹤,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 結束語
科技寫作(中、英文)訓練是一門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基礎課程,課程不僅對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的科技寫作內容有所幫助,同時也能為學生在本科畢業后攻讀碩士或者博士甚至參加工作所需科技寫作打好基礎。因此,必須要不斷地摸索和實踐課程改革道路,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以達到提升學生的科技寫作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的目的。
本文針對教學過程中發現的現有問題,提出了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體系三個方面進行改革的舉措,力求解決學生們學習過程和課程自身存在的問題。讓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論文撰寫的規范,能夠獨立地查閱文獻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期望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真正達到培養新工科背景下“雙一流”本科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靳江艷,方憶湘,劉振宇.工科專業科技溝通與寫作課程建設思考[J].科技資訊,2021,19(23):118-120.
[2] 郭振威.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與交流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90-91.
[3] 施偉龍,郭峰.高校《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3):280-281.
[4] 彭志偉,張元波,徐斌,等.研究生科技寫作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7(31):150-153.
[5] 張宴,任洪強.基于OBE理念的科技文獻閱讀與寫作課程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38):87-90.
[6] 胡煥成,張戰運,陳自盧,等.《科技論文寫作》在化學類專業本科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為例[J].廣東化工,2021,48(4):150-151.
[7] 謝賢安,范曉寧,陳祖靜,等.林學專業大學生“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的教改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1(2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