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凡
摘要英語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師脫離語境,孤立地講解單詞、語法句式以及生硬地進行文章翻譯,導致英語閱讀課堂沉悶枯燥等現象,有必要將整體語言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之中。文章基于整體語言教學法,論述了其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實踐步驟以及教學啟示,為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效率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整體語言教學法;英語閱讀教學;應用原則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3.039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進行整合性教學,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一種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英語閱讀者更快地把握文章主題、理解文章思路、獲取文章中的語言知識,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目前,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孤立地講解單詞、語法和句型并且機械地進行課文翻譯,造成英語課堂沉悶,嚴重影響了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面對這一教學現實,整體語言教學法成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迫切需要,其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理解主題思想,讓閱讀教學更加具有系統性、連續性和完整性,更好地培養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1整體語言教學法的概述
美國教育學家Goodman(1986)在《什么是全語言的“全”》(WhatsWholein WholeLanguage)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Approach):整體語言教學法將語言看作一個整體,強調語言使用時的目的性,語言的功能是建構意義。整體語言教學法鼓勵學習者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實現與他人的溝通[1]。
顧禮芬(2003)指出:整體語言教學是“以教學對象為中心、以受眾個體接受能力為基準,以學習者目標需求為導向,學習者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與學習者合作教學,將各方面的差異化因素融合到整體教學過程中,有效幫助學習者意識到語言的社會性,能夠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下使用語言。整體語言教學法是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的教學模式?!盵2]
2整體語言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整體語言教學法尊重“語言是一個整體,聽說讀寫不可分開”的重要觀點。小學、初中學習階段為高中生奠定了較為扎實的英語知識、技能基礎,而高中英語學科也對學生的思維、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需站在整體互動、整體理解、整體呈現、整體輸出的角度進行英語閱讀教學,以保證閱讀內容的完整性[3]。整體語言教學法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依托語篇語境教學。綜上所述,整體語言教學法依托于“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整體感知文章,之后對文中的部分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最后再回歸整體。將枯燥無味且復雜的詞匯、語法和句式融入生動形象的語篇中,讓學生在詞、句、段、篇的相互聯系中進行閱讀學習。以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2Travelling around中的閱讀和思考部分為例,教師在講解新篇章前,先向學生播放一段有關秘魯旅行的小視頻,為本節課創設旅行的主題背景,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向學生介紹了背景知識,讓閱讀在一個有意義的主題語境中進行下去。
2.2真實性原則
整體語言教學法的使用前提是須具備一個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真實的語言環境能讓學生沉浸其中,深入學習。整體語言教學法強調文章的意義和內容,只有具備真實的主題意義,生生、師生之間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溝通。除教材外,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小說、新聞報告、英文廣告等作為學生的閱讀素材,讓其在真實而有意義的語境中對語言知識加深印象,學以致用。例如,教授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1TeenageLife單元時,教師可播放一些國外對高中生進行采訪的視頻,減少學生與國外高中生的距離感,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的真實性。
2.3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整體語言教學法要求以學生“學”為中心,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而服務,所有知識都是學生主動學會,而非被動教會。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從學生整體出發,了解并尊重本班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制訂適合本班的教學目標,盡量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發展的舞臺。此外,教師還要積極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在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領學生從學習理解類活動到應用實踐類活動再到遷移創新類活動,層層遞進,由淺入深,不斷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討論,逐步提高閱讀的思維能力。
2.4啟發性原則
教師將學生帶入整體語篇語境之中,不斷向學生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語篇的開頭到結尾,從表層向深層進行深度閱讀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體現層次性,通過以信息加工為主線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實現思維能力的螺旋式發展[4]。當學生作答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的思路向正確的方向轉化。學生回答錯誤時,切不可嚴厲批評和打擊,要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思路才能打開,知識才能夠被整合、遷移與應用。隨著課堂的進展,學生的思考難度應螺旋式上升。同時,啟發學生將文章中獲得的信息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此加深印象。
3整體語言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3.1做好讀前準備,了解基礎內容
在整堂閱讀課前,教師要進行學情和教材分析,制訂符合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將文章看作一個整體,向學生介紹本篇文章的背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從而更加順利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通過題目、關鍵詞、相關圖片和視頻等來對文章內容進行猜測,當學生帶著自己的答案去閱讀文章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閱讀深度也能得到保證。引導學生基于語篇理順文本內容,培養邏輯性思維;圍繞文本主題,發展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提升創造性思維[5]。最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在黑板上寫出本節課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繪制思維導圖,既能夠在閱讀前發散學生的思維,又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對于讀前環節,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本文具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了解到本文的基礎內容,該環節不需要設置太復雜的問題和花費太多的時間,重點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保證后續環節的順利進行。
3.2進行問題引導,逐層把握文章內容
教師設置一系列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在文中找到正確答案,逐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尋找答案時,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定位答案在文中的位置,對答案進行歸納整理,組織回答問題時的語言。該教學活動既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夠發展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在設置問題時,問題的難度根據課堂的進展逐步上升,并且前后問題之間是有聯系的。教師引領學生以主題語境為目標與核心,以問題啟發為途徑,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此外,教師需要注意封閉式問題與開放式問題的比例,既能時時刻刻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課堂節奏,又能不斷發散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圍。
3.3進行精細加工,把握深層主題意義
學生應當運用高階思維對文章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和加工,感悟到知識內在的聯系和本質。教師應從高階思維出發,在不同層次的閱讀活動中引導學生實現深度理解,掌握文章的核心知識與主題意義[6]。在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了完整的了解后,教師帶領學生通過表格、思維導圖等方式對文章進行精細加工,共同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刻理解文章主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一定要基于文章、深入文章最后再到超越文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完成任務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討學習,組內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分享,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際能力,體現了整體語言教學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對文章進行精細講解時,教師切不可脫離語境,機械地翻譯句子和段落,應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積極理解和思考文章的主題意義。
3.4播放課文音頻,回顧文章內容
閱讀文章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本篇文章的音頻,既回顧加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又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緩解視覺疲勞。在聽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心中默念課文以及回顧重點知識點,進行多感官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找一些課外的相關視頻來補充本節課尚未深入講解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升華文章主題,同時避免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產生疲憊與厭倦。
3.5利用思維導圖,鼓勵輸出文章內容
在聽完本篇文章的音頻之后,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文章的思維脈絡。組織學生討論文章的基本框架,先找出文章的主題(Topic),再找出與文章相關的一些觀點(View),接下來找出支持每個觀點的重要信息(SupportingDetail)[7],之后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為框架,復述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該活動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此外,學生可根據本篇文章的結構框架和主題意義復寫一篇與自身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小作文,以鍛煉寫作能力。以上教學活動都體現了整體語言教學法將語言看作一個整體的理念,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將聽、說、讀、寫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整體語言教學法對我國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4.1重視語言的整體性,加強語篇層次的教學
我國的英語課堂一般以講解詞匯和語法知識為重點,很少強調在語篇意義上的教學。學生學習完一篇文章,記住的僅是文章中零碎的語法知識和重點單詞,并沒有真正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有些學生在學習完語篇之后甚至還不知道文章講了什么,更無法體會到作者的言外之意了。
語篇層次的教學要求學生一定要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題語境,通過上下文來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結合文章內容,構建語篇意義。整體語言教學法培養的是學生在拿到一篇真實閱讀材料時的綜合閱讀能力,以利于其更快地把握文章主旨。
4.2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活動來展開教學。整體語言教學法重視小組合作和課堂討論,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廣闊的舞臺去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整體語言教學法強調同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種語言能力,在同一堂課上設計口語、聽力、閱讀、寫作等活動,豐富課堂活動形式,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情景化的環境中進行思辨和實踐,探討字面背后的多維意義,體會作者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態度,同時結合自身的知識、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深度學習,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8]。
5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需要努力提高閱讀課的教學效率,完善傳統教學法中的不足之處,結合班級情況在課堂中恰當地使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語篇為依托,以問題啟發為引導,依據“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能力;同時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Goodman K.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M].Portsmouth, NH:Heinemann,1986.
[2]顧禮芬.論整體語言教學法[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78-180.
[3]張曉霞.整體語言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3(4):94-95.
[4]葛炳芳,印加歡.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課堂教學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6):103-104
[5]葛炳芳,洪莉.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8(11):113-114.
[6]魯周煥.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11):21-22.
[7]王新陽.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5):36-37.
[8]王薔,周密,孫萬雷.重構英語課程內容觀,探析內容深層結構[J]. 2022,42(8):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