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鵬宇


在民國檔案修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件來自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前身——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文華圖專)校長沈祖榮先生的復函(圖1),是回復甘肅農業大學的前身——國立獸醫學院的,公文格式標準,書法結體嚴謹,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一氣呵成,距今已有75年。
此函件是標準的民國公文格式,舊式公文沒有標點,筆者加了標點之后的正文內容如下:
貴院酉教字一八號公函囑介紹本校畢業生一人前來貴院服務,查本校畢業同學均已就業,目下無適當人選。當特為留意,嗣后如有愿來西北工作者當飛函奉介,準函前由相應函復即希!查照為荷!
案準是舊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來文的起頭用語;國立獸醫學院是復函對象,即之前來文單位;落款為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校長沈祖榮啟。
根據這封復函的內容,我們找到了去函“酉教字十八號”的底稿(圖2)。
文別為公函,送達處為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彤”為盛彤笙院長的簡稱,擬稿時間為十月十八日,發文號為“酉教字十八號”;事由為:函請介紹貴校具有圖書管理學經驗者來任本院圖書室主任,并盼先期惠復由。筆者加了標點符號的正文內容如下:
查本院初創伊始,對圖書室主任一職尚乏人充任。素仰貴校人才輩出,至希惠予紹介一人,須具有圖書管理學經驗,能作西文書籍編目,并愿來西北服務者,所需到職旅費當由本院供給,薪酬視資歷而定,刻本院系一級待遇,并供給宿舍及家具。統希一一轉告,并盼先期惠復為荷!
來往函件的背景
從圖2的擬稿時間可以發現,去函擬稿時間為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十八日,此時,國內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獨立獸醫學院——國立獸醫學院創立不滿一年時間,院長是我國著名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中國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盛彤笙。建院伊始,盛先生就立志要將國立獸醫學院建成世界一流學府,在《國立獸醫學院校刊》的“創刊詞”中說到:“學府之必要條件有三:完備之圖書儀器其一,良好之師資其二,優美之學風其三”[1]。說明他對圖書儀器工作非常重視,建一流學府就需要一流人才,圖書管理人才也不例外。當時學校有大量西文書目,需要一位既懂西文又懂圖書編目的人才來擔任圖書室主任一職。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當時已經享譽國內外的文華圖專。盛院長想從該校招攬一位具有圖書管理學經驗,能作西文編目,愿來西北服務的人,來擔任國立獸醫學院圖書室主任,并提供很好的薪資待遇,到崗就享受一級待遇并提供宿舍及寢具,足見盛彤笙院長對圖書館專業人才的重視。因此有了圖2這封言辭懇切、殷殷期盼的去函。
而此時,在戰火中飽經風霜的文華圖專,自重慶遷回武昌未滿一年,從圖1復函所用的稿紙都能看出文華圖專的滄桑。稿紙上印刷的校址為重慶江北相國寺唐家橋文華園,說明稿紙是抗戰開始后西遷重慶時期印制的,而這個校址也并非文華圖專在重慶的最初校址,是最初借用的曾家巖求精中學校舍慘遭日寇兩次轟炸毀于一旦之后,沈祖榮校長歷經千辛萬苦才重新購到的校址[2]。而其旁邊加蓋的“武昌曇華林街十號”這個校址是文華圖專初建時的地址,由于抗戰時期被日寇轟炸,損毀嚴重,返回武昌后只能另尋他址,最終遷至武漢高家巷崇福山街二號,直至1953年9月整體并入武漢大學搬至珞珈山下[3] [4]。
從圖2去函底稿和圖1復函的時間可以發現,國立獸醫學院民國三十六年十月十八日擬稿后發出,到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就已收到復函。在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復函的速度可以說非常之快,說明沈祖榮校長非常重視。復函中寫到“查本校畢業同學均已就業,目下無適當人選”,印證了很多文章中提到的事實,即文華圖專的畢業生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為文華圖專只招收大學肄業兩年的學生,招生起點非常高,校內的外籍教授和海歸教授都是英文授課[5],學生英文功底非常扎實,又特別注重學生實踐,所以畢業生的自身綜合素質過硬,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就業工作由沈校長親自負責,畢業前會和每位學生親自談,反復衡量畢業生的就業意愿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使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都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形成良好口碑;很多校友都在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擔任館長或主任等重要職務,相互介紹推薦工作,因此拓寬了就業渠道,所以畢業生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6],故目下無適當人選就再正常不過了。但沈先生并沒有徹底回絕盛先生,“當特為留意,嗣后如有愿來西北工作者,當飛函奉介”幾句話充分說明了沈先生對來函事由的重視,對畢業生就業意愿的尊重,以及對來函者的理解和支持。
啟示
一封75年前的函件,讓我們看到了民國時期兩位校長的“對話”,雖然專業領域完全不同,但他們身上有很多共同的精神品質,值得敬仰和學習。
首先,他們都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民族責任感、高度的歷史使命感,都以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為己任。1917年,沈祖榮先生從美國學成歸國,通過對國內圖書館的調查,認為國家要富強,就要提高國民素質,而圖書館的作用正在有助于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圖書館是教育的補充,如果沒有圖書館,中國的教育就不能擴大、不能提高、不能豐富、不能扎實[7]。1938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獲得德國柏林大學獸醫學、醫學雙博士學位的盛彤笙先生留學歸來,先后在西北農學院、國立中央大學任教,后又繼續西行,只身來到當時軍閥盤踞、交通閉塞、封建勢力猖獗的蘭州,創辦我國第一所獨立的獸醫學院,希望以此為契機改變國民食物結構,讓國人多吃肉多喝奶,增強體質[8]。他們留學期間看到了差距,衷心希望祖國強大起來,并愿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正是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他們義無反顧地回國,投身祖國科學、教育事業。
其次,他們辦學艱辛,但初心不改。文華圖專的校歌歌詞中有這樣幾句:“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智慧服務群儔,愿同學,勤研究,立功立言不朽。親愛精誠團結,為國為民奮斗”[9];國立獸醫學院校歌中有這樣幾句歌詞:“我們要以青天為幕,大地為營,風餐露宿,不避艱辛,我們要手腦并用,深入農村,廣施仁術,澤被蒼生”。短短幾句就能看出兩位校長心系蒼生,服務社會的辦學初心。
文華圖專始建于19世紀20年代,直至1953年并入武漢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近三十年間,沈祖榮先生帶領文華圖專幾經輾轉,顛沛流離,飽受戰火洗禮,不改辦學初心和人才培養宗旨,不忘“智慧與服務”的校訓,保持胡慶生、毛坤、徐家麟等圖書館學家這樣的一流師資,高起點招生,注重學生實踐,為我國培養了高質量的圖書館學專業人才。文華畢業生遍布各大公共圖書館和高校,成為我國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教育發展的中流砥柱。即使在艱難的抗戰時期,依然在重慶開展巡回文庫為社會服務,舉辦檔案短期訓練班服務戰時政府各機關。并于1940年增設檔案管理科,成為最早的,也是新中國成立前唯一一所開辦檔案管理學教育的學校[9]。
國立獸醫學院始建于1946年,地處西北的蘭州更是軍閥盤踞,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社會動蕩。剛剛起步的國立獸醫學院,經費奇缺,校舍緊張,教學及實踐所需圖書、儀器、設備、實驗動物嚴重匱乏。作為院長的盛彤笙在如此艱難的辦學環境下,仍然為學校爭取一流的師資,先后請來了陳之長、胡祥璧等知名獸醫學家來校任教。同時堅持經世致用的辦學宗旨,尤其注重學生實踐,對學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不遺余力。很多畢業生扎根西北牧區,默默為祖國畜牧獸醫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有些繼續科學研究道路,成為知名的獸醫學家。迄今為止,以國立獸醫學院為基礎的甘肅農業大學在畜牧獸醫方面已培養出四位中科院院士。
兩位校長畢生都獻給了祖國科學、教育事業。他們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一流人才為社會服務。新中國成立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帶領學校投身新中國建設事業。他們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和學習,而這份75年前的檔案則是一份很好的見證。
參考文獻:
[1] 盛彤笙,創刊詞,國立獸醫學院校刊[J],1949(1).
[2] 瞿成雄,查啟森,文華圖專重慶辦學實錄,圖書情報知識[j],2010(5).
[3] 文華精神 薪火相傳,http://www.gsau.edu.cn/info/1057/11025.htm, 2020年2月23日.
[4] 彭敏惠,從文化公書林到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分館,圖書與情報[J].2015(6).
[5] 柯愈春,文華市長訪談錄,圖書情報知識[J],2010(4).
[6] 梁建洲,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畢業生就業的優越條件,圖書情報知識[J],2007(11).
[7] 謝灼華,特點和影響:20世紀上半頁的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圖書情報知識[J],2009(1).
[8] 胡云安,陳貴仁等,遠牧昆侖——盛彤笙院士紀實[M],蘭州:讀者出版集團:2011:14序.
[9]? 梁建洲,梁如.我國圖書館學、檔案學專業教育的搖籃——記武昌文化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四川圖書館學報[J],1996(5).
作者單位:甘肅農業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