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超
關鍵詞: 建筑工程 質量控制 沖孔灌注樁 工藝流程
中圖分類號: TU7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15-0097-04
在我國國民經濟穩健增長形勢下,建筑、房地產行業也取得了理想的發展成效,在建筑工程施工階段,各項新進的施工工藝和設備也得以被應用于具體建設環節,建筑工程施工水準顯著提升。作為建筑工程施工階段一項重要的基礎形式,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對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果和施工質量意義深遠。因此,文章基于具體工程案例,對沖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有效應用予以研究,并提出科學的質量控制措施,以提升技術應用水平,更好地彰顯建筑工程的價值與性能。
1 沖孔灌注樁技術概述
1.1 沖孔灌注樁技術內涵
作為灌注樁的一種,沖孔灌注樁當前在建筑工程填土層、砂土層、粉土層和淤泥層等地層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一般來說,沖孔灌注樁樁孔直徑普遍在600~2 500 mm 區間內,最大沖孔深度和最大直徑分別可達300 m 和2 500 mm。
1.2 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優勢
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1)對附近區域建筑物和環境負面影響相對較小;(2)技術人員可結合建筑工程設計要求,靈活更改樁長和直徑;(3)樁端可深入持力層,且單樁承載力較大。依托上述應用優勢,沖孔灌注樁技術日前得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廣泛應用,但不可忽視的是,該項技術也具有一定的劣勢,如成孔工藝復雜、技術間隔周期長、冬季施工困難、操作要求嚴格和易誘發質量問題等。
1.3 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流程
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流程相對復雜,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場地準備,即場地清理、平整工作等;(2)放樣定位,即標記樁位置,測設樁基設計高程等;(3)鋼護筒制作及埋設;(4)泥漿制備,即科學制備泥漿,發揮其保護孔壁、懸浮沖渣作用;(5)沖擊鉆孔;(6)終孔、清孔及驗收;(7)制作、安放導管與鋼筋籠;(8)灌注水下混凝土;(9)成樁。
2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概況
2.1 工程簡介
本文研究的建筑工程施工項目基本情況如下。
總建筑面積為377 168.6 m2,主要包括一期、二期工程,每期工程包括兩塊地塊。所選工程為高層住宅建筑,包括4 幢住宅,住宅層數分別為17 層、33 層、26層和29 層,此外,還包括1 幢4 層高幼兒園。其中,26層、29 層和33 層三幢住宅主要應用了抗震等級為3 級的剪力墻結構,17 層住宅則應用了剪力墻抗震等級為3 級、框架抗震等級為4 級的框架剪力墻結構。工程為二級結構安全等級,設計使用時間50 年。
2.2 地質情況
在工程正式施工前期階段,施工單位派遣了專業人員進行了地質勘察工作,勘察結果表明:(1)素填土,采用了多期回填方式,回填時間4 到10 年,且已完成大部分固結;(2)卵石;(3)全風化花崗巖;(4)強風化花崗巖;(5)中風化花崗巖。
2.3 沖孔灌注樁技術參數
結合工程現狀,施工單位應用了沖孔灌注樁技術,以混凝土沖孔灌注樁作為基礎。同時,選擇工程二期工程一塊地塊高層住宅樁基進行分析,該地塊沖孔灌注樁數量為859 根,樁徑為600 mm、700 mm、800 mm,樁端持力層為中風化花崗巖,樁身混凝土等級為C35,樁身剖面圖具體情況如圖1 所示。
3 沖孔灌注樁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上的具體應用
該環節結合工程具體情況,探討沖孔灌注樁技術的具體應用。
3.1 場地準備
施工單位應于樁機入場前期,細致清理、平整場地,為樁機提供良好平臺,保障樁機作業的穩定性、高效性[1]。同時,施工單位要根據場地情況,于兩排樁間挖設面積合理的泥漿池,并在漿池四周設置護欄。工程所挖設的泥漿池長、寬、高分別為10 m、2 m 和1 m。
3.2 放樣定位
施工人員要應用全測量工具,以施工圖紙為參照,測定樁孔位置,同時,以交叉方式標記樁位置,并測量樁基設計高程。
3.3 制作、埋設鋼護筒
工程勘察結果顯示:工程所處場地土質第一層為素填土,土質呈現出強烈的松散狀態,如在此情況下進行開孔施工操作,則很容易誘發塌孔問題[2]。因此,施工人員應以樁中心點為圓心,針對性埋設鋼護筒,應選擇高度2 m、直徑1 m的由鋼板卷制而成的鋼護筒,一般而言,鋼護筒埋深為1.5 m,施工人員須確保鋼護筒頂面高出地面30~40 cm。在完成鋼護筒埋設工作后,施工人員還需應用粘土分層擠緊壓實護筒周圍,確保密實度理想,避免其出現松動、偏斜和下沉情況。另外,施工人員在安裝樁機時,需關注鉆頭中心是否與樁孔、護筒中心處于同一條直線,將偏差控制在50 mm以內。
3.4 泥漿制備
施工人員應盡可能選擇膨潤土作為泥漿制備原料,以充分發揮泥漿所具有的懸浮沖渣和保護孔壁功能,特殊情況下,也可選擇應用含砂率在4%以內、粘度大的粘性土,如有必要,還可加入泥漿處理劑。結合本文所選工程地質特征,泥漿制備指標如表1 所示。
3.5 沖擊鉆孔
沖擊鉆孔施工水平直接影響沖孔灌注樁質量,結合本工程特點,施工人員在成孔初期階段,將錘高設置在0.4~0.6 m 區間內,以低錘沖擊,輕壓慢進,以保障孔壁平整度和堅實度。待鉆桿完全進入鉆孔后,施工人員開始加快鉆進速度,并將錘高設置在2~3 m 區間內。在此期間,沖擊錘會將鉆孔內泥沙等擊碎并擠入孔壁,提升孔壁密實度,而隨著其對新土層的沖擊,也會產生大量的土石渣,為避免其對鉆進操作影響,施工人員須及時排出孔內殘渣。通常情況下,施工人員會應用撈渣桶進行掏渣,撈渣桶直徑一般在400~450 mm 范圍內,長度在1.8~2 m 范圍內,每2 h 進行一次撈渣[3]。同時,為避免發生塌孔問題,施工人員還要及時補給孔內泥漿。在繼續進行沖孔操作時,如發現孔內泥漿過稀,則可適當投入粘性土。在鉆孔操作全階段,需確保孔內水位始終高于底0.5 m 以上,避免在水位波動下護筒底口穩定性受到影響。
3.6 終孔、清孔與驗收
當鉆孔至持力層符合設計標高要求后,施工人員即可選擇相關檢測儀器,對孔深、孔徑等加以檢查,待確保全部參數合格后,即可進行清孔處理操作,將孔內沉淀物和沖渣清除,避免泥漿在長時間沉淀下使孔洞發生塌陷,保證泥漿相對密度、孔壁厚度和孔底沉渣等契合工程要求。工程在進展階段,施工人員將換漿與掏渣有機結合,以確保鉆孔情況良好。
3.7 制作、安放鋼筋籠與導管
施工人員應確保鋼筋籠加工制作操作與清孔、沖孔操作一同進行,以孔徑、孔深相關參數為依據,確定鋼筋籠大小,同時,嚴格遵循相關圖紙內容,進行分段加工,將主筋、箍筋間隔點焊加固,細致核查鋼筋籠規格、位置和直徑等,并在鋼筋籠外側主筋科學設置混凝土穿心圓墊塊,避免鋼筋發生銹蝕問題[4]。待制作完成鋼筋籠后,需將其平整置于場地,然后應用16 t 汽車將其吊裝至孔內,在這一階段,施工人員應確保鋼筋籠緩慢下落,避免其碰撞孔壁質量受到影響,如下插困難,則可正反旋轉。在鋼筋籠下放到位后,施工人員即需設置導管,應用壁厚為3 mm 的Φ 300 mm 無縫鋼管,將導管每節長度控制在2~4 m 之間,使用螺栓或螺絲扣連接后再使用膠圈進行密封。在導管使用前期階段,施工人員應細致檢查其密封性,并進行試拼試壓,在此基礎上,有序進行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操作。
3.8 水下混凝土灌注
作為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階段的一項關鍵工序,混凝土灌注操作尤為重要,工程施工人員在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操作前期,針對性地落實了相應的技術準備工作,以保障水下混凝土灌注操作質量。工程樁身等級為C35,為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在180~220 mm 之間,施工人員在將其充分攪拌后,即可將其運抵現場倒入儲料斗[5]。這一階段應密切關注儲料斗狀態,待其盛滿后將混凝土活塞剪除,利用導管進行灌注操作,當發現儲料斗內混凝土面下降于底部,則需立即添加混凝土,嚴格關注混凝土上升速度和導管提升速度。
3.9 成樁
施工人員在完成混凝土灌注操作后,需及時移除導管和護筒,依據相關規范進行養護工作,在混凝土契合建筑工程強度要求后,即可清除樁頭多余混凝土,鉆孔灌注樁成樁。
4 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中質量控制措施
施工人員在將沖孔灌注樁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時,受諸多因素影響,可能誘發漏漿、塌孔、偏孔、堵管、斷樁和混凝土灌注不理想等問題,環節即對上述問題質量控制措施予以研究。
4.1 漏漿問題質量控制措施
根據前期勘察工作顯示,工程含有拋填堤心塊石層,表面塊石和直徑大、含泥量小,堅硬度高,因此在具體沖孔操作期間,石塊很容易錯動,誘發漏漿、卡錘問題。在具體施工階段,如發現出現漏漿問題,施工人員需立即停止鉆進操作,回填粘土堵塞漏洞,如有必要,還需跟進臨時鋼護筒。
4.2 塌孔、偏孔問題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在進行沖擊鉆孔操作時,受人工操作、現場地質情況影響,常出現塌孔、偏孔和擴孔等問題。從塌孔問題出現的原因來看,可能為沖程過大、承壓水低于靜水壓力和泥漿過稀等情況導致,因此,施工人員在操作階段,應嚴格遵循施工規范,科學把控錘頭、鋼筋籠提升、降落垂直度,保持護筒密封緊實性。所謂偏孔問題,主要表現為鉆孔不直、孔身出現較大位移偏斜,偏孔問題會直接影響鋼筋籠吊進和灌注樁承載力。從偏孔問題出現的原因來看,具有多樣化特點,樁機架設不規范、場地泡水沉陷和施工土質層不均勻等皆為主要原因。如前文所述,工程含有拋填堤心塊石層,因塊石松散,故在沖孔階段錘頭所受阻力并不均勻,十分容易誘發偏孔問題[6]。基于此,施工人員需預先進行設備檢修,對于不均勻的土層采用低錘沖擊方式,如傾斜過大可回填粘土,再次進行沖進操作。
4.3 堵管、斷樁問題質量控制措施
堵管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混凝土粘聚性差、混凝土混有大塊石雜物等導致,在導管埋深契合相關要求但仍然出現堵管問題時,施工人員可上下振搗導管,加速混凝土流動。從斷樁問題出現的原因來看,主要由導管埋深太淺導致,因此,施工人員在進行混凝土灌注操作前期,需組織拉伸試驗,對導管性能進行細致檢查,避免發生斷樁問題。
4.4 混凝土灌注質量控制
施工人員在正式進行混凝土灌注操作前期,需細致檢查灌注所用原材料質量,并于二次清孔、孔底沉渣測量工作完成后進行灌注操作。毫無疑問,混凝土灌注質量直接關系沖擊灌注樁技術應用效果,故施工人員需重視混凝土灌注操作質量控制,具體而言,需落實如下幾點工作:(1)在混凝土灌注前期,施工單位需派遣專業的人員對導管密封性加以檢查,應用試拼裝壓水方法,檢查導管是否存在漏水問題;(2)本工程在進展階段,對粗骨料最大粒徑進行了嚴格控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混凝土和易性能;(3)施工人員在灌注混凝土前,需對導管底部距孔底凈距離加以控制,一般來說,需將其控制在300~500 mm 區間內;(4)施工人員應明確:混凝土在短時間內十分容易凝固,故其應嚴格控制灌注時間,保持灌注操作的連續性;(5)施工人員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位置,并結合其具體情況,針對性調整導管埋深,通常情況下,需將埋深控制在2~5 m 區間內,避免出現導管難以拔出問題;(6)在混凝土灌注環節,施工人員還需控制灌注溫度,精準把控灌注量。
5 結語
沖擊灌注樁技術在建筑工程領域廣泛應用,對建筑工程整體質量和施工效果影響顯著。但在該項技術具體應用期間,受多重因素影響,也存在相應的問題。基于此,施工人員應秉持全局觀念,對各項施工環節質量予以控制,把握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和細節,切實提升該項技術的應用水平,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進而推動建筑工程行業健康發展。