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文濤 陳丹 張海夫
摘要:民主是人類社會歷經千百年探索形成的政治形態,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法蘭西內戰》作為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教訓的經典原著,闡述了社會公仆思想的深刻內涵,論證了廉價政府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認為無產階級建立并掌握新的國家機器是客觀規律發展的結果。其中的國家治理包括由資產階級政權到無產階級政權的政治建設,由個人私有制到公有制的經濟建設,由封建到科學的精神文化建設。其民主思想對于我國當代社會價值的啟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建引領作用;尊重人民主體性,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視精神層面的教育,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引領主流意識形態,促進國家和社會治理良性互動。這是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由科學走向現實的關鍵一步。深入闡釋如何防止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廉價政府轉變為人民政府,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三個主要核心問題,貫徹踐行人民至上理念,能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提供價值遵循與實踐指南。
關鍵詞:《法蘭西內戰》;人民;政府
中圖分類號:A811;D0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6-0025-04
Abstract: Democracy is a political state that has evolved over centuries of human societys exploration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As a classic original work to summarize the lessons of the Paris Commune,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elaborates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idea of social servants, demonstrat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eap govern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argues that the proletariats establishment and mastery of the new state apparatus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 laws. State governance include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from bourgeois regime to proletarian regime, economic construction from individual private ownership to public ownership,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from feudalism to science. The ideas of democracy have the following implicature for our contemporary society value: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role of Party building; respecting peoples subjectivity and perfecting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whole proces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t the spiritual level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talents for modernization; and leading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o promot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ance of the society. This is a key step in the evolution of Marxist democratic ideas from science to reality.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how to prevent social servants from becoming social masters, how to transform a cheap government into a peoples government, and how to modernize state governance,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peoples supremacy, can provide a value-based and practical guide for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Keywords: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people; government
民主是人類社會歷經千百年探索形成的政治形態,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法蘭西內戰》作為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教訓的經典原著,是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由科學走向現實的關鍵一步。深入闡釋如何防止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廉價政府轉變為人民政府,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三個主要核心問題,貫徹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提供了價值遵循與實踐指南。
一、《法蘭西內戰》中社會公仆思想的深刻內涵
以社會公仆為主體視角解讀《法蘭西內戰》的民主思想理念,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闡述一個新生無產階級政權如何在被資本主義包圍的情境下,選拔、執行、監督社會公仆。
(一)公仆到社會公仆的發展過程
在社會公仆的發展過程中,“公仆”的本質內涵在不同時代被賦予不同的意蘊。古希臘時期,公仆是作為國家統治者即“掌權的人”,以一種俯視的態度出現。文藝復興時期,但丁將“公仆”視為人民的代表,國王理應是人民的公仆,但此時的人民范疇中不包括奴隸。馬克思在對公仆本質有深刻了解的基礎上,闡述了“社會公仆”的思想,從“公仆”到“社會公仆”的發展,是代表主體廣泛性的增強,代表意義深刻性的提升。不再以掌權者的角度審視人民,而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人民服務;不再是少數人的民主,而是以大多數人的意志為出發點,以增進人民福祉為目的來提供公共服務。
馬克思雖在《法蘭西內戰》中多次提到“社會的公仆”“社會的勤務員”這類的詞語,但始終沒有系統概述“社會公仆”的定義。這并不影響我們對社會公仆的認識理解,社會公仆是馬克思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以社會的視角界定無產階級社會下國家公職人員的職責性能。“只有工人階級才能以‘公社這個字眼表達。”[1]101社會公仆作為中間機構的執行者,一邊連接著人民,一邊銜接著社會,平衡調節著人民與社會的關系。
(二)如何防止“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對“社會的勤務員”的描述,實質上就是對社會公仆的思想的歸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對社會公仆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點,社會公仆是通過普選產生的。票選的民主,才是真正的人民自治。“從根源來講,社會公仆與無產階級同根同源,二者都是人民選舉出來深受人民信任的先進力量”[2]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重要標志。公社所有工作崗位都由普通工人組成,公職人員可隨時罷免,這一特性使公社的公職人員不再是特定階級的捍衛者,而是服務于全體人民的社會公仆。第二點,社會公仆需要具備較高素質。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有極強的責任心,廉潔性和無私性。為保持社會公仆的純潔性,公社規定公職人員的薪酬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收入。此外,公社還廢除了特權制,禁止社會公職人員兼職兼薪。第三點,社會公仆需接受人民的監督。巴黎公社是人民的政府,權力屬于人民,因此國家及其政府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理應接受人民的監督。公社中央委員會明確規定:市政議會的委員要不斷接受輿論的檢查、監督和批評。為此,巴黎公社專門成立群眾監督委員會,民眾可通過書信等形式對公社進行監督。這樣一來,既消除了國家在人民心中的神秘性形象,保證了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同時也約束了國家及政府公職人員的日常行為,有效預防社會公仆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二、《法蘭西內戰》中廉潔政府的啟示
(一)打碎舊國家機器,建立新國家機器
國家建立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社會階級成員的共同利益。資產階級依仗自身階級優勢,制定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的政策,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舊的國家機器集中力量建立了龐大的常備軍,制造了大批國家的寄生蟲,產生了巨額國債,無產階級生存環境每況愈下。面對舊階級的壓迫,無產階級所展現的頑強生命力和革命徹底性,促使暴力推翻資產階級,這也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將巴黎公社視為一種初期的理想的已經成實際的政府模式,“公社是帝國的直接對立物。”[1]130巴黎公社運動劍鋒直指國家這一“社會的超自然的怪胎”,這次革命不是國家政權在利益階級的轉移,而是人民為了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會生活的行動,為了粉碎舊的國家機器而進行的革命。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有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統治的社會使命,但在條件尚未成熟之際,國家是需要階段性存在的,“把集權化的、組織起來的、竊據社會主人地位而不是為社會做公仆的政府權力打碎”[1]102,無產階級建立并掌握新的國家機器是客觀規律發展的結果。
(二)廉價政府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
廉價政府最初是由資產階級提出來的,資產階級利用“廉價政府”名頭,騙取人民信任。資產階級實質是掌權者搜刮財物、欺壓百姓的工具,是一切巨額國債和苛捐重稅的溫床。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廉價政府以保持行政機構效率性為目的,盡可能地減少政府行政部門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中的費用和成本,以便于將更多的資金用于社會建設與服務民生。只有在這樣一個“廉價的政府”中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仆。從《法蘭西內戰》中可探尋,馬克思所認同的“廉價政府”具有四個特性。首先,組成廉價政府的政黨必須是無產階級政黨,政府必須是人民的政府,人民一定要當家做主,這體現了民主性。其次,“廉價政府”的提出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上,保護工農在內的一切無產者,這體現了階級性。再者,公社取消了兩項最大的開支,即常備軍和官吏,組織結構精簡,開支得以控制,使廉價政府具有效率性。最后,低政治成本、低經濟成本,消除官員特權,打擊貪污腐敗,增強政府的服務意識造就了政府的廉潔性。
“廉價政府”到“廉潔政府”的轉變是時代發展賦予的豐富內涵。廉潔政府更注重精簡優化政府程序,穩抓廉潔廉政工作風氣。1939年洛川會議提出“改造舊政權,建立廉潔政府”目標,我國所推行的“簡政放權”是馬克思“廉價政府”理論時代化的發展成果。“簡政放權”的開展,使政府組織架構精簡化、政府程序運行合理科學化、政府工作事項高效化、政府公職人員服務規范化。人民政府與廉價政府、廉潔政府一脈相承,是在繼承前者優點的基礎上,注入時代精華,是政府在新時代的新詮釋、新內涵。
三、《法蘭西內戰》中國家治理的啟示
巴黎公社掌握新的國家機器的核心是人民管理制。公社本身的偉大之處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它實施的每一項措施顯示著它“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握的爭取的趨勢”。《法蘭西內戰》中,巴黎公社在政治、經濟、精神文化方面的治理措施,給予了我們諸多啟示。
(一)由資產階級政權到無產階級政權的政治建設
民主的發展與國家治理相生相伴,相互作用,落到實處的民主能夠更好地促進國家治理效能,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能夠更好促進民主的發展。在《法蘭西內戰》中,巴黎公社通過普選制度真正做到了把選舉權交到人民的手中。我國所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展現了真正的民主,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愿望。巴黎公社對于城市以及農村的民主治理十分重視。“公社應該成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常備軍在農村地區也應該由服役期限極短的國民軍來代替。”[1]61農村民眾在精神上、行政上受各省主要城市的領導,讓城市工人成為農民階級利益的天然代表者。這種自然而然的地方自治,與中國實行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異曲同工之妙。基層黨組織利用基層優勢,在精神和思想上緊密聯系群眾,與民眾心聲相連,傾聽民眾訴求。
(二)由個人私有制到公有制的經濟建設
私有制在馬克思著作中所占據的篇幅不小,幾乎談及共產主義,絕不會繞開私有制。《共產黨宣言》中“消滅私有制”是指消滅資本主義中具有剝削性質的私有制。一般私有制不需要刻意地去消滅,它會因為適應不了新時代的發展而自動解體消亡。“公社工人協作社最初建立的目的是把原來屬于資本家的生產資料順利轉移到無產階級手中,使無產階級在經濟上掌握主動權。”[3]公社工人協作社在處理資產階級資產的時候,人性化地保留了企業主獲得補償的權利。這與我國1954年至1956年底實行的和平贖買政策十分相似,其最終目的就是把資產階級經濟改造成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無產階級經濟模式。此外,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關于建立合作社的措施,用自由聯合的勞動條件取代了原來受壓迫的勞動條件;通過改變分配方式,建立新生產組織,來擺脫原有的社會生產形式,發展無產階級經濟。
(三)由封建到科學的精神文化建設
公社為使教育擺脫宗教的捆綁束縛,科學擺脫階級偏見和政府權力的桎梏,曾下達過兩次政教分離的政令。公社首先是在肅清教育環境方面狠下功夫,下令取締學校一切宗教迷信活動和設施。其次,公社普及免費義務教育。“農民的兒子和財主的兒子”擁有平等且免費的受教育權,公社承擔學校學生的學雜費,并禁止教師和學校以任何理由斂財。再次,為全面促進人的發展,公社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倡導開辦各種職業學校,使兒童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同時能夠學會一門技術。最后,在建設無產階級教師隊伍時,提高了教師物質待遇和政治地位。與如今的教育改革政策相比,巴黎公社關于教育改革的政令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政令中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正確方向與原則。
四、《法蘭西內戰》民主思想對于我國當代社會價值的啟示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強黨建引領作用
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發展的方向取決于哪個階級屬性的政黨掌握政權。歷史的教訓證明,無產階級的曙光只能由自己的政黨領導,政黨內部的聲音必須與人民利益一致。而如何成為一個科學、成熟而又先進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永恒的課題。無論國內外形勢如何復雜,中國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4]。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的改革進程中,“黨建引領已成為推動多方主體協同共治和提升基層治理體系整體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5]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只有從黨的自身出發,才能更好地鞏固黨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全黨全國上下一心。
(二)尊重人民主體性,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
進入新時代,我國對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構建更趨于科學。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圍繞著人民當家做主,展開國家各項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國式民主能夠發展到如今這種境況,也是在前人的經驗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批判繼承。如今,建黨已百年有余,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現在走的這條道路雖是前人未曾踏足,卻是正確而科學的。中國法律的不斷修訂完善,說明民主理念在不斷地走向成熟,在不斷地克服民主各個程序、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問題時,民主理念終將貫穿整個社會。
(三)重視精神層面教育,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巴黎公社一系列民主教育措施,雖然因為各種原因實施時間或短或無,但其歷史意義極為深遠。馬克思諸多著作明確禁止宗教勢力介入文化教育領域。所以,我國雖然對待宗教的態度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群眾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但也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性,重點尊重人成長的客觀規律,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培養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時代青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通過接受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出一批又紅又專的國之棟梁,建設中國式現代化。
(四)引領主流意識形態,促進國家和社會治理良性互動
在對一個國家和社會進行治理的過程中,主流意識形態的正確引領,能有效促進社會團結與穩定,而社會環境的穩定又能夠促進民主的發展。鑒于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中國面對各種風險,要加強黨的純潔性,保證黨對宣傳思想活動的全面領導;警惕任何形式(如網絡社交、文化輸出等)的錯誤意識形態的入侵,提高思想辨識度,培育理性思維。意識形態對國家與社會的穩定有積極作用,是增強社會共同體意識的主抓手。因此,只有將意識形態宣傳工作做好,才能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發展,為國家實現長治久安奠定重要基石。
五、結束語
“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和標志,發展民主,要推動社會向著自由、平等、公正、文明、團結、和諧的方向前行。”[6]世界各國在民主實踐路上既面臨“民主過剩”,也面臨“民主失色”。馬克思所指的“社會的勤務員”從深度和廣度上拓展了社會公仆的內涵,社會公仆在“廉價政府”中各司其職,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高效簡潔又合理的運轉模式使得無產階級在掌握國家機器后,發揮出最廣泛真實民主的作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民主是不可或缺的主題,始終貫穿于社會發展的始終。中國基于本國國情,厘順“民主之惑”,廓清“民主迷思”,回答“民主之問”,展現了新時代下的大國擔當。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模式和特征,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法蘭西內戰[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王力,閆妍.馬克思《法蘭西內戰》中的社會公仆思想探賾[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9(3):33-36.
[3]鄧楠楠,羅小青.《法蘭西內戰》的國家治理意蘊及當代價值[J].實事求是,2021(2):65-71.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5]黃曉春.黨建引領下的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J].中國社會科學,2021(6):116-135,206-207.
[6]《中國的民主》白皮書重要語匯漢英對照[J].中國翻譯,2022(1):1-12.
作者簡介:赧文濤(1999—),女,傣族,云南昌寧人,單位為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陳丹(1996—),女,漢族,新疆昌吉人,單位為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通信作者:張海夫(1968—),男,漢族,河南新蔡人,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責任編輯: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