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陳曉慶 陳誠 張烽

【關鍵詞】腰椎間盤囊腫;顯微鏡;囊腫切除術;中老年女性
中圖分類號:R681.5+7文獻標志碼: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08.019
腰椎間盤囊腫(lumbar discal cyst,LDC)為椎管內硬膜外囊腫,是臨床上一種罕見的脊柱病變,與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兩者很難鑒別并且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筆者收治中老年女性腰椎間盤囊腫1例,腰椎增強MRI檢查考慮椎間盤囊腫可能。擇期行顯微鏡下腰椎椎板開窗椎間盤囊腫切除術,術后患者右下肢癥狀減輕。現報告如下。
1病例介紹1.1臨床資料患者杜某,女,57歲,因“腰痛4個月,加重伴右下肢疼痛1月余”入院。入院前腰椎CT平掃檢查示L5/S1腰椎間盤向右后方突出(見圖1A)。入院后專科查體: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右下肢肌力4級,活動受限,右側臀部、小腿后側皮膚感覺稍減退。余無明顯異常。入院后腰椎MRI檢查示L5/S1右側椎管內結節(見圖1B、1C)。腰椎增強MRI檢查提示椎間盤囊腫(見圖1D)。綜合患者病史、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考慮為腰椎間盤囊腫。遂完善其余相關檢查后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下行顯微鏡下L5/S1椎板開窗椎間盤囊腫切除術。
1.2手術方法麻醉生效后,翻身,使患者呈俯臥位。使用C形臂X線機透視,對L5/S1椎間隙進行定位,并在背部做好體表標記,消毒鋪單后,取后正中切口,在標記處兩邊各延伸約2 cm,依次切開皮膚皮下。調整放置手術顯微鏡系統,用槍狀咬骨鉗咬開L5右側椎板及部分關節突關節,用咬骨鉗減壓至椎管外緣,向內側拉開硬膜囊和神經根,術中見L5/S1間隙右側硬膜囊與神經根之間,見一囊樣腫物,表面有血管,硬膜囊受壓(見圖1E)。術中請神經外科醫師會診后建議常規分離并摘除腫物,留取標本。選用小號槍鉗擴大神經根管,將S1左側神經根向右牽開。分離周圍粘連組織,見暗褐色液體流出,反復沖洗。見囊腫與椎間隙相通并有部分髓核組織突出。繼續取出椎間盤內髓核組織,留取標本送檢。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沖洗。用雙極電凝止血后在切口周圍放置負壓球1枚,相關核對無誤后逐層關閉切口。術畢,手術順利,患者安返病房。術后患者訴腰部及右下肢疼痛減輕。病理診斷:(椎間盤囊腫)纖維組織伴變性,另見纖維軟骨(見圖1F)。
2討論
腰椎間盤囊腫是臨床上罕見的一種脊柱旁的病變,CHIBA等[1]日本專家于2001年將其命名為腰椎間盤囊腫。本病發病的危險因素為亞洲人種、年輕男性、活動頻繁等[2]。本例患者初次出現腰部及右下肢癥狀為56歲,發病年齡相對較晚,且為女性,這在國內外的報道中比較少見。本病誘發因素為手術及創傷,其主要發病部位為L4/5椎間盤和L5/S1椎間盤,由于L4 /L5和L5/S1椎體活動度相較于其他椎體來說更大,因此該部位的腰椎間盤極易發生退變,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特別是患者在遭受外傷或者接受過手術之后,會逐漸形成囊腫,囊腫內通常含有無色或黃色清亮液體或黏性膠凍狀物質[3]。本病發生機制暫不明確,近來高文碩等[4]研究發現腰椎間盤囊腫的發生與纖維環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等因素的關系最為密切。
本病臨床表現與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椎管狹窄等臨床常見病類似,故易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等常見病。當囊腫內液體由于某種原因急劇增多時,會發生與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相似的腰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性疼痛和(或)肢體麻木以及受累神經根支配區皮膚淺感覺減退,下肢肌力減退及反射改變等臨床表現[5]。術前單純的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等方法很難將其與上述疾病相鑒別。因此我們常常借助于影像學特別是MRI的檢查,MRI診斷椎間盤囊腫效果較好,成像清晰。由于椎間盤囊腫內含液體,故腰椎MRI可以清晰顯示椎管內存在一透亮類圓形囊腫,此為本病最突出的特征及主要的診斷依據,也是鑒別診斷的主要依據。但是也有蛛網膜囊腫甚至椎管腫瘤的可能[6],這就需要我們在臨床上借助于術前查體及攝片、術中探查、術后病理檢查等方式進行綜合判斷。
對于椎間盤囊腫的治療,光靠保守治療通常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患者常常要接受開放手術治療,即椎板開窗椎間盤囊腫切除術。本研究借助手術顯微鏡系統,椎板開窗腰椎間盤囊腫切除術是治療腰椎間盤囊腫的常用術式,具有術野清晰、切口小、出血少、照明條件佳、時間短的特點。顯微鏡下椎板開窗減壓術治療腰椎間盤囊腫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它能夠在屏幕上對手術切口進行放大并實現良好的照明。在此基礎上,術者可以對受壓神經根進行充分及精準的減壓,并且顯微鏡下使用雙極電凝可以做到術中精準止血,最大限度避免手術中的操作失誤及損傷其他周圍組織。這樣可以減少并發癥,加快術后康復,尤其適合合并其他疾病、年老體弱的患者[7]。術后患者訴右下肢及腰部癥狀減輕,療效較好。術后5天患者恢復可,無特殊不適主訴,予以出院。術后5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發現下肢及腰部癥狀未見復發,手術效果較好。目前國內也有高成等學者[8]采用椎間孔鏡的微創技術來治療椎間盤囊腫,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囊腫是一種罕見的脊柱病變,目前發病機制不明,它可以通過術前影像學檢查、術中探查以及術后病理學檢查得出明確的診斷,顯微鏡下手術治療效果好,預后佳。參考文獻[1] CHIBA K, TOYAMA Y, MATSUMOTO M, et al. Intraspinal cyst communicating with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the lumbar spine: discal cyst[J].Spine,2001,26(19):2112-2118.
[2] AYDIN S, ABUZAYED B, YILDIRIM HETAL. Discal cysts of the lumbar spine: report of fiv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ur Spine J,2010,19(10): 1621-1626.
[3] 鄭欣,邱勇,錢邦平,等.腰椎間盤囊腫1例報告[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1):1051-1053.
[4] 高文碩,鮑劍航,許錦超,等.腰椎間盤囊腫的研究進展[J].中醫正骨,2022,34(1):63-65,68.
[5] 童杰,劉社庭,胡文軍.腰椎間盤囊腫1例[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7):6708.
[6] 鄭炳鑫,趙煥利,陳曉亮,等.腰椎間盤囊腫伴突出2例報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2):190-192.
[7] 盛悅航,李晶,耿明皓,等.顯微鏡輔助下椎板開窗減壓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研究[J].農墾醫學,2021,43(5):422-426.
[8] 高成,孔鵬,汲長蛟,等.椎間孔鏡下治療腰椎間盤囊腫1例報告[J].實用骨科雜志,2020,26(10):951-954.
(收稿日期:2022-06-20修回日期:2022-08-25)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