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 胡 博 葛愛英
航空類高等院校在“黨建+”工作中“踐行航空報國初心 擔當立德樹人使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高等院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經驗做法的梳理和總結,以“無損檢測”專業的發展建設為載體,研究“踐行航空報國初心 擔當立德樹人使命”的實踐。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結合無損檢測專業特色,形成了“三提升”的工作機制。通過一系列重點工作舉措,在先鋒表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產學研用和對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
江西是新中國航空產業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致力于航空產業的跨越性突破。南昌航空大學以航空工業發展需求為辦學特色和導向,實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高校職能,建設工科優勢突出、航空特色鮮明的高等院校。1979年開始籌建無損檢測專業,專業設立之初,旨在服務軍工武器生產,從創建之始便賦予了專業辦學服務國防、服務航空的特質。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建設,始終堅持以無損檢測為特色,聚焦國家重大工程的質量控制與安全評價技術,服務航空和國防工業,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方法門類最全的無損檢測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依托無損檢測專業成立了教工黨支部,進入新時代,這些要素為黨支部的建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專業辦學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烘托了濃厚的發展氛圍。
立德樹人是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南昌航空大學是航空特色鮮明的高等院校,無損檢測專業是高等院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特色、專業特色、行業特色有機結合起來,充分依托專業的發展建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具體化為“踐行航空報國初心 擔當立德樹人使命”。
新時代為高校院系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結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地高校涌現出一批典型的新經驗新做法,對此作出一些總結和梳理。從實踐層面和實證角度,對高等院校開展主題教育的狀況有整體的宏觀把握,探尋工作規律,并結合江西地域工業發展特色和南昌航空大學及無損檢測專業的實際,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路徑。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提出“必須完善和發展黨內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強調“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落實落地”。因此,各地高校開展了長效機制研究。構建長效機制,有助于強化高校黨員的理論武裝和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為更好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高校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結合“立德樹人”開展相關實踐的創新做法,除了一般性的理論研究,結合高校、學科、專業的實際特點開展并落實主題教育的成果,是較為突出的實踐做法。例如: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肩負起空天報國的歷史使命,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進程中踐行忠誠與擔當。四川農業大學深入挖掘紅色校史,弘揚新時代“川農大精神”和川農大紅色文化,充分發揮了高校紅色檔案工作的育人功能。哈爾濱工程大學“以國防需求為第一使命,以人民滿意為第一標準”的大學精神,繼承和發揚“哈軍工”優良傳統,建設船海核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1.工作機制。依托無損檢測專業成立教工黨支部,在“踐行航空報國初心 擔當立德樹人使命”的道路上,進行了相關工作機制的建設。支部所屬上級黨組織建立了“一個統領、兩級協同、三大抓手、四個起來、五個到位”的工作運行機制。支部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創建了融、建、帶、創、凝“五步黨建工作法”。“融”是黨政齊抓共管,黨建業務深度融合開展。“建”是突破傳統支部建制,將支部建在學科、重點項目和科研團隊上,與行業企業開展支部共建。“帶”是一級帶一級,落實“黨委—總支—支部—黨員—群眾”層級工作責任制。“創”是黨員教師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在教學科研以及學科競賽領域爭創佳績。“凝”是及時總結黨建工作形成工作案例,不斷凝煉經驗和特色。結合無損檢測專業特色,形成了“三提升”的工作機制。
(1)學習理論強武裝,提升制度執行力。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加強宣傳教育。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總結”,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堅持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主題黨日等制度。
(2)選優配強領頭雁,提升示范帶動力。支部書記具有高級職稱,是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青年),是學科和專業骨干成員。支委班子均為博士和業務能手。支部書記和支委均參與系部重點業務(如人才引進政治審查)的決策與管理,強化黨支部對專業和學科建設的領導。支委班子能夠發揮表率作用,團結師生、依靠師生,使黨支部成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3)創建共建新模式,提升航空服務力。支部堅持貫徹“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和無損檢測專業的航空特色優勢,以“專業優勢創支部特色”、“全員聚焦引學科發展”、“支部共建顯服務能力”為抓手,實現了黨建業務雙融雙促,重點聚焦航空報國精神引育、航空背景科研難題攻關和航空企業工程技術服務。
2.工作舉措。(1)加強黨的理論學習,扎實做好主責主業。①優化學習形式。帶動黨員主動學理論、樂于悟原理;帶“活”三會一課,把枯燥的三會開得生動有趣,古板的黨課上得鮮活靈動;以奉獻日、服務日、學習日為基調,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列出志愿服務、紅色教育、知識競賽等活動清單。用“巧”學習強國平臺,豐富知識、知曉大事,超過半數同志每天滿分學習,全部同志達到每天最低三十分,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②強化工作領導。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為本支部黨員,定期到支部講黨課、加強理論、專業及學科指導。學院黨委書記,黨委委員、院長先后聯系本支部,加大對支部工作指導力度,保障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專業辦學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支部書記兼學院紀檢小組成員,參與全院紀檢監督工作,將紀律挺在專業建設業務的前面。③加大宣傳力度。聚焦一線師生,圍繞黨的建設、師德師風、教學科研、學科發展、項目攻關等領域集中報道黨員先進事跡、師生奮斗優秀案例、工作進展等。近年來,在不同層面的媒體上發表各類報道百余篇,積極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大力弘揚正能量。④注重人文關懷。通過開展談心談話、黨員志愿者服務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慰問困難教職工和黨員、黨外人士的團結統戰工作等,優化教師成長環境,真情關愛師生群眾,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戰斗在教學科研一線的普通教師“掃除”障礙。
(2)創新黨建工作方法,黨建業務雙融雙促。①學習黨史凝共識。從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到常態化學習,從黨員骨干講黨課到策劃黨支部共建興國紅色研學實踐活動等系列“學、思、踐、凝”等環節,激勵支部全體黨員勇于擔當作為,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和專業學科建設共識度。②選優配強夯堡壘。對照“雙帶頭人”建設標準,選拔群眾基礎好、業務能力強的骨干擔任支部書記和支委,參與系部重點業務的決策與管理,均能夠發揮表率作用,使黨支部成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③注重思政育人才。利用無損檢測行業特色,通過“航空報國、卓越精工、大國工匠”等課程思政主題,推進本專業所有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揮優秀黨員名師、老教師在教學、學術和行業領域的傳幫帶作用,重點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積極做好人才培育和儲備。④全員聚焦謀發展。支部全體黨員作為中堅力量,主導學科平臺規劃與建設,籌建了四個行業特色實驗室,對江西省一流學科、國防特色學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形成了強有力支撐,實現黨建引領作用與學科資源聚集效應在全員謀發展上的大聚焦。⑤支部共建強優勢。黨支部先后和中航工業洪都公司、昌飛公司、上海商發、江西電建結對共建,在促進雙方黨建水平提升的同時,將本專業無損檢測技術的優勢應用到航空產業、新能源產業的實際檢測需求中,促進產學研用的落實和卓越人才的培養。
3.工作成效。通過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形成了“支部-專業-學科-平臺”動態循環鏈,較好地解決了“黨務、業務互動性不強,支部、系部運行兩張皮”現象,實現了黨建和業務的深度融合,并互相促進發展提高,黨員的先進性得到有效激發,支部的黨建工作得到學院黨委充分肯定。取得的進展成效可用六個“新”概括。
(1)勇于擔當顯時代奉獻精神——先鋒表率“新”形象。在大大小小的考驗和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和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支部黨員積極參與抗疫防控工作,為學生返校后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大量防疫物資。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為專業師生排憂解難;由黨員教師成立學業幫扶小組,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學業困難問題。全面提升支部黨員活力,重點攻堅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大力激發黨員群眾干事創業決心和信心。
(2)培根鑄魂促人才質量提升——教育教學“新”臺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黨和國家賦予大學的崇高使命。本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全體學生通過開設的實踐性訓練環節“科研創新訓練”進入科研團隊,參加各類科研項目的實際進程和運作,建立了完善的“導師制”、“科研助手制”體系。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和競賽方面,支部黨員指導的學生獲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獎項。
(3)顯特增色創一流科學研究——學科科研“新”高度。突破傳統支部建制,探索以黨建促進科研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支部支撐的“儀器科學與技術”是江西省“雙一流”學科和江西省高校首批學科聯盟單位,十三五期間“雙一流”建設考核優秀,獲批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學科“高峰特色學科”建設。支部骨干黨員積極參與第五輪學科評估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工作,發揮了重要表率作用。支部黨員連續三年獲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三項。

(4)聚優夯基揚無損之帆奮進——人才引培“新”突破。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做好師資隊伍建設。柔性引進中組部“萬人”一名、“中科院百人”一名,客座教授若干名,在學科平臺建設和研究生培養上做出了較大貢獻,并作為流動黨員參與導學團隊活動。支部黨員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雙千計劃”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六人次。新進博士全部進入科研團隊,“師徒式”培養模式和團隊育人共同體發揮出良好示范作用。教師全員持有職業資格證書,其中高級人員證書八張,行業、學會高級培訓教師資質十二人次。
(5)產學研用踐航空報國精神——服務社會“新”模式。支部黨員積極對標國家發展戰略,持續踐行“航空報國”精神,為航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校企結合進行結對共建,簽訂共建協議的有四家航空企業,一家航天企業,兩家地方企業。近一年,達成二十多項產學研合作意向,建立四個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有效促進產學研用的落地和卓越人才的培養。以本專業的無損檢測技術為支撐,與中航發黎明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成為高校與企業產學研合作的樣板,與中航發長江公司共建大學技術中心。
(6)合作開放推共享共贏發展——對外交流“新”格局。專業和學科踐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統籌國內外一流教育資源,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渠道協同的對外合作辦學。面向特色學科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與美國安博瑞德航空航天、英國伍斯特等大學開展本碩連讀和碩士雙學位合作項目,依托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多所航空航天大學開展公派博士生留學項目,學科已有六十余名學生在國外攻讀博碩士學位。
以無損檢測專業為載體,圍繞“踐行航空報國初心 擔當立德樹人使命”深化建設,探索實踐經驗,發揮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體現到教學和科學研究全過程各環節,培養師生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使高校黨員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南昌航空大學一代又一代無損人矢志不渝的“踐行航空報國初心 擔當立德樹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