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暉 連森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領導干部的“政治三力”不是彼此割裂、相互分離,而是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統一整體。
政治判斷力——
領導干部“政治三力”的基本前提
政治判斷力,即政治主體在政治實踐中基于某種政治價值觀,對政治事件或政治主體的行為及后果展開主觀判定的過程中所展現的能力,充分彰顯政治主體所遵循的政治理念和奉行的政治標準,是政治主體制定決策或展開行動的先導。
對領導干部而言,“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掌握政治上的主動,首先要具備高超的政治判斷力。在領導干部政治能力體系中,政治判斷力是“政治三力”的基本前提。唯有基于正確的政治判斷,才能準確把握政治方向,作出正確的政治決斷并制定正確的政策、采取相應的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國家政治安全為大、以人民為重、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本,增強科學把握形勢變化、精準識別現象本質、清醒明辨行為是非、有效抵御風險挑戰的能力。”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領導干部政治判斷的原則和方式。
一是對政治形勢的判斷力。領導干部政治站位的高度決定了思想認識的深度和干事創業的力度,唯有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來觀察形勢、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才能時刻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和敏銳的鑒別力,透過現象識別本質,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政治誘惑。
二是對政治風險的判斷力。能否防范政治風險直接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要求領導干部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敏銳察覺政治發展態勢中隱藏的各類風險挑戰,善用政治智慧深入分析潛藏在問題表象背后的深層次政治風險及成因,在復雜的矛盾關系中把握貫穿其中的政治邏輯。
三是對人民利益的判斷力。政治活動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領導干部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不僅要基于人民利益明晰政治活動的出發點,還要基于政治形勢的發展作出準確預判,敏銳覺察損害人民利益、為人民所深惡痛絕的行為,堅守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根本價值取向。
政治領悟力——
領導干部“政治三力”的關鍵環節
政治領悟力,即政治主體基于一定的政治判斷在政治實踐中形成的將政治對象、政治理念和政治方略內化于心的能力,是政治主體先天悟性和后天學習能力的集中體現。
思想上高度統一才能確保行動上高度一致。政治領悟力既體現在對政黨的政治理念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上,又體現在對偏離政治方向的及時預警和果斷糾偏上。“政治領悟力既是政治判斷力的遞進發展和深化躍升,又是政治執行力的重要指引和根本保障”,在“政治三力”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聯結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擔的是政治責任,必須對黨中央精神深入學習、融會貫通,堅持用黨中央精神分析形勢、推動工作,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一重要論述明確領導干部政治領悟力的首要要求就是運用政治思維自覺同黨中央精神對標對表。
一是對政治理念的領悟力。領導干部自覺同黨中央精神對標對表,準確把握政治方向的基礎在于善從大局出發,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準確認識和把握黨的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為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提供堅實能力支撐。
二是對人民力量的領悟力。政治主體從事政治活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領導干部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植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明確唯有人民才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扎根人民,才能筑牢黨的執政根基并匯集實現黨的歷史使命所需要的磅礴力量。
三是對政治紀律的領悟力。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本質上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唯有在深刻領悟的基礎上才能自覺遵循,要求領導干部具備較高的政治站位、較強的政治定力和責任擔當意識,在真學、真懂、真信的基礎上準確掌握黨的政治紀律的內涵和外延。
政治執行力——
領導干部“政治三力”的最終歸宿
政治執行力,即政治主體在政治實踐中始終保持足夠的自制力,堅定奮斗目標不動搖,蹄疾步穩為政治目標由理想向現實轉化而奮斗的過程中所彰顯的能力素質,是衡量政治主體觀察政治形勢的敏感度、保持政治定力的程度、駕馭政治局面的能力和解決政治問題的水平的重要標準。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的真理性最終也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政治執行力側重實踐層面的政治能力表達,在領導干部“政治三力”體系中處于根本地位,是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的歸宿,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的高低也要靠政治執行力來檢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經常同黨中央精神對表對標,切實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不掉隊、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精神貫徹落實。”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肩負著重要的政治責任,政治執行力的高低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能否順利推進。
一是對政治路線的執行力。政治路線是對實現政治目標的路線規劃,領導干部在堅定政治信仰的基礎上,對貫徹政治路線進行科學謀劃,切實為實現黨的使命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助力政治信仰從理想向現實轉化。
二是對政治戰略的執行力。領導干部要強化責任擔當意識,提升履職盡責能力,既要推動黨的政治戰略落地生根,規避戰略偏差,又要對偏離政治戰略的風險性問題及時糾偏,切實掌握戰略主動。
三是為民謀利的執行力。領導干部要從執政為民的角度出發,堅守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著力提升聯系、服務人民的本領,切實掌握人民實際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增進人民福祉。
四是維護政治紀律的執行力。領導干部既要自覺遵守政治紀律的相關規定,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又要堅持原則,勇于同違反政治紀律的言行作斗爭。
總之,“政治三力”的高低是衡量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能否擔當黨和人民所賦予政治責任的重要標志。新的趕考之路上,風險挑戰層出不窮,領導干部唯有不斷強化政治意識,掌握政治主動權,切實提升“政治三力”,才能不斷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展現新作為。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