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理及作用機制

2023-09-06 01:21:33郭吉濤王子晉
江蘇社會科學 2023年3期

郭吉濤 王子晉

內容提要 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碳交易制度在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的同時也會對企業發展質量產生影響。以八省市開啟的碳交易試點為準自然實驗平臺,選取2011—2021年政策試點省市內上市企業為樣本,建立雙重差分模型,探究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碳交易制度能夠顯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異質性檢驗顯示,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民營企業和環境執法力度較強地區的企業中尤為顯著;作用機制檢驗顯示,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和金融發展會增強碳交易的影響,市場活躍度和金融發展水平越高,其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強。上述結論為完善碳交易市場建設、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提供了理論借鑒和經驗證據。

關鍵詞 企業高質量發展 碳交易制度 碳達峰 碳中和

郭吉濤,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部教授

王子晉,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工業技術經濟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文為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數字經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及空間效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22CJJJ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為應對碳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世界各國開始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舉措。碳交易制度在此背景下誕生,通過碳排放總量設定、配額分配、界定交易主體等方式,在世界范圍內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強度呈現出“雙降”的態勢。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1],表明了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堅定決心。為有序推進“雙碳”目標,自2013年起,我國政府相繼在八省市啟動了碳交易試點,旨在利用市場機制讓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進而實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但從歐美國家碳交易市場的實際運行經驗來看,部分國家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導致交易主體參與度不足。因此,我國碳交易試點是否能實現政策紅利,有待進一步探究。

企業高質量發展是反映企業實現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績效的綜合指標[1]。政策能否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評價其實施效果的重要標準。已有研究發現,在試點過程中,碳交易制度對企業綠色效率[2]、環境責任水平[3]和全要素生產率[4]均有改善。但也有研究認為我國碳交易試點碳配額價格較低,沒有充分發揮該制度經濟紅利,未能對企業長期價值產生影響[5]。那么,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如何?通過何種機制發揮作用?企業產權性質和所處地區環境執法力度的異質性,是否使碳交易制度發揮的作用有所不同?探究上述問題既有利于評價碳交易制度的實際效果,又能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微觀基礎。

本文主要的邊際貢獻如下:第一,借助我國碳交易試點機制,實證探究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理論上拓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也為碳交易制度的微觀實施效果補充經驗證據;第二,根據碳交易試點的內在交易活躍度和外在金融發展差異,探討碳交易制度發揮政策效應的作用機制,為理解該制度如何充分發揮經濟效果提供深入思考;第三,研究結論既有助于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建設,又能為政府利用碳交易制度提升企業發展質量,進而為從微觀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借鑒和政策啟示。

二、文獻回顧

Dales提出將排污權設計為由政府擁有的、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權利,使企業在政府調控下遵循市場規律進行排污權交易,從而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6]。歐盟碳交易體系(EUETS)以其規模最大、規定最完備、影響力最強等特點,吸引了諸多學者對其經濟效應展開研究。Makridou等[7]定量分析了EUETS對參與交易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發現政府降低核準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津貼會對企業盈利能力產生正向影響。Marin等[8]探究了EUETS對企業經濟績效的影響,發現EUETS提升了企業存貨周轉率、成本加成率和勞動生產率。我國相繼在八省市啟動碳交易試點,使得國內學者開始注意到碳交易的經濟效果。宋德勇等[9]使用多期PSM-DID方法驗證碳交易制度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發現碳交易有助于企業綠色創新。胡玉鳳等[1]探討了碳交易能否兼顧企業效益和綠色效率,結果顯示碳交易的作用在于實現碳減排、企業財務績效提升和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改善。

碳交易制度在改善企業環境績效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影響到企業資本投資、勞動強度、技術創新等貫穿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基本活動[2],進而可能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產生影響。如張平淡等[3]研究發現碳交易會引導企業重新配置技術資本、生產資本和減排資本,進而改善企業資源配置效率,使企業達到最優發展狀態。任勝鋼等[4]認為碳交易制度會為企業提供減排激勵,有助于企業提高產出水平以增加企業對高質量勞動力的需求,為提升發展質量奠定基礎。胡暉等[5]發現碳交易會推動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使企業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進而改善產品質量,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生產。此外,碳交易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也有賴于特定機制發揮作用。從內部機制來看,傅京燕等[6]認為碳交易量、碳市場活躍度、碳市場流動性等有助于降低交易不確定性,這幾個要素是判斷碳交易機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標志。從外部機制分析,成熟的金融制度能推動碳市場中相關金融產品的完善,使碳交易制度的政策效果得到充分發揮[7]。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已經發現碳交易制度可以推動企業綠色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改善財務績效。盡管上述指標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聯系緊密,而企業高質量發展包含了環境、社會和經濟績效等多維經濟指標,對單一指標的正向影響并不意味著碳交易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此外,目前鮮有文獻直接探究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具體影響機制尚不清晰,而明晰二者關系和作用路徑則有助于細化碳交易政策設計、增強其經濟效果。據此,本文將針對碳交易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理和作用機制進行理論推導和實證檢驗。

三、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直接影響

碳交易的根本目的在于讓企業污染處理成本內部化,促使企業提升清潔生產能力,實現持續降低碳排放量的長遠目標。碳交易不僅能通過“創新補償”效應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抵消部分環境規制成本,而且會改善企業經營能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8]。因此,本文從企業經營能力、技術創新水平和綠色發展能力的角度出發,探究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從經營能力的角度出發,碳交易主要通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改善產品質量發揮作用。一方面,碳交易為企業帶來了污染處理壓力,為長遠利益考慮,企業會將更多生產資源投入生產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的部門,減少甚至停止對低效和能源利用率不足部門的投資,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生產效率[1]。另一方面,污染處理壓力帶來“產品改進”效應,使企業主動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質量[2]。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產品質量的改善提高了企業經營能力,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對客戶需求的響應能力,從而實現高效益經營,最終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技術創新水平的角度出發,碳交易主要通過激發企業創新意愿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發揮作用。從企業創新意愿分析,碳交易可以激勵企業通過削減生產規模或技術創新降低自身碳排放。從長遠來看,削減生產規模會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培育產生消極影響,主動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技術創新是應對碳排放約束的更優決策。因此,碳交易能激發企業的創新意愿以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從企業創新能力分析,除必要的資金投入,高素質人力資本的投入也是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環境質量的改善會對當地居民的認知力、學習力、反應力等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居民學習專業化程度高的知識,實現高質量人力資本的長期積累[3]。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育企業創新能力,進而為企業技術創新奠定基礎。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讓企業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進而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4]。

從綠色發展能力的角度出發,碳交易主要通過提升企業污染處理能力和環保合規能力發揮作用。對企業污染處理能力進行分析,碳交易使環保投資變為現實的經濟收益。企業通過環保投資提升污染處理能力后,可以將富余的碳配額留存下來以備使用或直接有償出售,從而進一步為企業進行環保投資提供經濟激勵[5],最終形成“環保投資—污染處理能力提升—經濟收益獲取—環保投資”的良性循環。對企業環保合規能力進行分析,碳交易中免費配額量的限制提高了企業排污成本,若企業在生產中排放量超標,則將會面臨沉重的環境違規處罰[6],加重企業經營負擔。因此,企業將會使用諸如綠色并購、購買清潔生產設備等手段,力求將碳排放控制在免費配額的范圍內,這無形中增強了企業的環保合規能力[7]。污染處理能力和環保合規能力的提升加強了企業綠色發展能力,有助于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基于上述理論推導,本文建立了如圖1的影響機理圖,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碳交易制度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2.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

(1)碳交易市場活躍度的調節作用

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反映了交易主體的主觀參與意愿,體現了碳交易市場效率和完善程度,對發揮碳交易制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接下來分析碳交易市場活躍度的作用機制。

企業參與碳交易的動力源于技術創新使碳排放量降低,取得富余碳配額,進而可以在市場交易中獲取經濟收益。若碳交易市場機制不完善,各方參與意愿不足,就會限制企業利益獲取空間,使企業利用技術創新進行減排的意愿減弱;而當碳交易市場活躍度較高時,企業通過減排獲得經濟利益的空間增大,其進行技術創新決策的主觀動機得到增強[1]。因此,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強化了碳交易對企業創新意愿的提升作用,使碳交易更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在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中起正向調節作用。

(2)金融發展的調節作用

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勢必需要外源資金的參與。良好的金融發展體系通過緩解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調動和集中儲蓄、分散交易風險等方式向企業提供融資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支持企業發展[2]。具體地,金融發展通過以下方式對碳交易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產生影響。

從技術創新稟賦的角度分析,面臨碳交易制度的壓力時,金融發展水平越高,企業越易獲得信貸資源。這緩解了技術創新的高研發成本壓力,強化了碳交易制度對企業創新水平的提升作用[3]。從企業經營能力視角出發,金融發展水平越高,企業越能獲得更多資金投入,其內部生產資源越能滿足日常經營所需。這使得在碳交易約束下,企業能有充足資金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并最終改善產品質量,其經營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4]。從推動企業綠色發展能力的角度來看,在金融發展環境更好的地區,金融機構對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行為更為關注,傾向于對環境友好型企業給予更多資源[5]。在此種情形下,企業更能加強自身污染處理能力,這增強了碳交易對企業綠色發展能力的促進作用。綜合以上分析,金融發展對碳交易制度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三條路徑均起到促進作用,進而使該制度作用得到強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金融發展在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中起正向調節作用。

四、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碳交易試點八省市內滬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的數據為初始研究樣本,財務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碳交易相關數據來自中國碳交易網,金融發展相關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本文對初始樣本進行了如下篩選:①剔除了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②剔除股票標識為ST或*ST的公司;③對所有變量進行上下1%的縮尾處理。另外,考慮到各變量的取值范圍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對所有變量均進行標準化處理。

2.模型設定與變量描述

關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衡量方式,目前學術界尚未有統一界定。本文認為,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衡量須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出發。在借鑒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企業高質量發展定義為“企業以創新為發展動力,在充分防控內外部風險的基礎上,實現資本高效運營和高效價值創造,并兼顧自身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發展指標”。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指標構建,具體選取了以下初始指標:①創新經費投入力度,采用研發費用/主營業務收入衡量;②創新智力投入力度,采用研發人員數量/員工總數衡量;③創新生產能力,采用企業總產值/研發投入衡量;④環保合規能力,使用內容分析法構建指標,分別使用污染物是否達標、突發環境事件、環境違法事件、環境信訪事件相關指標評分,污染物達標時評分為1,否則為0,未發生相關環境事件評分為1,否則為0;⑤污染處理能力,使用內容分析法構建指標,分別使用廢氣減排、廢水減排、粉塵和煙塵治理、固廢利用與處置、噪音、光污染和輻射等污染、清潔生產實施指標進行評分,有定量披露為2,定性披露為1,不披露則為0;⑥企業運營效率,采用三大期間費用之和/營業成本衡量;⑦凈利潤率;⑧人力資本效率,采用企業總產值/員工總數衡量;⑨流動比率;⑩現金比率;11資產負債率;12政策補貼/凈利潤。首先進行可行性分析,得出KMO值為0.656,大于0.6,即通過可行性檢驗,因此適合做因子分析。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出6個主成分,并通過因子分析確定了具體因子。最后利用所得的方差貢獻率計算出各因子得分和因子所占比例,計算得到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EQD。

五、實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

表1匯報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情況(尚未標準化的原始數據)。企業高質量發展(EQDi,t)的最大值為1.218,最小值為-0.448,說明不同企業發展質量存在較大差異,這為探究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提供了契機。Interacti,t的均值為0.031,說明目前納入碳交易制度的企業相對較少。其余控制變量的取值范圍基本與現有文獻一致。

2.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表2報告了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回歸結果。其中,列(1)為單變量檢驗結果,列(2)(3)(4)都添加了控制變量,但列(2)(3)分別只控制了公司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列(4)則控制了雙向固定效應。從列(1)結果來看,Interacti,t的系數為0.0418,且在1%的統計性水平上顯著,可以初步斷定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會產生正向影響。從列(4)結果來看,控制雙向固定效應和控制變量后,Interacti,t的系數為0.1340且顯著,而從列(2)(3)結果來看,只控制其中一種固定效應時,Interacti,t的系數仍正向顯著。總體而言,表2的結果說明碳交易制度可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且二者的顯著相關關系不會受到控制變量選擇的影響。因此,假設1得到驗證。

3.異質性分析

(1)產權性質異質性。國有企業與政府具有較強的政治關聯,在資源獲取方面具有優勢,其出售富余碳配額獲利的意愿并不強烈。而民營企業為在碳交易中獲取收益,具有更強的意愿實現高質量發展。驗證產權性質差異對碳交易經濟效應的影響的實證結果如表2中列(5)和列(6)所示。綜合來看,在兩個子樣本中實驗結果均顯著,但民營企業中自變量的回歸系數要大于國有企業,說明相較于國有企業,碳交易制度更能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2)環境規制執法力度異質性。理論上,地方政府環境執法力度越強,企業遭受環境處罰的概率更高,后果也更為嚴重,因此,在這些區域碳交易發揮作用更強。為驗證環境執法力度下碳交易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異質性,采用各省環境行政處罰案件量表示各地環境執法力度,并根據各省碳交易試點實施前一年的環境行政處罰案件量對樣本分組。表2中列(7)和列(8)報告了該異質性檢驗結果。從回歸系數來看,環境執法力度較強省份企業自變量系數大于較弱省份,結果表明在環境執法力度更強省份,碳交易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4.穩健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

(2)PSM+DID檢驗

為排除樣本自選擇偏誤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使用PSM方法對樣本進行篩選。具體而言,本文使用兩職合一、股權集中度、資本勞動比、企業年齡和企業規模作為協變量進行核匹配。各變量在匹配后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匹配效果良好。從表3列(2)的檢驗結果來看,Interacti,t的系數為0.1289,且在1%的統計性水平上顯著,說明實驗結果穩健。

(3)替換企業高質量發展衡量方式

碳交易制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可能會受到核心變量指標選取的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的干擾,本文借鑒董志愿和張曾蓮[1]的做法,采用以LP法測算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替代變量。計算結果后,替換原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標并進行回歸。表3列(3)的結果顯示,Interacti,t的系數為0.0136且在10%的統計性水平上顯著,因此實驗結果穩健。

5.影響機制檢驗

表4中列(1)和(2)分別匯報了假設2和假設3的檢驗結果。列(1)中,碳交易制度(Interacti,t)與碳交易市場活躍度(Activityi,t)的交互項系數為正,且在5%的統計性水平上顯著,證明碳交易市場活躍度正向調節碳交易制度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間的關系,符合假設2的預期。在列(2)中,碳交易制度(Interacti,t)與金融發展水平(FDi,t)的交互項系數在10%的統計性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金融發展在碳交易制度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間發揮了正向調節作用,與假設3的設定一致。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選取中國碳交易試點省市內上市企業數據,考察了碳交易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理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碳交易制度顯著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且該作用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碳交易制度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在民營企業和環境執法力度較強地區的企業中更為顯著;碳交易的政策效果受到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和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影響,且二者水平越高,碳交易制度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越強。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保障碳交易制度的有效實施,發揮其對企業發展質量的提升作用。相關部門應從稽查企業碳排放量、制定合理的碳配額分配方法和監督碳交易過程發力,完善碳交易制度的政策設計,確保其實施效果的有效性。針對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改善其發展質量短期效果不明顯的情況,相關部門可以對實現減排技術突破或降低較多碳排放量的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補貼,以彌補其日常經營成本,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營造公開透明的碳交易機制,使產權性質不同的企業在公平有序的交易氛圍中進行交易。民營企業在資源獲取和政策遵循方面仍遭受一定歧視,導致碳交易制度本應發揮的作用不能及時到位。因此,在處罰違反市場規則的行為方面,各級政府應一視同仁,不可因相關企業具有特殊的政治關聯給予其寬松的處罰;在配額分配方面,需要嚴格遵守碳配額分配設計的原則,對所有企業實行公平分配。

第三,碳交易制度的經濟效果的順利實現需要嚴格的環境執法。具體地,政府需要加強對重點排放企業的污染監控,確保其碳排放信息的準確收集,對虛報瞞報碳排放行為及時給予嚴厲處罰;對壟斷碳配額哄抬碳交易價格、未按時清繳碳配額或違反其他與碳交易制度規定的有關行為,各級政府需明確責任并責令企業及時糾正,確保碳交易的有效性;對拒不履行碳排放報告義務的企業予以重罰,進一步規范碳市場運行。

第四,為確保碳交易機制的有效運行,各相關部門須完善相應的內外部條件。本文發現,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和碳交易市場活躍度是影響碳交易制度有效運行的重要外部條件。各級政府應積極支持低碳創新的金融體系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向率先推出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給予較多的政策傾斜,促使企業提升自身綠色發展質量。同時,應保障碳市場內部體系建設,豐富碳交易衍生品種類,為增強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吳玲〕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1頁。

[1]周志龍、鄧茜、沈笑寒、肖軼倫:《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的理論模型研究——基于良品鋪子的案例分析》,《宏觀質量研究》2021年第1期。

[2]胡玉鳳、丁友強:《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能否兼顧企業效益與綠色效率?》,《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年第3期。

[3]姬新龍:《碳排放權交易是否促進了企業環境責任水平的提升?》,《現代經濟探討》2021年第9期。

[4]張平淡、張惠琳:《環境規制改進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路徑研究——基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準自然實驗》,《江淮論壇》2021年第4期。

[5]沈洪濤、黃楠:《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能提高企業價值嗎》,《財貿經濟》2019年第1期。

[6]J. H. Dales, 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 An Essay in Policy-making and Economic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8.

[7]G. Makridou, M. Doumpos, E. Galariotis,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Firms Participating in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nergy Policy, 2019, 47(8), pp.250-259.

[8]G. Marin, M. Marino, C. D. Pellegrin, "The Impact of the Europea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on Multiple Measures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Environ Resource Econ, 2018,71(2), pp.551-582.

[9]宋德勇、朱文博、王班班:《中國碳交易試點覆蓋企業的微觀實證: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方法與企業綠色創新》,《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年第1期。

[1]胡玉鳳、丁友強:《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能否兼顧企業效益與綠色效率?》,《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年第3期。

[2]A. Silvia, K. Tomasz, Z. Vera,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Evidence across Industries and Fir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7, 81(2), pp.1-49.

[3]張平淡、張惠琳:《環境規制改進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路徑研究——基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準自然實驗》,《江淮論壇》2021年第4期。

[4]任勝鋼、李波:《排污權交易對企業勞動力需求的影響及路徑研究——基于中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準自然實驗檢驗》,《西部論壇》2019年第5期。

[5]胡暉、唐恩寧:《環境權益交易對企業高質量生產的影響——基于碳排放權交易的經驗證據》,《宏觀質量研究》2020年第5期。

[6]傅京燕、章揚帆、謝子雄:《制度設計影響了碳市場流動性嗎——基于中國試點地區的研究》,《財貿經濟》2017年第8期。

[7]J. L. Mo, P. Agnolucci, M. R. Jiang, F. Ying, "The Impact of Chines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TS) on Low Carbon Energy (LCE) Investment", Energy Policy, 2016, 89(2), pp.271-283.

[8]屈凱:《環境規制的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效應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

[1]李蘇滿:《高技術產業綠色技術創新效率空間溢出效應分析》,《科學與管理》2021年第5期。

[2]韓超、桑瑞聰:《環境規制約束下的企業產品轉換與產品質量提升》,《中國工業經濟》2018年第2期。

[3]張瑛、張榮剛、孫上捷:《資源環境審計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國家治理為視角》,《經濟問題》2022年第11期。

[4]劉偉麗、劉宏楠:《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路徑》,《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

[5]文傳浩、林彩云:《環保稅能否給長江經濟帶帶來雙重紅利效應?——兼論流域環保稅稅制改革》,《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

[6]沈洪濤、黃楠、劉浪:《碳排放權交易的微觀效果及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7]胡劍波、王楷文:《碳達峰目標下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協同效應研究》,《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

[1]胡珺、黃楠、沈洪濤:《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可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嗎?——基于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自然實驗》,《金融研究》2020年第1期。

[2]趙儒煜、劉派、王媛玉:《中國長期增長的經濟邏輯——經濟機制探索的經驗總結》,《齊魯學刊》2022年第1期。

[3]賈俊生、倫曉波、林樹:《金融發展、微觀企業創新產出與經濟增長——基于上市公司專利視角的實證分析》,《金融研究》2017年第1期。

[4]孫曉華、王昀、徐冉:《金融發展、融資約束緩解與企業研發投資》,《科研管理》2015年第5期。

[5]M. Shahbaz, A. K. Tiwari, M. Nasir,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Coal Consumption and Trade Openness on CO2 Emissions in South Africa", Energy Policy, 2013, 61(6), pp.1452-1459.

[1]湛泳、李珊:《金融發展、科技創新與智慧城市建設——基于信息化發展視角的分析》,《財經研究》2016年第2期。

[1]董志愿、張曾蓮:《政府審計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基于審計署央企審計結果公告的實證分析》,《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年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99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日韩|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欧美成人二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亚洲91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欧美一道本|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JIZZ亚洲国产|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综合网站|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床戏一区|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婷婷午夜影院|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91成人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网站黄| 亚洲VA中文字幕|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色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毛片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国产久操视频| 99久久99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亚洲午夜片| 99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1024国产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